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医院召开党委会,专门讨论联合办学事宜,邹本兴、孙树和列席参加。双方达成的协议是:校方出资金、场地、生活设施等;省院出教员、教学设备、实习场地等,校方每年交省院一些公杂费。会上还决定了其他事宜。
校名:冀联医学院。
学校领导成员:邹本兴任院长,孙树和任书记,其他成员有程新喜、孙宝太、许荷立。
办学地址一波三折,老同志们急得团团转。邹本兴突然想起了自己的老部队
联合办学的意向签订之后,邹本兴他们抓紧了下一步的筹备工作。但眼下最要紧的问题还是校址的选择,如果没有校舍,招了学生往哪儿放?再说房子定不下来,其他的筹备工作就无从谈起。干休所的方案被否定之后,他们又找了某部队的空闲住房,在务虚阶段双方合作得很好,而在关键时刻,对方又发生了变故,这样,第二次选址又宣布告吹。
1987年3月,办学地点还没确定下来,邹本兴急得团团转,如果在一两个月还没着落,今年的招生计划就落空了。就连说“我不信中国这么大地盘,就找不到一个办学的地方”的孙树和,也想不出中国的地盘上,究竟在哪儿能够办学。正当几个老同志束手无策的时候,有人提供了一个信息,邹本兴原来所在的某集团军赴滇轮战一年,在此期间,招待所封门闭户停止接待。邹本兴眼睛一亮:真乃天赐良机。但他没急于找在家留守的首长洽谈,鉴于前两次选址失败,再加上觉得自己毕竟离休了,说话不灵了,万一领导不同意,不仅自己面子上过不去,也等于没有退路了。
邹本兴经过反复考虑想出了一个迂回进攻的办法,他去找集团军原军长阎川野,让他出面跟集团军的领导打招呼。阎川野对邹本兴办大学很感兴趣,邹本兴找到他,他马上给在家留守的杨副军长打了个电话,并亮出自己的观点:老同志想为社会做点事情,这是好事,部队应该给予支持。杨副军长当即表示同意老首长的意见,并把电话打到云南集团军前指,请示了军长、政委,得到批准后,及时告诉了邹本兴,办学地点问题就这样敲定了。
很快,双方签订了协议书。协议书甲方:××部队司令部管理处乙方:石家庄冀联医学院
关于军民互利共同培养卫生人才事一、甲方提供招待所一所中三楼两侧23个房间(学生20间,室内每间4张床,一桌一椅,余3问办公室和1间会议室,室内5张办公桌,5张床,4张长条课桌,20把椅子)作为宿舍和办公室,另提供一个教室(4间,室内提供126名学生听课用桌椅)。二、甲方给乙方提供90人就餐。三、乙方每年给甲方租赁费3万元,合同期为一年。甲方:××部队司令部管理处(盖章)乙方:石家庄冀联医学院(盖章)
1987年9月5日
从这份原始原样的合同真可以看出,“冀联”是在什么环境中起步的。
五位老同志分别从家拿来5000元,这就是冀联医学院的全部启动资金,他们立下的是“君子协定”
邹本兴和几个老同志马上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办学筹备工作。老同志们在职的时候谁也没办过学,在台上的时候都是当官的,有的甚至指挥千军万马,一声令下,就等着检查落实了。现在可不是那么回事,每个人都五六十岁了,且手下一个兵没有,什么都得自己动手干。孙宝太骑自行车出去买教材,一天往书店跑几个来回。孙树和联系教室、宿舍、黑板、桌椅,邹本兴和程新喜跑各种执照,骑着自行车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盖。老同志们把各种执照办完,把公章一枚枚地盖完,脾气也给磨得差不多了。过去听人说过“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顺口溜儿,这回算真正领教到了,在市某局办公室,一位很有权威的领导当着孙宝太的面就说:“你们这些老同志不在家好好休息,出来办学,精神可嘉。但有句话我可就说出来了,如果你们招不来学生,会把你们这些老同志愁死、难死。”孙宝太听了竟无言以对。办学需要启动资金,而邹本兴他们是真正的白手起家。邹本兴声称:“冀联医学院既然是民办大学,那就是不要国家投一分钱,不要任何企事业单位赞助一分钱,完全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把大学办起来,由此来证明,我们这些当年的老八路、老共产党员,在离退休之后,还能不能为国家为人民做点事情。”
经五位老同志商量,决定每人筹集5000元作为办学启动资金,在当时每个人的工资不到1000元,加上养家糊口,存折上的数字都没超过4位,拿出5000元,都有一定的困难。邹本兴说:“各想各的办法吧,是叩头是作揖,反正把钱拿来就行。”
第二天,五位老同志都一分不少地把5000块钱拿来了。程新喜工资高,儿女们都大了,家庭负担轻一些,没用借钱。邹本兴的钱是亲戚们凑的;孙宝太借了儿子一部分;孙树和、陈丕海都各自想了办法。钱凑齐了,一共两万五千元,当时也算巨款了。分管后勤的孙宝太副院长说:“咱亲兄弟明算账,是不是签个协议?”邹本兴说:“要签协议就是君子协定,咱们都是老战友,老党员,要是为了钱,恐怕谁也不和我一起办学。”程新喜说:“反正大家的钱都是平摊的,要不要协议无所谓。”大家也同意,不签协议了。最后,邹本兴又说:“办学是有风险的,我们这钱花出去究竟有没有效益,还很难说,也就是说,从现在起,这风险也就靠我们共同承担了。”
两万五千元钱,用在办大学上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数字,没几天就花完了,大家就再四处筹措,像攒鸡毛凑掸子一样,一点一点地积累。按孙宝太的话说,不管是张开嘴张不开嘴的人,都张嘴借了,活了半辈子,没在人面前这么低下过。求人难哪。
花5000元钱做了招生广告,半个月没见动静,大家心里有点发毛。开学典礼大会上,老军长阎川野说:“老邹,你们可不能误人子弟呀!”
到1987年5月,办学的各项筹备工作已基本就绪,但老同志们丝毫不敢松口气,因为究竟能不能招来学生,能招来多少学生,谁心里也没底。5月初,他们花5000元钱分别在《河北日报》、《河北广播电视报》、《石家庄晚报》上做了广告。广告发出去之后,老同志们如坐针毡地翘首等待,半个月没动静,他们有点发毛了,认为广告费大概打了水漂儿。到了第18天,本市来了一个报名的,五个老同志挨个握着那位同学和家长的手,紧接着,三三两两不断,等到开学前,来了126个。
回忆那段时间的经历,邹本兴说:“我这辈子最揪心的,就是那段时间,办学是我主张和运作的,如果真招不来学生,我对几个老同志怎么交待。我记得,广告发出去之后,我们就坐在电话机旁边等,一有电话,几个老同志抢着接。”
1987年9月1日,某集团军大院彩旗招展,鞭炮齐鸣,冀联医学院首届大专班开学典礼仪式在会议室举行。某集团军首长、北京军区军医学校的领导、河北省卫生厅、石家庄市教委、河北省第一人民医院等单位的领导出席了典礼仪式。民办医学院在河北省尚属首例,省、市政府有关部门以及新闻界给予了广泛关注,第二天,有关报刊登载了冀联医学院举行开学典礼的消息。
后来,邹本兴回忆说,开学那天,参加开学典礼的各位领导和各界人士都发表了讲话,对“冀联”寄予无限期望。其中,原陆军参谋学院顾问、原某集团军军长阎川野的讲话语重心长且耐人寻味,他说:“老邹,这些孩子多可爱,他们都跑到‘冀联’上学,你们千万不能误人子弟呀!”
邹本兴说,老军长的话,说得我心里沉甸甸的,每当想起来,我就感到一种无形的力量与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