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做人与修身知识(全集)
2099500000012

第12章 志当存高远:做人必须理想到位(1)

人最可怕的就是梦醒了却发现无路可走。

做一个人和一具行尸走肉的区别在于这个人有没有理想。有理想的人会朝着理想一步步地前进,对于他们来说,每天一睁开眼睛就有目标,他们每天都朝着目标前进,因此日子也过得十分充实。没有理想的人每天都没有目标,他们只是过着惯性的日子,在习惯中过每一天,最后到老了一无所成。

有什么样的目标就有什么样的人生

如果人生没有目标,就好比在黑暗中远征。人生要有目标,一辈子的目标,一个时期的目标,一个阶段的目标,一个年度的目标,一个月份的目标,一个星期的目标,一天的目标……一个人追求的目标越高越直接,他进步的越快,对社会也就会越有益。有了崇高的目标,只要矢志不渝地努力,就会成为壮举。

如果将心理学家的结论用哲人的语言来表达,那就是,伟大的目标构成伟大的心灵,伟大的目标产生伟大的动力,伟大的目标形成伟大的人物。

二十世纪初,美国有个叫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年轻人,他确立的人生目标是当美国总统。1910年,他就当选为纽约的参议员;1913年,任海军部助理部长;1920年他出任了民主党副总统候选人。1921年在他39岁时突染重病,他成了一个双腿不能活动的残废人。但是富兰克林·罗斯福并没有因此放弃当总统的目标。

他制定了一个旁人看来十分笨拙的身体复原计划--从练习爬行开始。为了激励自己的意志,每次练爬的时候他都把家人、佣人叫到大厅来看。他说:"我不需要掩盖自己的丑态"。他虽然用尽全力爬得汗如雨下,却还赶不上刚会走的小儿子。他的妻子后来回忆说:"见他这样就像有千把尖刀刺在我的心上,可是他从来不听劝阻,坚持到底"。将近七年的坚持苦练终于使他从爬能够站立起来,虽然仅仅能够站立一小时。1928年他竞选纽约州州长成功,1933年3月4日就任了美国第32任总统,终于实现了他的梦想。并于1936年、1940年、1944年破例的三次连任,成为了一届美国历史上长达12年的伟大的美国总统。是他实行新政先将美国从经济的大萧条中解脱出来;之后又带领美国向法西斯宣战,同全世界一起取得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1945年4月12日,63岁的他因突发大面积脑溢血而去世于美国总统的现任上。这位美国总统是谁呢?他就是富兰克林·罗斯福。目标使他的生命力出现了超乎寻常的奇迹,他的成功就是追求目标的胜利!

其实,成功者必须怀有远大的理想,你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是什么样的人;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便怎样对你。罗斯福就是从一个脆弱胆小,回答问题总是含糊不清的男孩,而最终成为美国总统的。我们应该相信,只要有远大的目标,有积极的心态,就有可能创造奇迹,也就有可能改变世界。

人生就是要立大志:如果你还因为人生犹豫不决的选择而苦恼,那么,基于使命的选择就是你最正确的选择。这是伟大人物告诉我们的秘密。成功从做小事开始:天才人物并不是天生的强者,他们的竞争意识与自我创新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后天的奋斗逐渐形成。远离人生的泥淖:来回摇摆的人永远都不可能成功的。目标要单一,做事要专注,复杂的事可以分阶段去完成,只要你专心致志,没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培养自己崇高的信念

人类是自己思想的产物,所以我们应当有高标准,提高自信心,并且执著地相信必能成功。高标准会使你朝高处走。

哈佛大学的一位教授主持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实验对象是三群学生与三群老鼠。

他对第一群学生说:"你们很幸运,你们将和天才小白鼠同在一起。这些小白鼠相当聪明,它们会到达迷宫的终点,并且吃许多干酪,所以要多买一些喂它们。"

他告诉第二群学生说:"你们的小白鼠只是普通的小白鼠,不太聪明。它们最后还是会到达迷宫的终点的,并且吃一些干酪,但是不要对它们期望太高,它们的能力与智能都很普通。"

他告诉第三群学生说:"这些小白鼠是真正的笨蛋。如果它们能找到迷宫的终点,那真是意外。它们的表现或许很差,我想你们甚至不必买干酪,只要在迷宫终点画上干酪就行了。"

以后六个星期,学生们都在精心地从事实验。天才小白鼠就像天才人物一样地行事,它们在短时间内很快就到达了迷宫的终点。你期望从一群"普通小白鼠"那里得到什么结果呢?它们也会到达终点,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写下任何速度记录。至于那些愚蠢的小白鼠,那更不用说了,它们都有真正的困难,只有一只最后找到迷宫的终点,那可以说是一个明显的意外。

有趣的事情是,根本没有所谓的天才小白鼠和愚蠢小白鼠之分,它们都是同一窝小白鼠中的普通小白鼠。这些小白鼠的成绩之所以不同,是参加实验的学生态度不同而产生的直接结果。简而言之,学生们因为听说小白鼠不同而采取了不同的态度,而不同的态度导致不同的结果。学生们并不懂得小白鼠的语言,但是小白鼠懂得态度,因而态度就是语言。

人生的法则就是信念的法则。在"运气"这个词的前面应该再加上一个词,就是"勇气"。相信运气可支配个人命运的人,总是在等待着什么奇迹的出现。这种人只要他上床稍稍躺一下,就会梦见中了大奖或者是挖到金矿;而那些不这样想的人,就会依据个人心态的趋向为他自己的未来去不断努力。

依赖运气的人们常常满腹牢骚,只是一味地期待着机遇的来临。至于获得成功的人,他觉得唯有信念方能左右命运,因此他只相信自己的信念。

在别人看来不可能的事,如果当事人能从潜在意识去认为"可能",也就是相信可能做到的话,事情就会按照那个人信念的强度如何,而从潜意识中激发出极大的力量来。这时,即使表面看来不可能的事,也能够做到了。

成功意味着许多美好、积极的事物。成功--成就,就是生命的最终目标。

人人都希望成功,最实用的成功经验,那就是"坚定不移的信心"。可是真正相信自己的人并不多,结果,真正做到的人也不多。

有时候,你可能会听到这样的话:"光是象阿里巴巴那样喊"芝麻,开门",就想使门真的移开,那是根本不可能的。"说这话的人把"信心"和"想象"等同起来了。不错,你无法用"想象"来移动一座山,也无法靠"想象"实现你的目标,但是只要有信心,你就能移动一座山。只要相信你能成功,你就会赢得成功。

关于信心的威力,并没有什么神奇或神秘可言。信心起作用的过程其实很简单:相信"我确实能做到"的态度,产生了能力、技巧与精力这些必备条件,每当你相信"我能做到"时,自然就会想出"如何去做"的方法。

大部分的人可能都认为自己不是个成功的人,而且也认为成功对自己来说是不可能实现的。的确,成功的人不多,所以你或许是个不幸的人。但真正的事实却是:其实任何人都有成功的机会,只是想不想去获得它而已。因为你早已放弃成功的想法,所以机会就弃你而去。

如果你想成功的话,首先必须希望成功,相信会成功。

目标就是心中永不熄灭的灯

我们要在心中为自己点燃一盏希望之灯,当我们感到失望和困惑时,便用它去照亮前方的道路,从而看到远方的光明,鼓舞自己坚定地走下去。

从前,有这么一个故事,一老一小两个相依为命的瞎子,每日里靠弹琴卖艺维持生活。

一天老瞎子终于支撑不住,病倒了,他自知不久将离开人世,便把小瞎子叫到床头,紧紧拉着小瞎子的手,吃力地说:"孩子,我这里有个秘方,这个秘方可以使你重见光明。我把它藏在琴里面了,但你千万记住,你必须在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才能把它取出来,否则,你是不会看见光明的。"

小瞎子流着眼泪答应了师父,老瞎子含笑离去。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小瞎子用心记着师父的遗嘱,不停地弹啊弹,将一根根弹断的琴弦收藏着,铭记在心。

当他弹断第一千根琴弦的时候,当年那个弱不禁风的少年已到垂暮之年,变成一位饱经沧桑的老者。他按捺不住内心的喜悦,双手颤抖着,慢慢地打开琴盒,取出秘方。

然而,别人告诉他,那只是一张白纸,上面什么都没有。泪水滴落在纸上,但他笑了。

师傅骗了小瞎子?这位过去的小瞎子如今的老瞎子,拿着一张什么都没有的白纸,为什么反倒笑了?

就在拿出"秘方"的那一瞬间,他突然明白了师父的用心,虽然是一张白纸,但却是一个没有写字的秘方,一个难以窃取的秘方。只有他,从小到老弹断一千根琴弦后,才能领悟这无字秘方的真谛。

那秘方是希望之光,是在漫漫无边的黑暗摸索与苦难煎熬中,师父为他点燃的一盏希望的灯。

倘若没有它,他或许早就会被黑暗吞没,或许早就已在苦难中倒下。就是因为有这么一盏希望的灯的支撑,他才坚持弹断了一千根琴弦。他渴望见到光明,并坚定不移地相信,黑暗不是永远,只要永不放弃努力,黑暗过去,就会是无限光明。

然而这样的过程是一个痛苦而漫长的积累过程,许多人没有成功便是因为耐不住寂寞和痛苦而半路退却了。

的确,积累的过程是枯燥乏味的,很容易让人心里厌烦,也正因如此,我们要在心中为自己点燃一盏希望之灯,当我们感到失望和困惑时,便用它去照亮前方的道路,从而看到远方的光明,鼓舞自己坚定地走下去。

这盏希望之灯便是故事中的那个"秘方",其实它不过是我们自己为自己设定的一个理想和目标。

少追求物质多追求理想

美国的亚历山大·辛得勤指出:人生的艺术,只在于进退适时,取舍得当。因为生活本身即是一种悖论:一方面,它让我们依恋生活的馈赠;另一方面,又注定了我们对这些礼物最终的弃绝。正如先师们所说:人生一世,紧握双拳而来,平摊两手而去。

人生是如此的神奇,这神灵的土地,分分寸寸都浸润于美之中,我们当然要紧紧地抓住它。这,我们是知道的,然而这一点,又常常只是在回顾往昔的时候才为人觉察,可是一旦觉察,那样美好的时光已是一去不复返了。凋谢了的美,逝去了的爱,铭记在我们的心中。生活的馈赠是珍贵的,只是我们对此留心甚少。人生真谛的要旨之一是:告诫我们不要只是忙忙碌碌,以至错失掉生活中可叹、可敬之处。虔诚地恭候每一个黎明吧!拥抱每一个小时,抓住宝贵的每一分钟!

执著地对待生活,紧紧地把握生活,但又不能抓得过死,松不开手。人生这枚硬币,其反面正是那悖论的另一要旨:我们必须接受"失去",学会怎样松开手。

这种教诲确是不易领受的,尤其当我们正年轻的时候,满以为这个世界将会听从我们的使唤,满以为我们用全身心的投入所追求的事业都一定会成功。而生活的现实仍是按部就班地走到我们的面前,于是,这第二条真理虽是缓慢的,但也是确凿无疑地显现出来。

我们在经受"失去"中逐渐成长,经过人生的每一个阶段,我们只是在失去娘胎的保护才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独立的生活;而后又要进入一系列的学校学习,离开父母和充满童年回忆的家庭;结了婚,有了孩子,等孩子长大了,又只能看着他们远走高飞。我们要面临双亲的谢世和配偶的亡故,面对自己精力逐渐地衰退。最后,我们必须面对不可避免的自身死亡,我们过去的一切生活,生活中的一切梦都将化为乌有!

但是,我们为何要臣服于生活的这种自相矛盾的要求呢?明明知道不能将美好永久保持,可我们为何还要去造就美好的事物?我们知道自己所爱的人早已不可企及,可为何还要使自己的心充满爱恋?

要解开这个悖论,必须寻求一种更为宽广的视野,透过通往永恒的窗口来审度我们的人生。一旦如此,我们即可醒悟:尽管生命有限,而我们在世界上的"作为"却为之织就了永恒的图景。

人生绝不仅仅是一种作为生物的存活,它是一些莫测的变幻,也是一股不息的奔流。我们的父母通过我们而生存下来,我们也通过自己的孩子而生存下去。我们建造的东西将会留存久远,我们自身也将通过它们得以久远的生存。我们所选就的美,并不会随我们的湮没而灭。我们的双手会枯萎,我们的肉体会消亡,然而我们所创造的真、善、美则将与时俱在,永存而不朽。

查斯特·菲尔德爵士提醒我们:"不要枉费了你的生命,要少追求物质,多追求理想。因为只有理想才赋予人生以意义,只有理想才使生活具有永恒的价值。"

远离没有抱负的日子

生活中有那么多人没有确定目标和抱负,没有规划良好的人生计划,而只是一天天地得过且过,持有这种人生态度的,不要说取得全面的成功,即便是想取得某一领域的成功也是不可能的。

在生活的海洋中,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这样一些人,他们只是毫无目标地随波逐流,既没有固定的方向,也不知道停靠在何方,他们在浑浑噩噩中虚度了宝贵的光阴,荒废了青春的岁月。他们在做任何事时都不知道其意义的所在,他们只是被挟裹在拥挤的人流中被动前进。如果你问他们中的一个人打算做什么,他的抱负是什么,他会告诉你,他自己也不知道到底要去做什么。他只是在那儿漫无目的地等待机会,希望以此来改变生活。

怎么可能指望一个在生活中没有目标的人到达某个目的地呢?怎么可能指望这样的人不处在混沌和迷惘当中呢?

从来没有听说过有什么懒惰闲散、好逸恶劳的人曾经取得多大的成就。只有那些在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面对阻碍全力拼搏的人,才有可能达到全面成功的巅峰,才有可能走到时代的前列。

对于那些从来不尝试着接受新的挑战,那些无法迫使自己去从事那些对自己最有利的却显得艰辛繁重的工作的人来说,他们是永远不可能有太大成就的。

任何人都应该对自己有严格的要求。不能一有机会就无所事事地打发时光;他不能够放任自己清晨赖在床上,直到想起来为止;他也不能只在感到有工作的心情时才去工作,而必须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不管是处于什么样的心境,都应当强迫自己去工作。

绝大多数胸无大志的人之所以失败,是因为他们太懒惰了,因而根本不可能取得成功。他们不愿意从事含辛茹苦的工作,不愿意付出代价,不愿意作出必要的努力。他们所希望的只是过一种安逸的生活,尽情地享受现有的一切。在他们看来,为什么要去拼命地奋斗、不断地流血流汗呢?何不享受生活并安于现状呢?

身体上的懒惰懈怠、精神上的彷徨冷漠、对一切都放任自流的倾向、总想回避挑战而过一种一劳永逸的生活的心理,所有这一切是那么多人默默无闻、无所成就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