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未触底的中国经济
3316900000001

第1章 序言:我们,要学会独善其身

与那些模棱两可的情绪相比,人们似乎更善于使用大是与大非、大善与大恶这样色彩鲜明的情绪体验表达自己。

在中国,总有那么乐观与悲观棱角分明的两派,对我们的经济前景进行着非此即彼的争锋。乐观者说,中国的增长数字漂亮极了,中国在崛起,我们下一个赌注——当中国统治世界;悲观者说,中国经济是表面浮华,堆砌的数字是崩溃的前奏。我们下一个赌注——当中国走向崩溃。

水底之瓢,迟早会浮出水面。但不是今天。真相,可能隐藏在不起眼的角落里。我们所能做到的,只能在变幻交错间,窥见了真相并不清晰的面容。

中国的经济,就处于模棱两可的摇摆中,既没有乐观者憧憬得那么花团锦簇,也没有悲观者预言的“千里搭长棚,没有不散的宴席。”

经济危机中,中国保持了令人振奋的经济增长数字,这是事实。不过,风光之下,难掩苦衷。西方经济呈现经济创伤后的衰退迹象,出口导向的我们难以保持隔岸观火的从容;我们的金融防线看起来固若金汤,其实也有道德风险高、外汇额过大、创新不足等漏洞;看起来很美的经济增长,也有着结构失衡的隐患,出口这架马车有些虚弱,内需这架马车有些瘸腿,投资这架马车跑得过快;物价的隐形泡泡,楼市的大泡泡,还是如此毫无顾忌和嚣张,吞噬着人们的幸福指数,也摇动着中国的经济根基;实体经济遭遇体制、转型埋伏……

是的,我们不应该只赞美我们国家的进步,不应该只陶醉于那些美妙的GDP增长数字。我们也要看到,我们的国家,尽管步伐如飞,仍有隐忧。这些隐忧,直接决定着中国的经济快车,将开向何方。

因为,我们不敢轻易说,中国的经济已经在进行触底之后的反弹了。或许,在未来的某一个日子里,中国的经济还会下行。或许,我们挺过来了,一如既往的延续我们曾经创造的辉煌。谁知道呢?总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时代,不确定性,来自世界,也来自中国。

不过,这并不可怕。

对于我们的国家,我们要保持足够理性的坚韧和信心。海外市场,我们固然无法左右,但是我们有巨大的国内市场,这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优势。尽管我们在经历外需转内需的阵痛,但我们坚信,只要由内需,增长就无远忧;中国幅员辽阔,供给的潜力巨大;中国有18亿亩耕地红线,不必担心西方国际以此扼住我们“民以食为天”的咽喉……

除了种种优势,还有一股逼迫的力量,即前面所言的披着风光外衣的苦衷,他们与“和谐社会”的紧迫现实狭路相逢,除了兑现承诺,我们已没有了退路。我们,会变得更加一往无前。

活在世上,身不由己。西方经济衰退有深化之势,中国经济的软肋更加明显,中国经济平添了些许“风雨飘摇”。来自于中国宏观环境的阴晴,正以不断渗透的方式,影响着我们连续性、细微性的日常生活。个人的命运,一再被社会的洪流冲刷。

你家有菜篮子吗?你炒股吗?你准备买房子吗?你在工作吗?如果你的回答是肯定的。那么,你就有可能正在或即将遭遇的以下伏击:通货膨胀卷土重来,熊市再杀回马枪,房地产报复性上涨,失业阴霾来势汹汹……

一个站在生活舞台上的人,如果只是被动地赌经济的未来,把自己的幸福交给宏观那个旋转的轮盘,那么,这更像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放弃,只会顺势而行,命运指数随经济大势亦步亦趋。

而,真正勇敢的做法是:我们,既不相信上帝,也不相信先知,他们不会预约了未来的黄金世界给我们。我们以及我们的国家只有努力的超越,超越自己,超越我们现有的智慧和勇气。我们同样可以拥有一种温和而持久的幸福,这种幸福,是岁月都带不走的深度欢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