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读写研究会刊载的第三篇文章,是学文日记的
一段:
今天和觉明的谈话,觉得很有兴趣。对呀,一个文句里用了互相矛盾的两个词,固然要不得;就是用了两个互相隔膜的词,也就不能表现文句的意义,我们在作文的时候,这两点确是最该注意的!
但是这两个毛病要避免却也不容易。譬如我要写一句文句,想说明某人的谈话是很滑稽的,但是他说的话又并不下流,如果我写出来是这样的一句:
“他说的话正经而滑稽。”
这样,一定会弄得看的人莫名其妙吧?既然正经,就不能滑稽;既然滑稽,就不能正经,大家总是这样想,我若把这两个词放在一起,就不免犯了矛盾的毛病。其实我心里要说的,原也并不和所写的字面一样,不过我的意思,却只能用这两个字来表示,结果才闹了笑话。今天下午我把这个文句拿去给梁先生看,并且说明我的意思,梁先生笑着对我说:
“你的意思用这两个词来表示,果然不很妥当,我想还是改做这样好:‘他说的话很幽默’或者说‘他说的话富有诙谐的风趣’。”
我快乐得跳了起来!因为梁先生的改法,和我心里的意思恰恰相合!
当时,我恍然大悟,知道我犯矛盾的毛病,它的原因是在自己脑里“词”的贮藏太贫乏。假如我早知道“幽默”或“诙谐的风趣”这些词,岂不就能自造好的文句吗?
仔细一想,不单是矛盾的文句如此,就是隔膜的文句,它的原因也在于脑里“词”的贮藏太贫乏呀!
我想要避免这两个毛病,唯一的方法是使自己的脑里充实起来,平时在读书的时候尽量把词吸收进去,那么,到了作文的时候就不至于吃苦了。
梁先生说:“我们说商人的肚子很大,是大腹便便,这句话正可以换一个字,变成‘大脑便便’来说作文作得好的人。因为他们大脑便便,所以造句用词不愁贫乏,有什么意思,写什么词,从脑里拣出最适切的词来写。从前福罗贝尔[1]对他的学生莫泊桑说:‘某种情景只有某个词是最适切的,你要拣最适切的词来造你的文句’,那么,假使是一个小头小脑的人,平时贮藏的词非常的少,他哪里能够办得到呢?”
梁先生这几句话,真不错!我们要作文作得好,非先使自己“大脑便便”不可!
不过,我写到这里,又想起梁先生以前给我们吃的疳积糖了。我们要想作文作得好,非使自己“大脑便便”不可,这句话固然不错;但当我们在努力充实自己脑袋的时候,还应该把脑袋里吸取进去的词彻底明了。要不然就岂非患了疳积病!
读后作业
(1)尽量写出你所彻底明了的关于情感方面的词,(如“快乐”“悲哀”等)再把这些词组织成功文句。
(2)想想看:你有哪些思想、感情不能用你已知的词来表现的?
注释:
[1]福罗贝尔:今译为福楼拜,19世纪中叶法国著名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