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养生针灸、按摩、拔罐、刮痧特效疗法
3276800000004

第4章 按摩疗法

穴位按摩治疗原则

穴位按摩治疗疾病需采用一定的原则和方法,具体说来可以概括为:一,根据不同的临床症状表现;二,根据身体不同的部位;三,根据患者的体质情况;四,根据季节变换。

穴位治疗的基本原则是:“复正祛邪”,“重在治本”,“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补虚泄实”。

复正祛邪是指恢复机体内的正气,驱除导致疾病发生的不利因素。疾病恢复的快慢,一方面同身体的抗病能力有关,另一方面同治疗的效果有关,穴位按摩治疗是通过调动机体的抗病能力来实现治疗的。

辨别标本是指分清疾病的标本,一般说来,旧病为标,新病为本;表症为标,病因为本。在临床治疗中需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急则治标,缓则治本。在按摩临床治疗中,大多数病人的病情不是很急,可以重在治本,标本兼顾。比如头痛病人,经诊断属于阴虚肝阳上亢型,头痛为标,阴虚为本,治则平肝潜阳治头痛,同时兼顾补阴以治本,这样治疗头痛治愈后就不易复发,这就是以治标为主,标本兼顾的治疗方法。

补虚泄实是指患者属虚症则补之,属实症则泄之。一般说来,人体经血等物质不足为虚,或者脏腑、器官、组织的某一功能低下为虚。脏腑、组织、器官的某项功能亢进为实,或者外感邪气为实症,穴位按摩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的部位,使气血、津液、经络起到相应的变化,补虚泄实,达到治疗的目的。

选穴处方原则

穴位按摩的临床实践表明,“循经取穴”是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病在某个经络,选取该经的穴位进行治疗的方法。如肠炎和菌痢等病,病在肠胃,可以选择大肠经上的穴位,心脏疾病可选择心包经上的内关和背部的心俞等穴治疗。

选穴处方是按摩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某些病症选取其经络上的一两个穴位,就能达到很好的疗效,如头痛取手上的合谷穴,腹痛取腿上的足三里穴进行按摩,即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当然,有些病症需要取组穴才能取得一定的疗效,如脑血管病后遗症。

穴位按摩选穴处方可遵守原则

取阿是穴

阿是穴是指病灶或其邻近的痛点以及人体脏腑疾患在体表的反射点,当人体患某种疾病或受到外伤刺激时,体内的病变通过神经系统在体表相应的经穴会出现压痛点,中医称为“有病必有点”,按摩这些压痛点,当疼痛消失时,疾病也有可能痊愈了。当然,也有痛点转移的情况,应寻找新的痛点进行按摩。

远部取穴

远部取穴是指在病变的远部,一般是指在手足部取穴,以肘膝以下的穴位为主。如胃脘痛取足三里穴,腰背痛取委中穴,咳嗽取手上的列缺穴。

近处取穴

近处取穴是指在患病脏腑器官或肢体的临近穴位进行按摩。如眼睛疾患取风池穴,膝关节炎取梁丘和足三里穴。

局部取穴

局部取穴是指在患病的脏腑或患病肢体周围的局部取穴。如眼睛疾患取睛明和童子骼,鼻塞鼻痛取迎香,肋痛取章门,腰痛取肾俞。

远近配穴

远近配穴是临床上常用的配穴方法,如胃病常取下肢的足三里,配腹部的中脘和天枢穴;头痛常取手上的合谷穴,配头部的太阳、百会、风池穴;腰痛取小腿上的三阴交,配腰部的肾俞、小腹部的关元和中极穴。

穴位按摩治病的次数与补泄

按摩的次数要根据具体病情来决定,对于久病体虚的人及患慢性病的人,可以每天治疗一次,每天治疗时间在十分钟至二十分钟之间,手法要采用补法,即要用轻手法,用力宜轻;对于急症,每次五分钟即可驱除病症,可以每天治疗一次,连续几天按摩治疗以巩固疗效;对于软组织损伤,可以每天治疗一次,每次治疗十分钟;当然,还要考虑患者的感觉,如采用重手法则要考虑时间间隔,以使机体有恢复过程。

按摩手法有补泄之分,根据“补虚泄实”的原则,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法,手法的补泄一般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1)顺经络循行的方向进行的按摩属于补法,逆经络循行的方向进行的按摩属于泄法。

(2)根据按摩的力度可分为手法和轻手法。重手法,用力相对较大属于泄法;轻手法,用力相对较小,属于补法;用力适中则属于平补平泄法。

(3)根据血液流动的方向,按血液从心脏流人流出,向血液流出心脏方向按摩为补法,按摩方向同心脏流出血液方向相同为泄法。

(4)根据手法的旋转方向,顺时针按摩为补,逆时针按摩为泄。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按摩同时进行则属于平补平泄法。

穴位按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穴位按摩广泛运用于临床各科的治疗中,对于脏腑功能性疾病、慢性炎症、骨伤科疾患以及小儿科疾病都有很好的疗效。同时穴位按摩易于被普通老百姓所掌握,所以在各种慢性病症和脏腑机能衰退、亢进症中得到广泛应用,对内科、妇科、儿科、伤科、外科、五官科的病症都有比较好的疗效,对于一些陈旧性和顽固性的疾患,比如颈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脱出等进行穴位按摩可以使患者免受手术的痛苦。对于头痛感冒等常见病进行穴位按摩则可以迅速地解除症状,免受吃药打针之苦以及药物引起的副作用。由于按摩的作用是活血化瘀、疏通经络,所以更适合一些调整脏腑功能,使之恢复正常状态的疾病治疗。

禁忌症

穴位按摩是一种经我国古代医家实践总结出来的行之有效的简便治疗方法,但也必须同时指出,穴位按摩并非适应所有病症,下列一些疾患则不适应穴位按摩治疗:

1)感染化脓的体表部位不适于按摩。

2)癌变的部位不适合进行按摩。

3)皮肤烫伤和皮肤划开出血处不适合按摩。

4)传染病急性传染期不适合按摩,如肝炎、皮肤病、霍乱等。

5)怀孕的女性、月经期的女性,腹部不宜用重手法按摩。

6)在饥饿和大运动量运动后不宜按摩,以防止发生晕厥。

7)高血压以及严重的心脏病的老年患者宜用轻手法按摩。

8)急性感染及发热性急病不适合按摩。

9)神经病应慎用按摩手法。

10)肾炎患者不宜用重手法按摩腰部脊椎两侧肾区。

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

(1)手法操作要熟练,用力要适中,先轻后重,由浅人深,严禁暴力或蛮劲损伤皮肤筋骨;手法应协调柔和,切忌生硬粗暴,应在练习手法有一定的基础上为他人进行按摩。自我按摩也应掌握一定的手法。

(2)在按摩前要明确诊断,家庭按摩一定要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禁止不明病情,不分穴位,不通手法即进行按摩。

(3)患者和按摩者都应选择舒适体位,无论是卧位、座位、俯位,都应感觉舒适,按摩者应发力自如,患者应肢体肌肉放松,以利安全、有效治疗。

(4)按摩者可在患者皮肤上涂擦润滑剂,以保护皮肤,防止擦伤。按摩介质可以是植物油、滑石粉、止痛药水、活血酒、药酒等。介质选用的药物要因病而异,病属表症,则用解表药;病属血瘀,则用活血药;病属寒症,则用温热药;病属发热症,则用寒凉药。

出现不良反应的处理方法

大多数病人在按摩后都会感觉到轻松愉快,病痛有明显的减轻。按摩后局部出现充血,皮肤温度升高都属于正常的现象,有的人甚至会出现青紫的瘀斑。穴位按摩后患者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病理性变化,表现为神经系统的兴奋或抑制,经络的放射性传导,气血的运行,细胞和组织的新陈代谢,内分泌系统的分泌加强,胃肠道的蠕动加快,肌肉的紧张与放松等。对病人来说,穴位按摩是一项被动运动,有疲劳感是正常的。

在穴位按摩治疗中,有时会出现不良反应,如晕阙、疼痛加重等。当出现这些症状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

晕厥

有的患者患病日久,体质过于虚弱,对痛感特别敏感,或者过于饥饱,按摩时精神过度紧张,加之在按摩时手法过重,患者宜出现一时性的昏迷。在治疗过程中,若出现头晕、眼花、心慌气短的感觉时,应立即停止按摩,让患者卧床休息,用大拇指轻按内关穴,对于饥饿所致者,应给与甜食;对于已昏迷的患者,可采取急救措施,用手指捏掐人中、中冲,病在胸部用手掌轻柔,以利血液的循环。

为防止昏厥的发生,对体质虚弱的患者、神经衰弱的患者,治疗时手法宜轻柔,精神紧张的患者应消除其思想顾虑,饥饿的患者应先进食或喝些糖水。

疼痛加重

对腰痛、腿痛、背痛等症状,如果按摩手法过重,或第一次按摩,有可能疼痛反而加重,一般情况下,痛感会在一两天后消失,原来的病症也有可能一起消失。当然,手法应轻柔和缓,以患者感觉不是非常痛苦为宜,特别是腰的肾脏解剖部位,切忌用蛮力按摩。

岔气与肌肉损伤

病人的体位不舒适,按摩用力过猛,患者的肌肉紧张也可能造成肌肉损伤或岔气。当出现岔气时,要配合病人呼吸做牵拉上肢推压后背的运动,以减轻痛感。具体操作可参考后面的章节。对于肌肉皮肤损伤,可用红花油轻涂血瘀处一两次即可。脏腑病次于相应背俞穴的疗效;下部(腰、骶部)腧穴主治肾、膀胱、大小肠和肛门、腰、骶疾患,对肾、膀胱、大小肠病症次于相应背俞穴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