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汽车营销的十大关系
11479800000003

第3章 序二

我与姜总结识于19年前。1999年8月,一汽轿车销售有限公司在河南郑州组织了一次全国红旗经销商全封闭式的营销集训,学员统一着装、统一军训、统一作息、统一学习,这在当时应该算是一种超前的团队建设和管理组织行为。在这次集训上,姜总请我为学员做了《市场营销“五力”》的报告。如今19年过去了,但我仍历历在目。

此后,姜总每次到北京,只要有时间,就约我小聚:探市场、论营销、话趋势。在每一次的交流中,都让我感受到他关于汽车营销的观点均来自于丰富实践和深刻思考。有道是,理论源于实践!

在后来的一次交流中,他告诉我,他想有朝一日能够把多年来的营销实践归纳总结成书,与同行分享。我感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想法,也非常期盼能够尽早看到他的经验分享。可能是由于他负责一汽-大众的销售工作比较繁忙,加之市场竞争压力巨大,使他一直无法静下心来完成这个心愿。

后来由于我的研究集中在创新及产业演化能力领域,特别是致力于建立原创理论,因此与姜总的交往就不多了。2017年,我得知他光荣退休。本想他一定会远离市场竞争环境的尘嚣,在山行水宿的旅途上悠然自得地放松身心,享受退休后人生的自由和幸福。没想到,2018年春天的一个早上,我突然接到他的电话,他已经完成了《汽车营销的十大关系》的创作,已交出版社准备出版,并邀我为此书写序。

这让我十分惊喜。惊的是,他不论在繁忙的工作阶段,还是在退休后自由的生活中,都一直在实现着自己十几年前的夙愿,这让我敬佩他的坚持和情怀,看到了一位职业经理人的勤奋与责任;喜的是,他的夙愿终于实现了,他的丰富经验和思考一定能够给他人带来启迪。因为这一惊一喜,我无论如何都要答应他的请求。

读过《汽车营销的十大关系》后,我觉得它不同于其他营销类书籍的理论大于实操。本书是站在一个营销人的角度和用户的立场来审视汽车市场营销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并结合作者自身丰富的营销实践进行分析和梳理,提出自己的思考和观点。这是一本朴实、深刻、严谨、务实的营销经验总结与升华的专著,体现了三个明显的特点。

1.实践性。书中的许多案例、观点以及方法大多来源于作者的亲身经历和实践,因此更加真实并可以借鉴。

2.操作性。作者以开放的视野,紧跟时代的脉搏,对未来营销模式的发展、用户体验的创新等方向性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建议。同时针对影响市场营销的十个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关系问题,从问题的背景、产生的原因,到解决的方法和建议,提供了可操作性的具体方案。

3.通俗性。与其他营销书籍相比,本书少了繁杂的理论阐述和逻辑推理,更多的是直面问题的解决思路,接地气、解疑惑。其中,营销中的十个关系既独立成章,又有内在的相互联系,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

当今汽车产业正在向智能化、网联化、电动化和共享化方向发展,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大数据应用的普及,现在的市场营销模式和方法必将发生深刻的变革和创新,甚至被颠覆。但是,一切的变革和创新都离不开满足客户需求这个本质,被颠覆的是模式,而不是客户,“以用户为中心”的价值观是任何时代企业营销的轴心。相信《汽车营销的十大关系》能够给广大读者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博士生导师,汽车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李显君

2018年5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