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大刀神将”秦基伟
11034900000001

第1章

来源:《传奇·传记文学选刊》2016年第02期

栏目:世纪风云

15军首任军长,秦基伟是也。

秦基伟(1914年-1997年),湖北红安人。参加过黄麻起义,1929年参加红军,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长征。大革命时期,历任红31军274团团长、红四方面军总参谋部补充师师长、西路军总部四局局长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历任八路军129师独立支队司令员、129师新编第11旅副旅长等职;解放战争时期,历任晋冀鲁豫野战军第9纵队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四兵团15军军长等职;建国后,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指挥了著名的上甘岭战役;回国后,历任云南军区副司令员,昆明军区副司令员、司令员,成都军区司令员,北京军区第二政委、第一政委、司令员,国务委员兼国防部部长等职。1955年9月,被授予中将军衔。1988年4月,被授予上将军衔。曾任中国共产党第十一至十三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第十三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军委委员、常委。1997年2月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1984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35周年,在天安门广场上举行了自1959年以来的第一次大阅兵,也是新中国成立后最隆重的首都大阅兵。

28响礼炮鸣响后,一辆红旗敞篷轿车驶出天安门,越过金水桥,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威严地站在阅兵车上,阅兵总指挥、北京军区司令员秦基伟迎上前去用一口地道的红安话报告:“军委主席,庆祝建国35周年受阅部队列队完毕,请您指示。阅兵总指挥秦基伟。”因说不好普通话,秦基伟在阅兵前曾特意请人教他练习,但一开口,还是情不自禁地用了他最熟悉的语言。因这一口艰涩难懂的红安话,让侧立阅兵指挥车上的秦基伟受到更多人的注目。多年后,不少人对1984年国庆大阅兵的这一场景仍记忆犹新,同时对这位威风凛凛的“神将”有着更多的好奇。

“我秦某人打仗有两条枪,一挺机枪一把手枪,机枪是打敌人的,手枪是打逃兵的!”

著名纪实作家吴东峰在《开国将帅轶事》一书中,如此描述秦基伟:

据云:1961年3月,中央军委拟组建空降兵。军委从全军野战军中,筛选出1军、15军、20军、38军,交由空军挑选。空军司令员刘亚楼毫不犹豫地圈定了15军。有人不解:“1军、20军、38军均为原一野、三野、四野之主力,均为红军部队所组建,均是能征善战的一流部队;而15军则较为年轻……”将军对曰:“15军生气勃勃,在上甘岭打出了国威。”

秦基伟身躯伟岸,浓眉赭面。幼年顽皮、捣蛋,好斗亦好胜。玩“占山为王”游戏,或仿三国刘、关、张结义,自封“关云长”;或仿水浒一百单八将,自封“大刀关胜”。

秦基伟1929年参加红军。在红四方面军成立后,曾任手枪营2连连长、警卫团团长。他回忆道:当时警卫团为总部首长贴身部队,团长外出常有一骑兵班相随,每人一长一短两支枪,后背插一把大刀,短枪挂红穗子,大刀挂红飘带,漂亮扎眼,跑起来迎风招展,比后来当军区司令员、国防部长还威风。

秦基伟在作前战动员时说道:“我秦某人打仗有两条枪,一挺机枪一把手枪,机枪是打敌人的,手枪是打逃兵的!”众官兵闻之悚然。

1933年某日,红四方面军总部为所属各团配备一部电话。他初见电话,不知为何怪物;铃声响,竟手足无措;接听时闻有人声,疑惑不解。此时,四方面军总供给部部长郑义斋在电话中命其率部至某地执行任务。秦基伟接完电话后,恐有诈,急策马飞奔三十里,至四方面军总供给部。郑义斋见之,大惊,问:“你不是走了,怎么又来了?”秦基伟答道:“那玩意儿我信不过,我得听你当面交代。”郑义斋闻之大笑。

秦基伟言及此事时笑道:“电话事件虽是一个笑话,但它使我认识到,不加强学习,闹笑话事小,延误战机娄子可就捅大了。”当时,秦基伟任四方面军警卫团团长。

八路军老战士朱霖回忆道:秦基伟,湖北口音重,言日本为“嗷本”;宋洁涵东北人,言日本为“意本”。某日,开大会,呼口号,秦基伟喊:“打倒嗷本帝国主义!”宋洁涵喊:“打倒意本帝国主义!”某大娘问朱霖:“到底要打倒一本帝国主义还是二本帝国主义?”

向守志将军回忆道:淮海战役中某日,至纵队前指,见秦基伟蹲野战工事中读书,近视之,知其正读《孙子兵法》。正值敌机飞掠而至,轰炸声不绝于耳,秦基伟则聚精会神,若无其事。秦基伟回忆录载,淮海战役期间,他于野战工事中抽空通读三遍《孙子兵法》,第一遍认生字,第二遍解大意,第三遍悟其道。

崔建功将军告诉我:秦基伟好胜亦好学。15军进步快,战斗力强,与秦基伟好学密不可分。他见谁好就跟谁学。成立纵队时,号召部队向三纵、四纵学习;新式整军时,派干部前往华野陈(士榘)唐(亮)兵团学习;南下广东,向四野学习城管和群众工作经验,连待人接物、礼节礼貌均列入学习范围;抗美援朝时提出向先期入朝的部队学习。15军在太行山善游击战,过黄河后善大兵团作战,打淮海善平原阵地攻坚,西南剿匪,学会了反游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