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文,今天梁先生对我们所讲的事,听了真觉有趣,不知道当时的你,起了什么感想?”散课后,觉明问学文说。
“感想是有的,假使我说了出来,恐怕你会更高兴呢!——我当时想,读书和作文两件事,实在非常重要,同时我们要在这上面求进步,却又并不十分容易。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想要文章作得好,要读一万卷书,而且不但是读,并且要把一万卷书读破,这是如何艰巨的工作?虽然这句话里的‘万卷’并不是一个确切的数目,但也足可想见古人‘神而明之’的读书法,是怎样的‘吃力不讨好’。去年寒假里,我得到梁先生指示读长句的方法以后,不瞒你说,我自觉读书能力的确已进步了不少。因此我觉得,古人的读书法并不是好方法,我们必须要用像宽紧带那样的各种方法,才能收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像宽紧带那样的方法,据梁先生说,是他自己研究出来的,他还说:‘这样的方法你们也可以去研究,假使大家都研究起来,当然会有许多的好方法产生的’。”
“你和梁先生的话句句都对!”觉明拍手说,“我们何妨来研究研究呢?”
“呸,你不要说得太容易!”学文说,“这件事假使要做,必须联络多数兴趣相同的同学,大家组织一个研究会来研究,也许还有一些成绩研究出来。否则只凭你一张嘴说说‘研究研究’,恐怕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
觉明沉默了好些时候,像在仔细思索学文的话,突然,他紧握了学文的手,坚决地说:
“好,说做就做!我们大家来发起组织读写研究会罢!”
三天以后,周学文和朱觉明发起的读写研究会,果然组织成功了。参加的会员很多。他们请梁先生做顾问,规定每半月开会一次,由各会员演讲半月内研究的心得,请梁先生指导批评。
第一次开会,演讲的是朱觉明,他说:“今天我的讲题是《菩萨和活佛》。——我们学校的近旁有一个城隍[1]庙,庙里住着不少菩萨。说这些菩萨是‘住’在庙里,实在不配;因为它们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泥塑木雕,不会活动一下的。迷信的老太婆也许会向它们叩头,但是我有一次爬到那个‘城隍’的背上去,骑在它的肩头上,发了半天的威,它也不会生气。你们想好笑吗?
“但是在我们中国,听说竟也有真的活菩萨,这种活菩萨一般人称呼作‘活佛’,住在我国西藏。我没有见过活佛,很想有机会亲眼见一次,可惜我不能往西藏去。后来梁先生告诉我,他说:活佛果然是活的,但实在他是和我们一样的‘人’。
“说了不少空话,现在我们来说正经罢!
“在文章里,有和菩萨一样的文句,也有和活佛一样的文句。明白些说,就是有呆的文句和活的文句。这两种文句,现在先各举一例。让大家看看。”
他说着,在黑板上写了两句话:
(一)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水是静止的;可是河岸上的小草,因为有风吹来,却在摇动。
(二)门前横着一条小河,河水默默地躺在那里;可是河岸上的小草,却在风下打滚。
接着,他又说:
“读了上面两个例句,我们就可以明白呆的文句和活的文句的分别。在第一句里,我们读后的印象不过像一幅静物写生画,小河哩,河水哩,小草哩,都是一件件的安放在我们的眼前,我们读了,只觉得眼前的景物安排得非常呆板;但在第二句里,我们读后的印象便不同了。打个比方,像是看活动影片。这上面的小河是‘横’着,河水是‘躺’着,小草却在‘打滚’!这印象在我们的脑里是多么鲜明,多么活泼!所以我们叫第一句是呆的文句,第二句是活的文句。
“在一篇文章里面,如果都是呆的文句,我们读起来就像数三百尊罗汉一样,觉得死板板的,生气毫无;但文章里若有了活的文句,读起来就极有兴趣了。我们平时欢喜拣文句活的文章读,就是这个缘故;同时我们又可以想到自己在写文章的时候,也该努力写活的文句。
“现在,再让我们来研究一下活的文句的写法:据我的研究,要写活的文句,并不是难事。只要先把我们所写的目的物加以深刻的观察,或者代目的物设身处地的来想一想,然后动笔,事情就成功了。”
觉明说到这里,重又拿起粉笔,把刚才在黑板上写的两句话,做了几处记号,变成下面的样子:
(一)门前(有)一条小河,河水是(静止)的;可是河岸上的小草,因为有风吹来,却在(摇动)。
(二)门前(横)着一条小河,河水(默默地躺)在那里;可是河岸上的小草,却在风下(打滚)。
“请诸位比较一下上面两句有括号的地方,”觉明接下去说:“我们看,从‘有’字变成‘横’字,从‘静止’变成‘默默地躺’,从‘摇动’变成‘打滚’,无非都是把目的物深刻的观察和代它们设身处地考虑的结果。再说得明白些,就是我们把‘小河’‘河水’和‘小草’都当作了有生命的东西,因此,才写得出‘横’‘默默地躺’和‘打滚’这一类的词。
这种写法我现在把他叫作‘动’的写法。‘动’的写法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因为惟有用‘动’的写法,才能写出‘动’的文句,才能使全篇的文章活泼生动,虎虎有生气。
“到这里,我的话已快完了。——不知道诸位的心里,以为怎样?如果诸位认为这几句话有点道理,我还想让诸位做一件事。”
觉明说着,从袋里拿出一叠纸来,一面分发听众,一面说:“这些纸上我印着三段文章,其中的文句都是呆的,请诸位用动的写法把它们改成活的文句。改成以后,请诸位交给我,由我拿去给梁先生看。”
这时觉明向大家行了一个礼,就走到自己的座位上去,同时一阵热烈的掌声却响起来了。
觉明演说完了之后,主席就请“读写研究会”的顾问梁先生去批评。
“今天是读写研究会的第一次集会,想不到朱觉明就有这样一个‘响炮’准备,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梁先生正要说下去,却不料小朋友们因为梁先生把觉明的演说比方作响炮,觉得有些滑稽,都“哄”的一声笑出来。
“请大家不要笑,我说的是正经。别人开会放的礼炮,无论怎样响,我总觉得不如我们这次开会觉明的演说好。他的演说实在难得,虽然并不长,却极精彩。而且,他这种材料,要不是有一番苦心的研究,是得不到的。我希望从这次觉明的演说之后,下次跟着来的还有更好的演说!
“你们叫我来批评,我觉得这次觉明的演说实在是无可批评。真的!实在是无可批评!这里有的,只是几句补充的话,现在不妨向大家谈谈:要写活的文句,这句话是不错的;因为活的文句有吸引读者的力量。这种写法,在写景的时候用处最大。从刚才觉明所写的例句,我们就可以明白。不过在别的地方,这种写法就没有什么大用处。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就看轻这种写法;在写景的时候,如果不用这种写法,文章是不会好的。这是我要补充的第一点。
“觉明之所谓活的写法,说得很透彻:他说要把目的物(即景物)作深刻的观察,并且代目的物设身处地地想一想,然后动笔,才能成功。这确是一句经验之谈,你们该牢牢记住。不过观察景物和代景物设身处地地想,这两件事不必一定在动笔以前;平时,我们看见了景物,即使是不打算把它写入文章,也不妨仔细观察一下,或甚至代它设身处地地想想,它是在一个怎样情况中。存在着这种平素的锻炼,最能增进我们文章的写作能力,我们要特别注意。这是我要补充的第二点。
“此外还有一点不必要的补充,也无妨谈谈:就是活的写法在修辞学(研究写作的学问)上叫作拟人法。觉明不知道这个方法的名称,却自己定了一个‘活的写法’,实在定得很聪明,并且也足以证明他说的方法是自己研究出来的。这种研究精神,很使我佩服。所谓拟人法,就是把无生命的景物加以人格化,使它具有一种活动能力的写法。
“好了。我希望你们以后在写作的时候,好好地利用这个活的写法吧。把一尊尊泥塑木雕的呆菩萨,吹进生命的活气,让它都变成活佛,这是一件伟大的事呀!”
梁先生说到这里,恰好主席宣布集会的时间已经完了。
读后作业
把下列各句改成活的文句:
(1)一个冬天的晚上,矿场上堆着一个雪人,雪人被月亮照着,白白的,胖胖的,非常可爱。旁边有一棵老树,一阵北风吹过,老树就摇动了一下。
(2)春天到了,春风在花园里吹醒了各种花草,花草们都抽出了芽。
(3)那边有一条小河,河上有一座木桥。河水流过木桥的桥脚,在那里打了一个旋,又向前流去。
(4)一轮明月悬在天空,忽然来了一朵黑云,把月亮遮住了。月亮被黑云遮掩了好一会,才慢慢地从云里出来。
注释:
[1]城隍:又称城隍爷,是阴曹地府里的地方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