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安“心”长大的57个秘诀
3321600000004

第4章 家有时也会伤人——孩子有问题,大人应先自省(3)

航航的妈妈告诉医生说,她和航航爸爸平时工作比较忙。以前两个人的关系非常好,但在半年前,自己在丈夫手机里意外发现了一条暧昧短信,于是两人便开始大吵大闹。就这样吵了2个月后,两个人突然不闹了,每天见了面也不说话。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两个人都没有提出离婚,就这样一直冷战着。

这个月的3号,航航拿着自己攒的零花钱,悄悄离家到了网吧。晚上12点,夫妻俩发现儿子还没有回家,就急忙在家附近寻找,直到凌晨4点才在网吧里找到了孩子。

这个月的15号,航航借口到同学家去,又再次离家出走。夫妻俩彻夜寻找,才在一个公园的长椅上,发现了已经睡着的儿子。从此,夫妻二人便加强了对儿子的管教,还专门请了一个保姆来监督孩子。

可是在前天,航航借到楼下买饮料的机会,再次出走。这次航航没有走远,就在家附近的马路边上,等着父母过来找他。接二连三的离家出走,夫妻俩都认为航航“有问题”,于是带他来看心理医生。

航航告诉医生,他每天放学回到家里,爸爸妈妈都不说话,他心里一直担心是不是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每次想把学校发生的好玩的事情告诉他们,但一看到他们冷冰冰的脸,到嘴边的话都给咽下去了。而每次离家出走以后,爸爸妈妈都对自己特别好,想要什么就给什么,想吃什么就做什么。所以,为了引起爸爸妈妈的重视,他便一而再,再而三的离家出走。

“病”由家生

航航父母的这种行为属于家庭冷暴力。在现代社会,很多家庭都存在着或轻或重的家庭冷暴力。尤其是在学历较高、具有一定知识素养的夫妻中,家庭冷暴力现象的存在愈来愈多。中国法学会曾对浙江、湖南、甘肃三省3500多个家庭做过调查,结果发现,在有矛盾的家庭中有60%以上的家庭出现过“冷暴力”。中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刘吉吉博士也曾对北京、天津、武汉、长沙4大城市2000多个家庭进行过调,结果表明,超过70%的家庭都有过或正处于不同程度的冷暴力。

有人可能会问究竟什么是家庭冷暴力呢?很简单,就是指夫妻双方产生矛盾时,对对方漠不关心,极少与对方交流,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务工作等非正式暴力行为。家庭冷暴力虽不诉诸武力,但却通过暗示的威胁、言语的攻击,在经济上和性方面对对方进行控制。彼此有意用精神折磨来摧残对方,使婚姻处于一种长期的不正常状态。这种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甚至比肉体伤害更可怕。

家庭冷暴力不仅会对大人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持续的冷战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有的孩子甚至会成为冷战的牺牲品。家庭冷暴力可能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不被爸爸妈妈重视和喜欢,从而产生自卑自怜的心理。这会对孩子长大后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悲观厌世,很难与人沟通,无法树立自信心。也有的孩子会学会父母的冷暴力方式,变得很冷漠,没有一般孩子的喜怒哀乐,对他人也是漠不关心……

处于家庭冷暴力中的孩子,因为得不到父母的关爱,他们常常会做出异常举动,有的故意损坏东西,有的满口脏话,有的脾气变得暴躁、怪异,有的荒废学业、离家出走,有的甚至故意犯罪……孩子之所以会做出这些行为,他们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

因此,如果我们的家庭正处于冷暴力中,那么一家人应当坐下来,冷静地理清矛盾所在,尽快的结束“冷战”,给孩子一个安静的环境生活和学习。

指点迷津

大多数遭遇家庭“冷暴力”的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无人可诉,无处可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用什么方法来应对家庭“冷暴力”呢?

1.冷静的分析

当我们与爱人出现冷暴力倾向时,一定要保持冷静,用冷静的心态来分析夫妻之间的矛盾所在。我们可以把夫妻二人生活中有可能激发对方冷暴力的问题一一写下来,然后再把跟自己无关的因素也写下来,同时,我们把爱人的性格特点也写下来,看看是什么原因刺激对方对自己实施冷暴力的。

2.积极的沟通

双方的交流减少,一天说不上几句话,甚至几天不说一句话,是家庭冷暴力最显著的一个特征。当我们冷静的分析好所有原因之后,就应该主动提出与对方进行沟通。夫妻双方都要开诚布公,把一切有可能的问题都摆在桌面上。如果仅仅是家庭内部矛盾或源于自己的矛盾,这种沟通就很有可能解决问题。如果对方的问题,比如有外遇什么的,这样也能有助于自己了解事情的真相。

3.暂时的小别

要是夫妻之间仅仅是处在一个较长时间的“冷战”阶段的话,暂时的分开将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这样可以让双方都冷静一下,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为以后问题的解决做一个铺垫。但我们要记住,分开的时间不要超过1个月,回到家以后,双方要积极沟通,也千万不要分居,那样就什么也说不清了,问题将会更加严重!

孩童期的心理健康往往影响人的一生,处于“冷暴力”当中的夫妻应尽快结束无休止的“冷战”,对婚姻作出积极的行动,并做到不疏忽孩子的感受,保持对孩子的健康关爱。

7.多点时间陪孩子是给他最好的礼物

一盏心灯

对于孩子来说,玩具和零食不是万能的。如果缺少了父亲、母亲的关爱,孩子很容易发生心理变态,以至于引起精神障碍。

教子现场

一位父亲带着满脸的疲倦下班回到了家里,刚想躺下歇一会儿,这时儿子走过去问他:“爸爸,您1个小时的工资是多少?”父亲有点不高兴地说:“20元,小孩子问这个干什么?”

儿子听了以后,对父亲说:“爸爸,您能借我10元钱吗?”父亲很气愤得说:“我工作这么辛苦,1个小时也才赚20元,你肯定是要钱买什么玩具!”然后气势汹汹得叫儿子马上回自己的房间看书去。

父亲冷静下来后,觉得自己刚才对儿子的态度有点过分,于是他再去找儿子,说答应给儿子10元钱。儿子听了很高兴,从床底又拿出了一些钱。父亲这时又是气不打一处来,马上责问儿子:“为什么自己有钱,还叫我再给你。”

儿子回答说:“我这里只有10元钱,还不够,现在您借我10元,够20元了,爸爸,我要用这20元买下您1个小时的时间,来陪我玩。”

父亲:“……”

“病”由家生

美国有一家周刊曾做过一项调查,他们请世界500强大企业退休的董事长们填写一份问卷。问卷中有这样一个问题:如果人生可以重来,你认为什么是你绝对不能错过的?其中前10大企业的老板对这个问题都有相同的回答:一定不放弃陪伴孩子一起成长。

英国教育家夏洛特·梅森认为,很多父母总是终日奔忙,从来无暇顾及孩子。当他们终于有一天想好好关心孩子的时候,发现竟然无法与孩子进行沟通,父母对孩子已经变得无足轻重。目前大部分父母有这么一种观念和想法:多赚些钱给孩子提供最丰富的物质条件,让他们上最好的学校。其实,多花一些时间陪陪孩子,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当儿子成为昆虫学家时,年老的父亲对孩子说:“在你小的时候,我们家里生活很苦,爸爸就拼命地工作,挣钱养家,所幸你没有被冻着、饿着。”

儿子则说:“对小时候的甘苦生活,我没有多少印象。不过,有一次,你陪我在微风细雨中挥舞着扫把捉蜻蜓,我倒是记得非常清楚。也许您还不知道,正是因为那次美好的经历,才引领我日后走进昆虫学的研究领域。”

一味地在物质方面对孩子关怀备至,而在精神方面却疏忽大意,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马卡连科指出,父母对孩子的爱如果不够,孩子就会感到痛苦。这种痛苦,父母是不能体会和理解的。如果较长时间忍受这种痛苦,孩子就会发生心理变态,很可能会引起精神障碍。

对于孩子来说,玩具和零食不是万能的,他们最希望的是爸爸妈妈能在自己的身边。如果父母经常用物质来补偿孩子缺失的情感,他们可能会认为在爸爸妈妈眼里赚钱更重要,那么他们也会不自觉地产生物质至上的思想,认为金钱可以换来亲情,可以买来一切。

小英是一位11岁的姑娘,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她感觉到非常孤独。为了缓解自己的孤独感,她竟然经常吃自己的头发,而且一吃就是3年。结果手术发现,她的胃里藏有上万根头发,占据了胃内90%的空间。小英的父母对自己的疏忽后悔莫及,说他们一直在外打工,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非常少。如果能多点时间陪她,就不会发生这种事情了。小英的父母决定等女儿康复出院之后,一定要在家里多陪一陪她。

看完这个故事,真是不寒而栗。小英这个年纪正是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需要关爱和安全感,父母的远离必然造成心理紧张、焦虑甚至恐惧。为了缓解这些症状,她就只能把注意力转向其他事物来控制自己的紧张和焦虑。

父母们一定要记住:管吃管住,吃饱喝足,适合于养宠物,而不适合养孩子。要想让自己的孩子健康成长,就一定不能忽视了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尽量多抽一些时间陪伴孩子。

指点迷津

孩子要健康成长,并不能仅仅靠丰富的物质生活来保障,更多的是需要父母的关爱、亲情的慰藉。可是,现在很多父母不是每天忙事业、忙赚钱,就是忙跳舞、忙打牌,很少有时间陪孩子唱儿歌、讲故事、玩游戏、捉迷藏。孩子一有这方面的要求,就一句话打发:“自己玩去,没见我正忙着吗?”

事实上,钱可以慢慢赚,事业也可以一步步发展,至于娱乐,更不能整日沉迷其中。孩子成长中每一个脚步都是不可能重复的,许多事情,一旦错过就不可挽回了。

1.每天分出几分钟时间给孩子

当孩子有问题需要解答,有困难需要帮助,或者感到孤独时,是他最需要父母关爱的时候。实际上,孩子对父母并没有太过分的要求。他心里委屈了,想向你倾诉;他有好消息,想让你也知道;他一个人太闷,想让你陪一会儿……这些要求都不过分,也不会耽误我们太多的时间。

只要我们能分出几分钟的时间来,或听他诉说,或分享他的快乐,或陪他玩一会,既满足了他的需求,也能让自己从忙碌的事务中解脱出来,放松一下。其实,孩子的要求真的很简单,我们为什么就不能满足他呢?

2.经常与孩子一起共进晚餐

晚餐是联络亲子感情的最佳时机。很多孩子喜欢在吃饭的时候,向父母描述一天中发生的各种趣事或对他们而言印象深刻的事情,这给孩子提供了一个向父母倾诉的机会。经常跟孩子一起吃晚餐,可以有机会了解孩子的现状,可以跟孩子谈论各种事情,可以深入了解孩子的内心世界。

一家人在一起吃晚餐,其乐融融的氛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从而让他们产生安全感和归属感。席间爸爸妈妈的关心,可以让孩子体会到被关注与被爱的感觉。这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是十分有好处的。因此,当父母因为工作忙,无法抽出时间与孩子交流时,不妨通过与孩子共进晚餐的方式,来了解和关爱孩子。

3.人在心也要在

陪伴孩子,不仅仅只是与孩子呆在一起,而是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让孩子感觉到我们是积极地陪伴着他,而不是“人在心不在”。父母陪伴孩子,关键的不是接触次数的多少、时间长短的问题,而是接触的质量。即使我们只和孩子在一起几分钟的时间,但只要专心致志地和他在一起,也能让孩子感觉到父母对他的真实情感和爱。

一个称职的父母应该懂得忙里偷闲去陪伴孩子。如果能抽点时间好好陪孩子玩一天,我们就会发现,自己获得的将是意想不到的幸福和满足,与孩子在一起的那份亲情,是任何东西都无法取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