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浩气长留天地间
10963000000001

第1章

来源:《江南》2010年第01期

栏目:文史我鉴

2009年年初,台湾出现了少见的寒冷天气。

一月十一日,择吉日历显示是个诸事不宜的不祥之日。这一天早上,台湾历史博物馆前馆长何浩天先生像往常一样,吃完早饭,稍事休息,就走进书房,展纸泼墨。这几乎是这位90岁高龄的老人每天必做的“功课”。夫人周建藩劝先生:天寒手冻,少写几张。丈夫笑笑说:“你看,我已经写得出汗了。”

晚上,泡完脚,上床休息,印尼籍的女佣为老先生按摩,夫人在一旁看着,不见有什么异样,略有不同的是,老先生觉得晚上一个人在屋里感到很冷清,希望有两三个人和他说说话,陪陪他。说是这么说,但不一会儿他就安然睡去,还传出均匀的鼾声。夫人于是放心地回房休息……谁知第二天一早,女佣就大声呼叫,说:“何太快过来看,老先生神色不对!”不一会,医生赶来抢救,不见反应,乃用急救车送到医院,但为时已晚,老先生已经停止呼吸,穿戴得整整齐齐,追随他的好友溥心畲、张大千、黄君璧等人而去了。

这一幕何公浩天先生离世的情景,是何太太坐在我身旁,亲口向我诉说的,彼时,这位饱经风霜的画家,已经从丧偶的阴影之中,勇敢地走了出来,没有了悲切与哀伤,显得一脸的平静与从容。

遵照逝者生前行事一贯低调的风格,丧事举行得十分简朴,台湾绍兴同乡会将他安葬在一块早已购好的坟地上,与同乡会会长刘宗麒先生相邻。墓旁长长的廊壁上,镌刻着浩天先生之子何平南博士为父亲撰写的生平简介,供熟悉他的后人凭吊,但尽管如此,这位智者的悄然离去,依然在岛内外引起不小的震动。

2009年2月21日,美国纽约的《世界日报》用一个版的篇幅,刊登了中国文化协会的挽联:

浩然一介书生,坦荡英名垂华夏;

天佑万年文物,清廉美誉耀子孙。

这是海外华人对何浩天先生一生功德的最好赞美。

2009年4月16日,台湾当局领导人马英九、刘兆玄联署发布褒扬令,称赞何浩天:“早岁奋发砥志,理趣不凡,探索中华文化底蕴,涵濡传统书画深微。接掌馆长任内,启迪国人美学视野,扩充整体设施,丰富馆藏内涵,促进展品交流,艺力流远,妙悟薪传,其创作独树风格,论著别具奥义,健笔丹青,沾溉艺林,葆文物以华国,弘雅艺以惠众。懋绩嘉猷,誉昭简册。应予明令褒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