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孩子安“心”长大的57个秘诀
3321600000003

第3章 家有时也会伤人——孩子有问题,大人应先自省(2)

三是孩子要是很努力地想安慰我们,他过来抱着我们,给我们吃块他的饼干,或逗我们笑,可别忘了说:“我觉得好多了!”或者是:“但愿我心情好点,可以陪你玩!”

总之,当父母的心情不好时,一定要警惕自己的坏情绪影响到孩子,避免在孩子面前过分焦虑、紧张,以及对孩子过度保护、动辄批评指责,将自己的坏情绪“传染”给孩子,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

4.家不是孩子滋生虚荣心的“温床”

一盏心灯

一个孩子的虚荣心不是天生就有的,主要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孩子虚荣过度大多是父母的娇宠无度所致。

教子现场

某市曾发生过一起重大盗窃案,最后经过警方追查发现,作案者竟然是两位在校中学生。他们为了追求物质享受,与同学攀比,在虚荣心的驱使下,两人从一个居民家中盗走了4万多元钱。盗窃成功后,两人在短短的4天之内,就将所有的钱挥霍一空。他们在商场购买最昂贵的衣服,吃饭到最高级的饭店,住的也是最豪华的旅店,奢侈程度令人咋舌!

秦涛,案件作案者之一,来自于农村,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不幸身亡,一直和母亲相依为命。虽然家庭条件不是很宽裕,但是妈妈却从来不计较秦涛的吃穿,凡是别的孩子有的,都会给秦涛买。她觉得孩子已经没有了父爱,如果在物质上再亏了孩子,那就太对不起他了。所以,秦涛在同学中算是很气派的一个,他感到很满足。从小学到初中,秦涛的学习成绩也一直很好。在妈妈和老师的眼里,秦涛是一个很优秀的孩子。

直到上了省城的高中以后,情况就开始发生了变化。高中的同学和他以前的同学家庭条件相比,生活消费非常高,穿的、用的都是高档产品。相比之下,秦涛就显得格格不入了,以前的优越感一下子便荡然无存,心理开始渐渐失衡。

为了不落于人后,秦涛每次回家都要问妈妈要很多钱,跟同学比吃、比穿,以满足他的虚荣心。刚开始,妈妈还大方地给他,但后来,妈妈实在是无法承受秦涛的高消费,便拒绝了他几次。

秦涛屡次碰壁后,心里就动了邪念:“别人有的我为什么不能有,这根本就不公平。”于是,秦涛就开始偷同学的钱,因为好几次都轻易得手,所以胆子越来越大。在虚荣心的诱惑下,他愈陷愈深,最后伙同另一少年一起作案……

“病”由家生

一个孩子的虚荣心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后天形成的。孩子是否具有虚荣心,主要受到家庭环境的影响。很多孩子虚荣过度多是父母的娇宠无度所致。从上面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秦涛的虚荣心正是来自于妈妈从小对他的娇惯,要什么给什么,最后使秦涛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很多父母不懂得如何表达对孩子的爱,便会通过满足物质愿望来表达。而这种表达方式,容易造成孩子价值观的偏歪,使孩子以后往单纯追求物质享受方向发展。

有些父母喜欢给孩子买名牌,以彰显自己的身份、地位和品位;或者看见别人家的孩子打扮得漂亮、时髦,自己便不甘心落后于人。这种做法其实是在给孩子灌输一种“自己家很有钱”的观念,这就给孩子虚荣心的滋生造就了“温床”。

还有些父母,本来家里的经济条件并不是很宽裕,但因为担心自己的孩子被人瞧不起,受人欺侮。所以当孩子说别人有什么东西时,便也咬紧牙关为孩子买一份,哪怕自己再苦再累也在所不惜。这样做,会导致孩子错误的以为面子才是最重要的,日后可能为了撑面子而做出不切实际的行为。

父母自己如果虚荣心过强,处处用虚假的东西来掩饰自己的不足,孩子从小耳濡目染,虚荣心就会慢慢的滋生。

虚荣心过强的孩子,喜欢通过拥有物质来展现自己的实力。常在同学面前夸耀自己父母的地位或者家境的富足,以突显出自己的优越感,讲阔气赶时髦,特别注重穿着打扮,看见别人穿了件新衣服,自己也一定要买件漂亮的。孩子的虚荣心过强,还往往对自己的能力、水平估计过高,不懂装懂,自以为是,常常在别人面前炫耀自己的特长和成绩。

孩子的虚荣心过强,会严重地侵蚀他们的金钱观,让他们的眼中充满物欲,会让他们走上贪图享乐、撒谎欺诈,甚至少年犯罪的道路。他们不明白金钱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不愿意通过勤劳节俭来积累自己的财富,从而在物质诱惑面前,做出一些铤而走险的事情。

所以,当孩子的虚荣心过强时,父母一定要分析原因,引导孩子正确对待学习与生活,从现实出发,鼓励孩子克服虚荣的坏习惯。

指点迷津

虚荣心强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可怕的不良心理。父母对虚荣心较重的孩子不能掉以轻心,而应当采取必要的方法加以纠正:

1.不再放纵孩子的消费欲

不管家里的经济条件如何,父母都不能放纵孩子的消费欲,应有目的、有计划地加以引导,逐步纠正孩子追求穿戴、羡慕虚荣的坏习惯。若发现小孩子是出于攀比,向自己提出的消费要求时,千万不要去鼓励和支持。在攀比的过程中,孩子的虚荣心是最容易滋长的。

2.满足孩子自尊的需要

想要杜绝孩子的虚荣心,可以帮孩子找到一些可以用来满足他自尊的方式。比如发掘孩子的特长,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引导孩子乐于助人等。通过这些活动,可能给孩子带来荣誉感和关注度,从而满足了孩子的自尊心。

3.对孩子实行高要求

假如孩子做事情总比别人做得快、做得好,就要交给他一些有一定难度的任务,让他感到自己能力不足,需要别人帮助和指导。进行挫折训练,让孩子经受失败的考验是很必要的。

4.自己不要再虚荣下去了

父母是孩子的榜样,父母要让自己的言行,在生活中一点一滴地给孩子做出正确的示范;并且通过恰当的时机,让孩子感受到虚荣心过强所带来的烦恼和痛苦,从而自觉地意识到虚荣心过强是不利于自己成长的。

总之,父母应该对孩子的虚荣心理防微杜渐,并从自己做起,尽早予以教育和纠正。

5.少些争吵,多些爱——你的孩子伤不起

一盏心灯

如果父母在家里经常吵架斗嘴,则会让孩子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为不利。

教子现场

关女士最近发现自己10岁的儿子变得十分孤僻,总是独自来往,不仅在学校里没有什么朋友,就连回家后,对一直以来都十分亲近的自己,也是爱理不理的。于是,关女士带着儿子去看了心理医生。

经过医生耐心的询问才了解到,原来,自从结婚以后,关女士一直与丈夫矛盾不断,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每每争论不下时,夫妻俩便会找来孩子作“裁判”。就在两人你争我执的这么多年中,伤害的不仅仅是彼此的感情,也让儿子成了无休止的“家庭大战”的牺牲品。

父母无休止的争吵,使儿子的心灵长期被紧张、恐惧、不安折磨着,逐渐变得胆怯、懦弱、自卑,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在同学面前低人一等。久而久之,他就形成了内向抑郁的性格,日渐疏远同学,到了家里也不想说话。

“病”由家生

孩子需要的是安全感,他不是怕天塌地陷,而是怕父母关系不和谐。安全感足够,孩子才会很好地发展出独立的自我。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经常吵架、打架,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创伤,有些创伤终身难以愈合。研究表明,父母在家中情绪友善平和,接人待物谦虚礼貌,会有助于孩子的心理健康发育;而父母在家里经常情绪恶劣,吵架斗嘴,则会让孩子经常处于紧张和恐惧之中,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极其不利。

平日里,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又疼又爱,但夫妻之间吵架时,往往都会变得脸红脖子粗,一反往日的温柔、亲切。这种巨大的反差很容易吓到孩子,使孩子产生紧张心理和恐惧感。如果父母有一方是冲动型、情绪失控的人,还会导致孩子由于受惊吓而长期尿床。

如果父母之间频繁发生“战争”,使孩子整日生活在惶恐之中,会对孩子的安全感造成巨大伤害。有的父母吵得激烈的时候,甚至拿孩子赌气,不去照顾他。这会让孩子认为是自己做错了事情,爸爸妈妈不爱自己了,他们会分开,从而精神高度不安,心理会滋生不安全的感觉。

有调查显示,85%的孩子最害怕的就是父母吵架。在“硝烟弥漫”的家庭中生活,孩子容易变得退缩、自卑,与人交往时不自信、不主动,无法很好地与人建立信任关系,容易陷入人际交往障碍。

孩子认识和处理问题方式,很多时候来自于对父母的观察和无意识模仿。父母吵架时,往往会说出许多刻薄话,甚至大打出手。父母吵架时的神态、姿势、语气、用语孩子都有可能学到。而且,父母之间出现了意见分歧就吵架或者打架,会使孩子误以为吵架、打架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果父母每天争吵不断,使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应有的温暖和安全,很容易使孩子丧失对婚姻的美好期待。有研究表明,经常面对家庭“战火”的孩子,容易焦虑、多疑,对未来的生活缺乏信心,尤其是容易对未来的婚姻产生一定的恐惧感。

因此,父母一定要尽量避免在孩子面前争吵,更不要企图让孩子来“作裁判”。父母吵架对孩子的伤害是隐性的,问题的出现有时是滞后的。如果父母不意识到后果,必定会让孩子受到伤害。所以,父母要想有一个健康的孩子,首先要让自己成长一个能够控制情绪的人。

指点迷津

好的夫妻关系是送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美国家庭治疗大师维吉尼亚·萨提亚说:“无论国王还是农夫,只要他家庭和睦,便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温和而稳定的家庭关系,才能为你的孩子不断输送心理营养,让他们敢于打开心灵、迎接挑战。

但是,夫妻之间争吵也是难免的,再恩爱的夫妻也会拌嘴,那么,如果我们真的在孩子面前吵架了,事后该怎么弥补呢?

为了不让夫妻之间的争吵使孩子感到害怕,我们务必要向孩子说明为何争论。比如,我们可以温柔的告诉孩子:“妈妈生爸爸的气,他吃完饭就去看报纸,妈妈希望他帮助做家务。”

而且,还要鼓励孩子把爸爸妈妈吵架时的感受说出来。比如害怕,我们要弄清楚孩子害怕的是什么,是父母吵架的腔调和表情,还是怕父母分开不要自己了?我们可以拥抱、亲吻孩子,来传达对孩子的关爱,同时向他保证爸爸妈妈不会不要他,让他安心。

夫妻争吵之后,要让孩子看到父母后来是如何重归于好的。例如表示道歉、相互拥抱或者各自让步。还要明确无误地向孩子表明,吵架的事情已经过去,爸爸妈妈不再吵架了。当孩子看到爸爸妈妈平心静气地讲话,自然会平静许多。时间久了,只要父母一直不再吵架,孩子就会渐渐淡忘的。

作为父母,我们要知道,夫妻关系先于亲子关系而存在。成功的父母先要学习做一个好丈夫或好妻子,创造充满亲情和平和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沐浴在爱的环境中成长。

6.孩子不是家庭冷暴力的牺牲品

一盏心灯

家庭冷暴力会让孩子缺乏安全感,觉得自己不被父母重视和喜欢,从而产生自卑自怜的心理。这会对孩子长大后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甚至悲观厌世,很难与人沟通,无法树立自信心。

教子现场

10岁的航航在一个月内离家出走了3次,他的妈妈感觉这孩子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了。于是,带着他去看心理医生。医生问航航为什么要离家出走,航航说:“爸爸妈妈在家里从来都不说话,我只是想引起他们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