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未触底的中国经济
3316900000002

第2章 前途未卜的世界经济(1)

第三次大萧条即将来临?

世界变幻莫测。下一秒,会发生什么?谁也不能板上钉钉的预测。唱衰者说,漆黑的隧道那端是一辆即将把我们的世界碾碎的列车,是绝望。乐观者说,隧道那端是触手可及的光亮,是希望。唱衰者和乐观预言者,到底谁对谁错?人们越来越分不清。

一旦经济形式恶化,千唤万唤的复苏扭捏作态,拖泥带水,迟迟不肯清爽怡人地浮出水面时,乐观的预言者反而越来越不受欢迎,他们口吐莲花般流淌而出的种种美好憧憬,更使人觉得危险和不安。而悲观派的预言家们,反而更容易获得人们的认可。

经济学家克鲁格曼早早地放出了第三次大萧条即将来临的预言:

不管是19世纪的长期经济萧条还是20世纪的大萧条,都没有造成经济的连续下滑;相反,这两个时期都包含着经济增长。但是这些增长都不能弥补危机爆发时造成的损害。

恐怕我们现在就处于第三次衰退的早期阶段。这次衰退看起来更像长期萧条,而不是严重的大萧条。但是代价——对于世界经济来说,对于首当其冲的受失业打击的芸芸众生来说,是巨大的。

克鲁格曼的黑色预言——第三次萧条即将来临,也不是空穴来风。

欧洲债务危机一波接一波的蔓延,陷入债务危机漩涡的国家,毫不掩饰地向世界公布他们的窘况。失业率,总像一个弹出去就回不来的搞怪弹簧,任由各国政府生拉硬拽,还是低调在低谷徘徊。人们仓皇站在世界经济的版图,凯旋的影子若隐若现,不甚清楚。或许,经济的复苏,并不像乐观者的一厢情愿——有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那么,第三次大萧条到底是什么样子?从未经历的事物,你很难将其想象得分毫不差。但是,1929经济危机所带来的大萧条,给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带来了刻骨铭心的记忆:道琼斯指数跌去90%,全球达5000万人失业,生产倒退20-30年,工业生产下降37.2%,美国10万多家企业破产韩,美国6000家银行倒闭,失业率高达30%,物价暴跌33%,国际贸易缩减40%。

大萧条无所不在地冲击着人们的生活:女性找工作更难了,遭遇越来越多的歧视。为了生存,他们迅速放弃家务,重拾古老手艺,开始制作肥皂、烤面包、蜜饯等,用于补贴家用;刚刚毕业的年轻人曾经踌躇满志,以为可以大展身手,挣钱养活老人,结果他们身无分文,工作无果,垂头丧气地回到家中;失业的人脾气暴躁,他们拒绝尚有工作朋友的聚会邀请,因为他已拿不出体面的晚宴回请他的朋友;经济最不景气时,美国大约有100万人背井离乡,他们要么是从贫苦地区逃出来的难民,要么是被赶出世世代代生活家园的佃农,要么是被工业解雇的劳动者……

大萧条最令人担忧的表现还不止这些。

在德国,经济危机贫瘠的土壤下,阴差阳错地为以希特勒为首的**德国提供了最好的生存空间。德国经济越是摇摇欲坠,德国人民越是怨声载道,希特勒在德国政治中的成长速度就越快——世界战争爆发了。大萧条,最终政治的剑拔弩张戛然而止,经济逻辑残酷到无以复加。

2007年起,我们猝不及防掉进经济的深渊。期间有几次,有人站在废墟边缘,循循善诱地告诉我们,“太阳正在从东方升起”。的确,我们也坚信,太阳终会从东方升起。但是,创伤愈合的速度会像绝地反弹般干净利落吗?

经济是有周期的,而人们的情绪并不完全与经济周期同步。经济暴跌时,人们垂头丧气甚至有些气急败坏,以为再也回不到阳光灿烂的日子;经济蒸蒸日,人们以为这样的繁荣可以永远持续下去。然而,过去经济危机的历史告诉我们,经济一直处于繁荣与危机的循环中。经济运行有时会脱轨,直至把自己摧毁;经济还具有自我复轨的能力,重新恢复到正常的轨道上去。当然,从繁荣到萧条再到繁荣,期间充满了种种波动。在世界的经济周期表中,我们只看到大落的经济萎缩,很难看到大起的经济复苏,毁灭比创造来得更容易和迅速。

这是一场百年难遇的经济危机,这几乎成为无须论证的共识,炫耀财富的时代已经结束。

由繁荣到下滑再到崩溃,经济的指针急剧摇摆,连美林、雷曼、贝尔斯这样的巨头都倒下来,利好政策对危机的抑制总比希望破灭的速度要慢一些,经济嬗变迅速而似乎不可救药。金融危机来了,几乎是在一夜之间,人类积累的很多财富化为乌有。美国、欧洲国家、发展中国家,几乎所有的国家都不能独善其身。

从次贷危机到金融危机,从金融危机到经济危机,一场灾难似乎不可避免。次贷危机的发源地及风眼就是美国,在巨大的危机洪流中,美国经济已不能一臂独擎,美元不能力挽狂澜,美联储也失去了最后贷款人的身份。

在华尔街,流行这样一个段子,“假设去年你有1000美元,如果买了雷曼兄弟的股票,到现在已经输得精光;如果买了AIG的股票,只剩下33美元;但如果全部买成啤酒,喝完了再把易拉罐卖给回收站,还能换回214美元呢。”华尔街不再是投资者的天堂,连贝尔斯等、美林、雷曼这样的大腕都由于经济危机而沦为“底”,整个华尔街风声鹤唳。

雷曼兄弟的死,在一定程度上加速美国乃至全球经济向经济低端俯冲。

作为一个有着158年历史、位列美国第四的投资银行,雷曼兄弟的破产所引发的蝴蝶效应不仅在现实层面,如雷曼兄弟利益相关者受损、破产等,更多的影响还在心理层面。连大名鼎鼎的雷曼兄弟都破产了,还有什么值得信任?雷曼兄弟的破产,使得诸多企业、机构及人们脆弱的心理防线全线崩溃,更大的全球性危机“喷薄而出”全球股市跳水、更多的信贷机构破产……

一次百年难遇的金融危机,会轻而易举放过这个世界吗?中国和世界,一夜之间就能变好?

一场大萧条过后,我们希望的快速生机勃勃的反弹,几乎是不能完成的任务。是的,连雷曼兄弟这样的金融巨鳄都在劫难逃。我们还指望多少金融和实体经济轻松踏上反弹的跳板。

可能性的答案是,遭遇过巨大的泡沫破裂创伤,世界正进行着漫长的伤口愈合。不过,愈合的曲线也不可能是一路上扬,期间还会有反复,甚至会表现出更为沉重的萧条,来自欧洲的主权债务危机,“恰到好处”地证明了这个可能。

迪拜和希腊的多米诺

风水轮流转,不管好与坏。

经济危机的漩涡从美国开始,不断扩大和转移,冰岛破产了,英国也频频传来坏消息,险些成为“冰岛第二”。2009年,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危机借力。从迪拜开始,传染给希腊,西班牙、葡萄牙和匈牙利也粉墨登场。我们并不那么容易听到春天知更鸟的叫声。

2009年11月,当西方人欢天喜地准备过感恩节时,来自中东迪拜的坏消息毫不留情地破坏了节日里的愉快氛围。11月25日,负债累累的迪拜酋长国宣布,将重组迪拜世界,将其债务偿还延迟6个月。欧洲股市应声跌落,也马上有人站出来忧心忡忡地告诉大家,第二波金融危机就要来了。

同样是在2009年,复苏的消息像长了翅膀,人们无比激动的憧憬,最糟糕的一页很快就要翻过去了。然而,事与愿违,糟糕的一页还在继续。迪拜危机只是一个序幕,更大的危机还在虎视眈眈的潜伏,只等寻找合适的时间一一爆破。

债务危机的狂风很快从迪拜刮到希腊。2009年12月8日,惠誉国际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将希腊信贷评级由A-下调至BBB+,前景展望不容乐观;12月16日,标准普尔将希腊的长期主权信用评级由“A-”下调为“BBB+”;12月22日,穆迪宣布将希腊主权评级从A1下调到A2。三大国际评级机构纷纷不看好希腊,希腊积累的债务危机被拿上台面。

2010年,西班牙财政部表示,西班牙2010年整体公共预算赤字恐将达到GDP的9.8%。尽管欧元区国家拿出1100亿欧元帮助希腊,随后也通过了7500亿欧元的欧洲稳定机制,却未能有效遏制西班牙债务危机的持续蔓延。

希腊的自保政策——财政紧缩,并没有发挥立竿见影的效果,反而惹恼了普通民众。

3月3日,希腊公布总值48亿欧元(65亿美元)的一揽子紧缩方案。连续的紧缩政策,让公众的钱包越来越瘪:公共部门开支一路冻结,预约到了2014年;公共部门补贴锐减20%;政府养老金面临着冻结或减少的尴尬;平均退休年龄从61岁增加到63岁;消费税从19%增加到23%;燃油、烟酒税也增加了10%;利润税、博彩税、房产税和环保税需要一次性付清……公共福利减少了,税收增加了,财政缩减不但触动了希腊公务员、税收员的利益,名目繁多的赋税,也使希腊人民的生活陷入步履维艰的境地,经济危机正给他们带来生存危机。人们怒不可遏,大规模的罢工接二连三发生。

5月5日,雅典Marfin银行的职员安格莉琪还打电话安慰妈妈:“妈妈,不要担心,我很好。他们只是破坏银行的自动提款机,用锤子砸楼下的玻璃门。但是我们在二楼很安全,我下班回家的时候给你打电话。”被政府激怒的人群正在示威游行,他们来势汹汹,可能会迁怒并进而围攻银行,妈妈担心四个月身孕的女儿会有危险。

然而,从那以后,母亲再也没有接到女儿的电话。安格莉琪在燃油弹引起的火灾中不幸丧生,就在她遇难时,她的丈夫也在示威人群中。他试图冲进银行抢救他的妻子,被防爆警察拒之门外。无辜者的意外丧生,生命的代价,并不会让愤怒的人们就此息事宁人,诸如“暴动”、“催泪瓦斯”这样与暴力、血腥有关的字眼,一如既往地在希腊当地媒体上密集出现。

希腊被债务危机搅得焦头烂额,有些国家还嫌欧洲的债务危机不够乱,趁机摆起“经济乌龙”大阵,此时的全球经济已经草木皆兵,被惊得人仰马翻。

6月3日,匈牙利刚刚取代社会党的执政党青民盟,其副主席洛约什·科自爆家丑,称上届政府给他们留下了一副烂摊子,他们伪造经济数据,公共财政状况恶化,匈牙利有可能重蹈希腊的命运。6月4日,匈牙利新总理奥班(Viktor Orban)的发言人茨加图(Peter Szijjarto)再度夯实那位副主席的抱怨,称该国可能出现债务违约的说法,不是言过其实。

虽然匈牙利不是欧元区成员国,但投资者担心风险外溢,纷纷避险。不过,匈牙利的自贬式爆料得到某些分析机构的质疑,称这可能是新政府放出的烟雾弹。“会哭的孩子有奶吃”,他们想获得欧盟和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援助。

世界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穆迪(Moodys)副总裁林多(Kristin Lindow)告诉人们,匈牙利一直都有良好的财政管理记录,匈牙利不是希腊第二,这是新政府上任典型的伎俩。

6月5日,匈牙利就开始为自己摆出的乌龙灭火。匈牙利国务秘书沃尔高澄清道,匈牙利经济局面良好,不会步希腊的后尘。

欧元集团主席、卢森堡首相容克也在6月7日称,匈牙利除了政客“说得太多”,没有任何问题。

匈牙利虚张声势,惊出市场一身冷汗。而有的国家,的确又向危机的深渊靠近了一步。

2010年4月28日,标准普尔公司28日宣布,西班牙长期主权债信评等从AA+降一级至AA,西班牙的经济成长展望不佳。尽管降级之后,西班牙信评仍高居投资等级第三佳,但这并不能掩盖西班牙经济的诸多漏洞。西班牙财政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1.2%,西班牙共有6000亿欧元债务将在2010年到期。2010年第一季度,西班牙政府预算开支超过财政收入8%。

2010年7月19日,西班牙央行又公布了不好的消息,西班牙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社等三大金融机构向企业及个人提供的不良贷款余额,已经从2010年4月份的998.94亿欧元增加到5月份的1003.72亿欧元,千亿欧元大关被轻松突破。

截止到2010年4月30日,西班牙的失业率已经在20%左右徘徊,几乎有一百多万家庭全员失业。2010年7月,西班牙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的数字显示,西班牙的失业数字还在继续攀升,2010年第二季度新增失业数字32800人,总失业人数为464.5万,失业率升至20.09%,为欧盟平均失业率9.6%的两倍,刷新13年以来最高纪录。2010年第二季度,西班牙的失业数字还在攀升,已经从第一季度的20.05%上涨到20.09%,创13年来新高。

高失业率的阴霾难以散去,西班牙政府为应对债务危机实施的财政紧缩——2010年削减公务员工资5%,2011年冻结公共部门工资和部分养老金的增长……政府的节衣缩食遭到公众的普遍反对。2010年劳动节那天,在马德里,有数千人在市中心游行。有很多西班牙人寝食难安,仍在工作的人担心失业,失业的人为找不到工作而焦虑烦躁。饭碗得不到保障,往往会引发连锁反应,消费者需求被削弱,内需不足,西班牙经济有可能步入漫长的衰退。

欧元区债务危机,就是国债危机。国债收益曲线直接影响着一国和全球收益率市场的定价基础和效率,一旦国家国债收益率曲线失真,将会搅乱全球固定收益市场的基准定价,风险资产失去浮标,价格陷入令人难以捉摸的境地,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有价无市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