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旅游去边境走私风景
3289200000003

第3章 茶城普洱:在一个蛋的边缘(1)

2011年2月3日-2月4日

普洱市思茅区澜沧县、孟连县

一年四季你只能看到三种颜色:云白,天蓝,树绿。在这样的土地上会有“醉氧”的感觉。那年我从佤山上下来,看到树林中有一片金黄的稻田,顿时泪流满面……追逐云朵,一路向南当你感到孤独、绝望,甚至一筹莫展的时候,生活往往会向你打开一扇门,一扇更加陌生的门。

一扇门哗地开了。浩浩荡荡涌进来的,是滚滚的群山、湍急的河水、翻卷的云朵,是绿到让你崩溃的各种树叶、斑斓的民俗、怪异到让你怀疑到了另外星球的各种奇幻。像一阵的狂风,把你吹了一个趔趄。但我还是艰难地站起来,到云南中的云南去,到原来叫思茅现在叫普洱的那个地方去。

简单的行囊。熟悉而又陌生的旅程。

我不知道应该感谢还是应该诅咒现代交通的发达。当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跟着马帮要走15天的路程。他们穿过群山和密林,胸中澎湃的革命理想让他们两眼放光,脸色红润。他们风餐露宿,要到“头顶香蕉、脚踩菠萝”的美丽祖国边疆去战天斗地。

我2003年第一次从思茅(我现在依然喜欢这么叫)回到昆明用了25个小时。现在,只要5个小时就可以轻松搞定。高速公路笔直得像一个长长的破折号——唯一不同的是,这样的破折号有时候需要穿过一座高山,或者跨过一条大河。高速公路又像一支破空的利箭,疾如流星势不可挡,直到强弩之末,落在那个叫思茅的地方。

车窗外有云飘过,大朵大朵,或者丝丝缕缕。天空蓝得耀眼,是那种宝石的蓝,玻璃的蓝,透明的蓝,绝望的蓝。蓝到让你心跳加快,蓝到让你渴望飞翔。

李小强是我的朋友,我们的友情经过了岁月的检验。去年大年初一,他抛开老婆孩子陪着我过。今年年初一,他又成了我的司机兼帮凶。其实这家伙原来叫李大强,后来在我口中就变成了李小强。我的丛林探险之旅,让他一下子瘦了10公斤,老了20岁。他几乎被我折磨得不成人样:每天只睡3到4个小时,或者偶尔在车上打个囫囵盹儿。他满面倦容,又强打精神。此次行程3960公里,横扫滇南14个县市区,走过柏油路、弹石路、面粉路(扬灰路),只差把他心爱的座驾当牛骑了。

没错,是大年初一,我们像两个离群索居的亡命之徒,把车子开上了南下的高速。

像一支离弦的箭,汽车穿过群山,犁开大片大片的云头向前开去。我们马不停蹄,车不停轮,人不停步,我的嘴里还不停地给他讲着各种废话昏话笑话。他只会温婉地笑,偶尔应和我一两句。他是个沉默寡言的人,沉默得像一块石头,任你使劲敲也发不出多少声响。

滇南的春天来得早。北方目前还是冰封雪裹的冬天,云南的麦子已经熟了,油菜也傻乎乎地开起了花朵。那些一小块一小块的油菜地,像一张张摊开的鸡蛋饼,金黄娇嫩,让人垂涎欲滴。它们肆意点缀在山间坡地、茅檐土屋周围,没心没肺。浓烈的阳光倾泻下来,满眼都是明晃晃的金子。老家山东一个朋友发短信过来,我给他回了一条:“你们在下雪,我在开花。”羡慕死他们,嘿嘿。

其实最先被羡慕死的是我。一家人围着餐桌欢聚一堂其乐融融,对我这样一个只身漂泊在外的孤独老男人来讲,已经近乎奢望。没有人能看到我的断然和决绝,连李小强也看不到,但他是我最最忠实的朋友,忠实得像我身边的影子。我为自己拥有一群这样的朋友和死党而感到无比自豪。我一意孤行,要到河流的对面、群山的对面、世界的对面去。我和这个世界干上了。

呼呼啦啦的汽车带起一阵飒飒的风声,山路悠长得像一声尖叫。下坡,下坡,还是下坡。最长的一段大约有27公里。

气温很快升了上来。车过扬武,已经能看到大片大片的芭蕉。

昆明的海拔高度是1950米,而元江,大约只有400多米。这样的落差相当于空降一两公里。鼓膜被压迫,耳朵有点隐隐的疼。我曾经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一次我坐火车去成都,买了瓶矿泉水喝了一半。等火车到了成都,矿泉水瓶已经成了扁圆的瘪茄子。

因为盛产热带水果,元江事实上是一个甜蜜的热带河谷,也是玉溪市和普洱市的交界点。那里盛产芒果,大的像象牙、像狗腿,小的像鸡蛋、像卵石,多达几十种。还有绣球果、人参果、麻利噶(番石榴)。我原来在普洱当兵,经常会一两箱地买回去。其实热带水果我不怎么爱吃,这么做主要是图便宜,再就是热闹,好玩。提着一两箱水果,送给那些爱吃或不怎么爱吃的人,绝对是件有面子的事情。哥哥我喜欢里子,更喜欢面子。

轻风拂面,山花扑鼻,黄的红的紫的五彩斑斓,像是开了个大染坊。一大棵木棉花(A照片3)在山脚下亭亭玉立,我憋了半天,憋出了一个字“靠”,太美了。我在边疆生活四年,木棉花居然第一次看到。

一路都有木棉花,红彤彤地染亮了河岸山坡。山路婉转,溪流淙淙,就这样一路“靠”下去——最后就只好靠边立正稍息了。

依然是不停地上坡下坡,间或穿过隧道桥梁。山势雄浑,那些散乱地点缀在山间的居民村落,像遗落在林间空地上的一枚枚小小的硬币(A配照片4)。鸡犬之声相闻,分明避秦佳地。夕阳的光辉渐渐散去,我们像一阵风,消失在四起的炊烟里。

过了磨黑,高速公路结束了,前来迎接哥哥我大驾的是一条不怎么平坦但还算曲折的二级公路,两旁依然是那些可爱的路边店。你可以点一只土鸡、四五样野菜,全部吃下来也不到100元。真正的经济实惠、自然生态,管饱。

但今天是不行的,几个老战友已经在普洱等了。

天色暗下来。我忽然迷上了那丝绸一样漆黑的黑暗。这样的黑暗甚至见不到一星灯火,就算有,也是悬挂在遥远的山间,像明亮的星星。可能城市光污染太多的缘故,乍离了都市霓虹,我的心被包裹在一片神秘的黑暗里,自由而坦荡。只有车灯照亮的一小片路面,只有两个老男人不屈不挠的行走。

山势回环,道路也跟着回环。七拐八甩,一大片湿淋淋的灯火亮如白昼。普洱到了。

茶城普洱的绿色封面

说实话,普洱原来不叫普洱,叫思茅。据说诸葛老儿南征,路过此地,突然想家了。他想念的是南阳的诸葛茅庐,所以这里就叫思茅了。原来的普洱县现在叫宁洱县,就好比老子抢了儿子的帽子来戴,看起来总有些别扭。

2003年我初到思茅参军,在城里看到我那著名的老乡(诸葛亮是山东沂南县人)的雕塑,一下子就笑了。看看,我老乡三国时就来过了,我来晚了。

要是把思茅倒过来念“茅思”,这个发音也就是云南土话WC的意思。一次有个部队首长来我所在的军分区视察,讲话时不停地念“茅思军分区”,下面的人全部憋着笑。最后,一个秘书戳了戳他,他才改了口,当时闹了个大红脸……我和李小强刚上桌,饭没吃多少,老战友们的大杯子就轮番上阵了。没办法,久别重逢当然要喝酒。几圈下来,我已经摇摇欲坠,洗洗睡了。

第二天见到了傣族女作家召罕嫩大姐。她已经从孟连调来普洱,专门做学术研究。几年不见,大姐依然美丽而温婉。她是个普洱通,哪里有几棵树,哪里有几片瓦,都能如数家珍。这个孟连王族的后裔,汉名叫张海珍,傣名的意思是“金子做的丝绒花”。几十年如一日,她不停地为边疆少数民族树碑立传,写的《娜允傣王秘史》同时具有文学和史料价值。我曾经有过一本,不小心被人顺手牵羊给顺走了,只好涎了脸再要,嘿嘿。

思茅最有意思的去处莫过于振兴大道上的“倒生根”公园和红旗会堂了。说起来好笑,“倒生根”公园虽然只有一棵榕树,但看起来是一小片树林。高大虬壮的榕树枝蔓支撑着如盖的绿荫,树下是三三两两晨练的人、抱着孩子散步的人。不远处是迤逦的马帮青铜雕塑,马背上驼的是茶叶和盐巴。他们仿佛正穿过密林,渐渐走成一段发黄的历史。红旗会堂也位于振兴大道的旁边,我喜欢它是因为喧闹中的那份宁静和悠闲。巨大的榕树上挂满了鸟笼,画眉、山呼、麻鸡、傣族矮脚鸡,不一而足。前来遛鸟、看鸟、卖鸟、斗画眉的人络绎不绝。画眉的啼声清脆悦耳,野鸡的叫声悠长缠绵。不时会有骑着摩托车载着鸟笼的人前来遛鸟。一个叫扎发的拉祜族小伙子,腰里别着两个鸟笼子和一长串捕鸟的扣子,笼子里装着一公一母两只麻鸡。这样的麻鸡叫“诱子”,也就是诱饵。据说到了山上,他会把“诱子”放在地上,笼子里的公鸟或母鸟开始鸣叫。他在笼子旁边下好扣子,等着另外一只前来“串婚”的鸟儿来钻。猎物一旦进了圈套,越是挣扎扣子越紧,但不至于伤害鸟儿的生命。

我们还去了幽静的梅子湖,在湖边的观景台上看了好一会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