书城小说锅底沟流血事件
10921600000002

第2章

等母女俩到了卫生院,马德山的上半身和右腿已经缠上了厚厚几层白纱布,右腿搭在一个铁架上高高吊着,身上还是那身出门做工的旧迷彩服,袖子和裤子上全是砂浆和石灰。面色黧黑,黑得发釉光,半边脸也破了皮,枯老头马德山,这么一收拾,躺在病床上,一副绝代穷苦的劳碌相。

姚大海说,片子出来了,胸骨两处骨折,右腿膝盖骨破了,脚踝处也有一处骨折。

送马德山到卫生院的几个村人还没走,都散坐在其他病床上歇着,有的靠着墙根站着。刘桂芬便交代女婿姚大海领村人去馆子里吃饭,出了这么大的力,不能让人家饿肚子。

五月间,乡里医院的淡季,农活正忙呢,谁舍得把时间花在医院里。病房里三张床位就住了马德山一个人,乡里医疗条件也差,挂吊瓶的架子是个撑衣杆,用宽胶带绑在床头,动不动那撑衣杆就斜了过来,像杆冲锋枪,吊瓶就在人脑袋上荡秋千。刘桂芬时不时得把撑衣杆扶一把。刘桂芬比马德山大三岁,农村里那时兴这个,女大三,抱金砖。现实呢,穷人马德山娶了穷人刘桂芬,穷得可壮观了。没日没夜地忙了大半辈子,从家徒四壁起步,如今也不过是家徒四壁,只是从土墙壁改成了灰砖壁。几十年夫妻磕磕绊绊,争争吵吵过来的,如今老头这样绑着在床上,刘桂芬也没多少温热话好讲。

刘桂芬盯着输液的瓶子,目光呆呆的。老头子六十有二了,但能挣钱,每天开个三轮车出去到镇上或是邻镇上给人做工,一天有100块的毛收入。如今这样躺在床上,钱只出不进,这日子就有点悬了,像刨座老坟,指不定哪一爪就刨到森森白骨。刘桂芬想给玉华打个电话,想想还是算了,玉华远在成都,回来一趟费钱不说还费时间,瞎耽误孩子。再说他去年结婚刚买了房,首付是女方出的,他还月供,每个月四千多呢,把事说给他,他也解决不了问题,还增加他心理负担。算了,只当没养儿子吧。

医生进来了,摸了摸马德山那只吊着的腿,又按了按他的腰,说,还好吧?马德山有气无力地点了点头。医生对着刘桂芬说,是家属吧?病人这回可是吃了大亏了,要在医院多住一段时间,最好是等完全恢复了再出院。刘桂芬说,那要住多久?医生说,一个月是要住的。你瞧他这个样,你也没办法把他弄回去呀。你们住的那个地儿我知道,锅底沟,你就是连床抬回去,那么陡的坡,人也能漏出来,要是再摔一下,人就不中用了。

一席话说得刘桂芬的头像是被刀砍了似的,耷拉了下来。住一个月的院,不是一两个钱能收住场的。虽然有个合作医疗,但最后算下来,还是划不来。你要想公家给你报销那百分之六十,那你就得按照公家的法子来治疗,最后是给报销了一大头,可自己出的那一小头也不小。况且现在合作医疗也涨了,最先十块,到现在八十、一百,一家人一年出了几百块,天保佑无病无灾,就等于这几百丢水里了。后来,马德山就跟农村医疗不合作了,马德山不合作,刘桂芬自然也就不合作了。

马德山躺在床上说,还是回家躺着,住一个月院,家都要耗干。刘桂芬也觉得伤筋动骨的事不需要住院,躺着静养等骨头长好就行了。关键是那个要命的锅底沟,人怎么才能运回去。小车肯定不行,别说躺不下,就是躺下了,没人扶着也就滚下来了。那就找大卡车试试,想了想,只要是有轮子的都不行。那条路沟沟坎坎多,这把烂骨头,颠一下就得散架。要回家还是得让人抬回去。

吃完了饭的村里人复又回来了,姚大海跟马玉梅走在前面。乡亲们吃饱了饭,又抿了点酒,一人还揣了包烟,对刘桂芬的安排很是满意,声称有什么事,就开口。刘桂芬当场蹬鼻子上脸,说,几位伯和叔,明天还真得麻烦你们,马德山想回家躺着,找车吧,他又怕颠,只有抬回去。

马玉梅说,爸摔成这个样,明天就把他抬回去,你也不怕人骂你。

刘桂芬说,谁骂我?在这儿住一个月,是你伺候他还是我伺候他?田里的事,家里的事都不管了?你要当孝女你就当。

马玉梅就不说话了。村人说,那我们明天吃了早饭过来。刘桂芬说,行。

刘桂芬忽然想起了什么,赶了出来,交代马玉梅说,买两把纸,回去时在土地那儿烧一下,别总是不信不信的,到了这步田地,你不信它还能信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