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世界古代著名作家(世界文学百科)
1861400000005

第5章 古罗马作家

马尔库斯·图留斯·西塞罗

马尔库斯·图留斯·西塞罗(公元前106~前43),古罗马政治家、哲学家和最重要的散文作家。他的著作充分反映了共和国末期罗马动荡的政治生活。在政治上,他基本上站在贵族元老派的立场,主张贵族的“贤人政治”。他以律师从政,当选为执政官,后来在“后三雄”与元老派斗争中被杀。在哲学上,他推崇希腊学院派、斯多噶派和伊壁鸠鲁派的伦理学,把这些思想介绍给罗马,成为中古和近代欧洲哲学思想同希腊哲学思想之间的桥梁。

他的主要散文成就是他的演说辞和书信。他遗下书信900封,其中主要的有《致阿提库斯书》16卷、《致友人书》16卷,反映了共和国末期社会政治生活,描绘了形形色色的政治人物,风格接近口语。他的演说辞共存58篇,一部分是法庭演说,另一部分是政治演说。后者中最著名的是反对民主派喀提林的4篇演说和模仿狄摩西尼而作的反对安东尼(《菲力匹克》)的14篇演说。

他的演说按照修辞程式组织材料,词汇丰富,句法考究,讲求妥帖排列从属子句,局部之间要求对称,以累积说服力量,而在句尾特别注意音调的抑扬顿挫,称为“西塞罗式的句法”。他也善用提问、直接向对方致词、比喻、讽刺等修辞手段。

他认为演说主要是打动听者的感情,而不是诉诸理性判断,因此他不惜用诬蔑或歪曲事实的手段。他的演说文的风格被后来一些作家和演说家奉为榜样。

维吉尔

维吉尔(公元前70~前19),古罗马最杰出的诗人,原名普布留斯·维吉留斯·马罗,出生于意大利北部曼图亚城附近的农村,父亲是个小土地所有者。他幼年在农村度过,熟悉农村和农业劳动,热爱大自然。后来他去克雷莫纳、米兰、罗马等地接受了良好的教育。

最初他学习演说术,准备从事政治,但因天性害羞,拙于言辞,身体又弱,便改学哲学,受到卢克莱修自然哲学的影响。他从事律师工作失败,回到农村家中,开始写诗。他的早期诗作大都散失,只有少数短诗流传了下来。

内战时期,屋大维为了分配土地给复员军人,曾征用过他家的土地;后来,由于友人的帮助,屋大维又把土地归还了他,对此他非常感谢,在《牧歌》第一首中歌颂了这件事。后来他加入了麦凯纳斯庇护下的文学集团。他应麦凯纳斯之请写了一首《农事诗》来配合屋大维复兴农业的政策,得到屋大维的赞赏,连续4天听他朗诵。

据说屋大维还建议他写一部歌颂罗马帝国的史诗。他完成《埃涅阿斯纪》初稿后,并不满意,为了熟悉史诗主人公历险所经之地,亲身去希腊和小亚细亚实地考察。在同屋大维一道回罗马途中,不幸染上了重病。临死前要求将手稿烧毁,但屋大维没有听从他的意见,将《埃涅阿斯纪》交给维吉尔的好友整理后出版。他死时年仅51岁。

维吉尔写的3部主要作品:《牧歌》、《农事诗》和史诗《埃涅阿斯纪》都在古希腊文学中有它们的范本。《牧歌》模仿田园诗的首创者、“希腊化”时期的忒奥克里托斯的诗作,《农事诗》模仿赫西奥德的教诲诗《工作与时日》,《埃涅阿斯纪》的范本则是荷马的两大史诗。维吉尔在学习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反映罗马的现实。

《牧歌》一共10首,是维吉尔的成名作。通过一个牧人的独唱,或是一对牧羊男女的对唱等形式,歌唱牧人的生活与爱情。但同忒奥克里托斯单纯描写田园景色和牧人爱情不同,维吉尔还在诗中表达出他对当前社会和政治的看法和感受。在第1首中,表达他个人在被归还土地之后的感激之情;在第9首中,他反映出战争期间人民被迫离乡的痛苦;在第4首中,他歌颂新的黄金时代的到来,抒发出久经战乱的人民渴望享受和平幸福生活的心情。

《农事诗》共4卷,2000多行,耗时7年完成,是维吉尔的第二部重要作品。这是一篇关于古罗马农民的工作与生活的诗歌。当时罗马是个农业国家,经过内战的破坏,农村凋敝,屋大维实行了一项恢复农业的政策。维吉尔自幼生长在农村,熟悉农村的情况,他了解只有农村的繁荣,才能导致整个国家的强大。他的这首诗乃是写来配合屋大维的农业政策的。但他并不是枯燥地介绍农业知识和阐述农业政策,而是把专门知识同对于祖国山河、自然景色、历史事件甚至神话传说的描写结合起来,把枯燥的农事写得生动有趣。

《埃涅阿斯纪》是维吉尔的代表作,是他最后11年心血的结晶,但只完成了初稿。史诗共12卷,叙述希腊联军攻陷伊利昂城后,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率众来到意大利,成为罗马开国之君的种种经历。埃涅阿斯一行逃出伊利昂后,历时7年,即将抵达意大利时,被一场风暴吹到了迦太基,受到狄多女王的热情接待。埃涅阿斯在宴会上向狄多讲述伊利昂城失陷的情景,讲述他如何经历千辛万苦来到这里。后来,埃涅阿斯与狄多结了婚。尤皮特命神使提醒他,上天的旨意要他去意大利建立新的王国,于是他决心继续前进,狄多绝望而自杀。埃涅阿斯抵达意大利后,在神巫西比尔的指引下游历地府,亡父安基塞斯向他显示了他的伟大的子孙,从罗慕洛斯直到恺撒与奥古斯都等罗马未来帝王的影子。埃涅阿斯继续北行来到拉丁姆地区,国王拉提努斯听从神示,答应将公主拉维妮亚许配给他,遭到另一求婚者鲁图利亚王图尔努斯的反对,引起了战争。铁匠神应埃涅阿斯之母爱神维纳斯之请为他铸造甲胄,盾牌上的图画预告出罗马未来的日子。特洛伊人作战失利,图尔努斯杀死埃涅阿斯的盟友派拉斯。埃涅阿斯提议作战双方停止战斗,由他个人与图尔努斯单独决斗以定战争胜负。二人决斗即将进行,鲁图利亚人毁约,战争重起。图尔努斯迎战埃涅阿斯,被杀。

维吉尔写作这首万行史诗的目的,是叙述罗马帝国的建立和历史,歌颂罗马祖先建国的丰功伟绩,并歌颂屋大维本人。他根据古罗马的神话传说,把屋大维王族的始祖追溯到特洛伊英雄埃涅阿斯,而埃涅阿斯又是爱神维纳斯的儿子,从而把罗马王族的历史和神话传说联系起来,借以证明屋大维是神的后裔。史诗不止一次写到光荣的罗马历史和伟大的历史人物,用来激发罗马人民的爱国热情。诗人通过主人公的经历,颂扬了罗马帝国的神圣传统和先王建国的艰辛;通过他游历地府的所见所闻,歌颂了恺撒和屋大维的功绩并肯定了罗马帝国统治世界的使命。当安基塞斯向埃涅阿斯指出屋大维时,说他是“神之子,他将在拉丁姆、在萨图努斯一度统治过的国土上重新建立多少个黄金时代。”最后,诗人借安基塞斯之口号召罗马人,“要记住,你应当用你的权威统治万国,这将是你的专长,你应当确立和平的秩序,对臣服的人要宽大,对傲慢的人要通过战争征服他们。”这种对罗马帝国的扩张政策的肯定,是维吉尔的奴隶主国家意识的一种表现。

维吉尔写作《埃涅阿斯纪》,是以荷马的两部史诗为范本的。从结构上看,史诗的前半部写埃涅阿斯的海上历险,模仿《奥德修纪》;后半部写特洛伊人与拉丁姆人之间的战争,模仿《伊利昂纪》。在具体情节与艺术手法上,《埃涅阿斯纪》也有不少学习、模仿荷马史诗的地方。首先,二者的题材都同出于一个神话传说系统,即特洛伊战争故事。埃涅阿斯也是特洛伊的一名英雄,曾出现在荷马的《伊利昂纪》中,其英勇仅次于赫克托耳。埃涅阿斯的历险同奥德修斯的还乡同是发生在伊利昂城陷落之后,这两位英雄经过的地方与经历的事件也有不少相似之处。其次,同在荷马史诗中一样,《埃涅阿斯纪》中的神也分成两派,参与了人间的战争,以主神尤皮特(宙斯)主宰着最后的结局。在战争中起衬托性作用的情节,都是一方的好友(埃涅阿斯的盟友派拉斯和阿基琉斯的副将帕特罗克洛斯)被另一方(图尔努斯和赫克托耳)所杀。在人物形象上,埃涅阿斯与图尔努斯,阿基琉斯与赫克托耳,也都形成了性格的对比。在叙述手法上,《埃涅阿斯纪》与《奥德修纪》都运用了追叙手法,前7年的经历都由主人公在宴会上讲述出来。此外,还有一些细节也多类似,如主人公游地府,铁匠神应女神之请为主人公铸造甲胄,举行葬礼竞技,等等。在描写手法上,维吉尔同荷马一样,使用了大量比喻和重复的手法。

尽管如此,维吉尔的成就,却在于他从当时的现实要求出发,广泛利用了本民族的历史以及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多种成就,并充分发挥个人的风格和特长,因而能在继承中有革新,在学习中有独创。

维吉尔在塑造主人公埃涅阿斯时,集合了荷马史诗主人公(奥德修斯、阿基琉斯、赫克托耳)的经历于一身,但更着重表现作为罗马帝国创建者的理想品质。这种品质兼有对神明敬畏、对国家忠诚、对人仁爱、对事公正等品德。在作者看来,这是一个开国者应有的品质。史诗描写埃涅阿斯的英勇行为都只服从于天神的旨意,即创建罗马帝国的政治目的,为此他付出了爱情上的牺牲。

《埃涅阿斯纪》前4卷描写的狄多女王的爱情悲剧是史诗中最感动人的部分。史诗第4卷描写狄多女王由于埃涅阿斯的始爱终弃而愤恨绝望终于自杀的过程,同欧里庇得斯笔下的美狄亚一样,引起了历代读者的同情,具有深刻的悲剧性。史诗中另一个重要人物图尔努斯,也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人们的同情。他同希腊悲剧中的主人公有某种类似之处,即他的死主要不是由于他自身的罪过或错误,而是因为他违反了天神的旨意。此外,维吉尔是个天性爱好和平的人,又身经战乱离别之苦,因而厌恶战争,但要完成罗马的建国大业,必须经过艰苦的磨炼包括战争在内,这势必引起诗人思想上的矛盾。这些都使史诗带上了淡淡的哀伤情绪。

《埃涅阿斯纪》与荷马史诗来源于民间口头创作不同,它是文人史诗的范本,是具有高度艺术修养的个人创作。它的语言缺乏荷马史诗的自然质朴,但音律谨严而富于暗示性,风格严肃而又哀婉。在描写技巧上,维吉尔不善于写战争,而长于爱情心理的刻画。上面提到的狄多爱情悲剧就是一例。维吉尔在描写这一悲剧性情节时,既肯定埃涅阿斯行动的政治必要性,又写出了狄多殉情的细微心理过程,这是荷马史诗所缺乏的。此外,维吉尔继承了荷马史诗的传统,使用了不少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现象的生动贴切的比喻,以增加诗的形象性。

维吉尔的创作继承发展了古希腊诗歌的传统,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中世纪时,他是少数未被基督教会排斥的古代作家之一。但丁很崇敬他,在《神曲》中把他当作自己游历地狱与炼狱的向导。文艺复兴以后,他的《埃涅阿斯纪》一直被史诗作者们看作范本,对近代欧洲文学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的影响。

奥维德

奥维德(公元前43~公元18),奥古斯都时期第3个重要诗人。他出生于富裕的骑士家庭,早期作品内容轻佻,风格纤巧,反映了罗马奴隶主贵族和富有阶层糜烂淫逸的生活现实。著有《爱情诗》3卷,包括哀歌体诗49首,设想各种情景,追求爱情,以享乐主义为主导思想。

《古代名媛》是21首用哀歌体写的诗,大半是作者设想古代传说中的女子如珀涅罗珀、狄多写给丈夫或情人的书信,表示离恨或责备对方无情。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有一定戏剧性,但无真实感情。这部作品在中古和文艺复兴时期极有影响。

《爱的艺术》3卷也是用哀歌体写的,把求爱写成一种学问,反映出罗马奴隶主精神上的堕落颓废。奥维德早期作品违反了屋大维“重整道德”的政策,在他50岁那年被放逐到黑海之滨。

在放逐前,奥维德完成了哀歌体的《岁时记》6卷,属教谕诗一类。作者的目的在于肯定并歌颂罗马的各种制度。自正月至6月,他在每月末写出本月的天文现象、历史事件和宗教节日的起源和仪式等内容,这对了解罗马风俗有一定参考价值。

奥维德的主要作品是《变形记》15卷,用六步诗行写成。这是由250个神话故事组成的故事集,其中50个较长。全部故事从天地创造一直写到当代罗马,使这部作品成为古代神话的汇编,后世欧洲文学家、艺术家多从这里寻找素材。作者根据毕达哥拉斯一切生物死后灵魂相互转替的唯心学说,从思想上把各个故事联系起来,因而故事中的人物无不变为动物、植物甚至顽石。作者最后把恺撒化为天上的星辰,以此来歌颂帝国。书中著名的故事有日神之子法厄同的故事,阿剌克涅变蜘蛛的故事,金羊毛的故事,描写农民日常生活的菲勒蒙的故事,皮格玛利翁的故事等。

作者用故事中套故事、人物轮流说故事、对话、描写器物上的故事画、写完一个故事又写一个性质相反的故事等方法,把故事串联起来。他注意描写人物心理,尤其是嫉妒和复仇。故事的叙述富于想象力,他的风格受到当时流行的修辞学的影响。这部作品在中古和文艺复兴时期都很流行。

奥维德在流放年间写的哀歌体有《哀怨集》5卷、《庞图斯〔黑海〕诗简》4卷,备述流放之苦,哀求释放。奥维德最后死在流放所。

塞内加

塞内加,古罗马政治活动家、悲剧作家。他的父亲是著名的修辞学家老塞内加,他学习过修辞和哲学,斯多葛派哲学对他影响较大。

公元49年开始任大法官,并任尼禄的老师,开始了他一生中最显赫的时期。晚年因受牵连自杀而死。塞内加的著作包括自然科学、哲学、文学等多方面。

文学上悲剧创作的成就较大,现存《特洛伊妇女》、《腓尼基少女》、《美狄亚》、《阿伽门农》等9部悲剧。它们取材希腊神话,以希腊悲剧为蓝本,影射罗马的现实生活,反映贵族反对派的心理。

塞内加的悲剧情节比较简单,语言夸张,还有不少流血场面和关于鬼魂、巫术的描写。

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罗马基督教作家、思想家。出生在努米底亚的塔加斯特,母亲是一个虔诚的基督教徒。他少年时代在家乡和迦太基学习,先研究修辞学,后转向哲学。384年皈依基督教,395年成为希波的主教。

奥古斯丁的著述今存83种,有的是反对异教的论战文章,有的是论述基督教义的作品,还有大量书信和布道词。其中《忏悔录》和《天国论》是他的代表作。

《忏悔录》是一部自传体作品,讲述他自己皈依基督教之前的思想历程,并作了深刻的自我剖析。后来,卢梭也写过同名的作品。

《天国论》对古老的罗马宗教和各种异教哲学进行了批判,指出只有通过基督教的启示才能通向永生之路。他的教理著述对基督教和后来的西方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