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围观历史之摄政
5622900000008

第8章 秦汉巨宦多诡诈(2)

不知是谁走漏消息,让秦二世得知外面的世界很混乱。胡亥慌了,派人责备赵高。你不是说关东群盗是小毛病好修吗?怎么一转眼人家就快打到函谷关了?赶紧给我摆平,不然扣你工资。

赵高唯唯诺诺,把心中的杀气掩盖得很好。小子,你不过是我的傀儡,跟老夫抢戏,还真当自己是男一号了。过几天咱就要民主之后杀你全家。

他找来弟弟赵成和女婿咸阳令阎乐,又是打开天窗说亮话。

小皇帝不听教,想把搞乱国家的罪过都推给咱老赵家。你们肯定不同意,我也不答应。我想废了他,让先帝的弟弟子婴(一说是扶苏的儿子)做天子。子婴这个人仁爱谦下,老百姓比较支持,我们也好控制。来来来,咱仨民主投票,全票通过,就这么办。

搞政变赵高是老手了。他先让郎中令做内应,谎称有大盗闯进宫里,又派阎乐召集兵马进宫搜捕。更老辣的是,这家伙把女婿阎乐的母亲给“请”到自己府中吃顿团圆饭。哼,有人质在手,谅你阎乐也不敢临阵反水。

再看阎乐带着一千多兵马杀到望夷宫前,把负责警卫的卫令仆射五花大绑。

“盗贼从这里进去了,为什么不阻止?”

卫令辩解说:“皇宫守备森严,盗贼怎么可能潜入宫中?”

“还敢狡辩,就地正法。”卫令至死都不明白,他掉脑袋是因为太负责,还是因为没有主动请缨做带路党。

宫中的卫兵被打了个猝不及防,死的死,逃的逃。郎中令和阎乐不费吹灰之力接近秦二世的住所,用弓箭射中了帷帐。

胡亥很生气,但左右侍从都不敢去反抗。只有一个宦官服侍着胡亥不离开。

胡亥责怪他:“你干吗不早点说赵高他们都是坏蛋,害得我落入这般田地!”

宦官说:“我不敢说才能活到现在。如果早说,还没等赵高动手,您就把我给杀了,怎能活到今天?”

这时阎乐大声历数秦二世的罪状:“你骄横放纵,肆意诛杀,天下人都背叛了你。怎样谢罪,你自己看着办吧!”

胡亥问:“我可以见丞相吗?”

阎乐说:“不行。”

胡亥再问:“我退一步,要一郡之地做个诸侯王,可以不?”

阎乐不答应。

胡亥急哭了,说:“我只做个万户侯,成不?”

阎乐还是不答应。

胡亥泪流满面:“我啥都不要了。求求你让我和老婆孩子做普通百姓,好不?”

阎乐说:“我是奉赵丞相之命,代表天下民意社会良心来处决你。你说破了天也没有。”

于是秦二世胡亥无奈自杀,结束了短暂的罪恶人生。

始皇帝陛下,您老人家花了一辈子创造大秦帝国,光是操劳受累挨骂,没享多少福,图个啥呀?到头来,还不是便宜了我赵高空手套白狼。

您别怪我狠,整垮了你家江山。六国人都恨您,我赵高颠覆大秦,也算是替天行道了。要怪就怪您自己缺心眼,留下那么多空子给我钻。有便宜不占是王八蛋,我不做别人也会做的。看在赵高多年服侍您老的份上,让我来做这个恶人也不亏吧!

赵高把秦二世埋葬在杜南宜春苑中,比照平民的规格,并立子婴为秦王。

从皇帝降格到诸侯王,赵老太爷自有一套说法。秦国本来只是个诸侯,秦始皇兼并天下才称帝。现在六国复辟,秦国地盘缩水,顶着个皇帝的虚名不合适。干脆,倒退回战国,称王好了!

其实赵高并非没有想过自己称帝。

那天他把玉玺带在自己身上,想顺便登基做赵始皇帝。可不知怎么的,他登上大殿时产生幻觉。大殿几次都想坍塌,但定睛一看又没事。看来天不佑我赵高,还是老老实实做个权臣算啦。反正帝王都是我手中的提线木偶。

大秦帝国的文英武雄们都死了。放眼望去,再无人能与赵高相抗衡。赵高继续派人联络刘邦等反秦诸侯军,希望诸位看在我赵某人颠覆秦廷给你们起兵创造条件的份上,同意我做关中王。天下其余的地盘,你们爱咋分咋分。

多行不义必自毙。这句话是错误的。不义者不会自毙,只会死于他人之手。

赵高得意忘形之时,听到一个不愉快的消息。秦王子婴老是请病假死活不上朝。大臣们几次劝说,都无功而返。哼,跟老夫玩心眼,你小子还嫩。老夫亲自上门,看你还病不病。

于是赵高亲自到子婴的斋宫,责问道:“国家大事重要,大王怎能翘班?”

他刚进一进屋就被刺成了蚂蜂窝。此刻有宦官韩谈以及子婴的儿子。

带着万分惊讶,赵高不情愿地谢幕了。他的三族被灭,在咸阳示众。那些平时对赵高一党早有怨恨的官民,也纷纷参与对赵党的大清洗。

秦王子婴后来向沛公刘邦无条件投降,被西楚霸王项羽杀害。秦朝正式灭亡。但乱秦第一人赵高没有被反秦联盟追封为革命先驱。赵高不过是个权奸罢了,英雄可是我辈,刘邦张良等人如是说。

2.王莽的短暂帝王梦

三十年的江南潜伏

前头哥几个不是法家就是纵横家。这俩专业强调经世致用,俗称功利主义,培养出贪恋权力的人物不算奇怪。

自从战国结束秦朝灭亡后,法家和纵横家逐渐沦为选修课。正派学生们读的都是儒家教材。孔孟之道讲仁政树德风,应该不会制造出追名逐利的权臣吧?

才怪!

物极必反,粉到深处自然黑。儒家狂热粉执政,照样是枭雄权臣范。若是不信,看看西汉末年老王家的“巨君”。

王巨君这个名字大家可能稍感陌生。他的大名叫做——王莽。没错,篡汉的那个王莽。被史书打入乱臣贼子条目永世不得翻身的王莽,儒家最不好意思提起的模范生。

你没看错,王莽终身信奉儒家政治观,以实现内圣外王为抱负。作为一个有特色的权臣,王莽实在太经典,跟四书五经一样经典。有人说他是实现的理想主义者,此话绝非捕风捉影。一切还得从头说起。

王莽在家排行老二。他小的时候,老爸王曼和大哥王永就没了。他和母亲大嫂相依为命,靠伯父叔父们资助为生……唉,其实没有这么可怜。

王曼死后被朝廷追封为“新都哀侯”,王莽袭承父亲爵位自动成为“新都侯”。王曼对国家还真没多少贡献,能获此殊荣,是因为王莽有个姑姑叫王政君,她是汉元帝的皇后,汉成帝的生母。他还有个大伯叫王凤,官拜大司马、大将军、领尚书事。

王莽的叔叔们也不是贫贱草民。河平二年(公元前27年),汉成帝诏封王凤之弟王谭为平阿侯,王商为成都侯,王立为红阳侯,王根为曲阳侯,王凤时为高平侯。因为都是同一天授的衔,被时人称为“一日五侯”。

大汉朝的权贵家族,王家说第二,没人敢排第一。王莽的单亲家庭有盘根错节的王氏外戚集团罩着,生活水准能差到哪去?

王凤在朝中威风八面。中央机关要职都由弟弟们霸着。卿大夫、侍中、诸曹多为王氏子弟。就连地方的郡国守、相、刺史也皆出王门。

如今“王凤专权,五侯当朝”,王家的人难免骄横跋扈得意忘形。王氏诸侯不差钱,后庭姬妾数十人,僮奴以千百数,斗富炫富攀比成风。大汉王朝的国库与平民百姓的钱袋都不太宽裕。大量社会财富都流向了王家的私囊。

基本上,王氏外戚集团在当时的口碑很糟。贪污腐败,蝇营狗苟,党同伐异,诸如此类的吐槽比比皆是。集团掌舵人王凤自然也心知肚明。不过,王朝从中央到地方的实权,都在咱老王家手中。不服?不服你咬我啊!只怕先崩掉你等贱民的兔牙。

只手遮天,王凤的嚣张有本钱。但当朝第一权臣并非没有烦恼。据说王家那五只侯彼此关系不太和睦,宾客也不相往来。除了首席执政官大哥王凤,谁都制服不了他们。

我死以后,这些不争气的家伙会不会打起来?万一咱老王家内斗,被政敌以及潜在政敌乘虚而入,岂不大险?

于是,王凤一面强化王氏在朝野的势力,一面寻找能撑起王氏集团大旗的储备领军人物。经过耐心考察,他相中了自己那个最不合群的侄子王莽。

王莽不合群是大家公认的。王家的人都在搜刮民脂民膏,盗取国家财产,以满足自己穷奢极欲的侈靡生活。会吸金才是本事,做清官是傻子。喂,巨君,你不雁过拔毛就算了,怎么还倒贴钱给别人?

在王氏家族中,王莽是个另类。他清心寡欲,生活简朴,在叔伯兄弟眼中跟苦行僧差不多。但王凤看重王莽不是因为他手脚干净,而是觉得这个侄子会做人。

王莽勤奋好学,跟着当时的儒学教授沛郡陈参学习《论语》。《论语》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之一,其中核心思想是怎样做个有德君子。王莽不愧是儒家的好学生,把儒家倡导的若干君子行为规范都做到了。

身为君子,首先应该孝敬父母善待亲属。

王莽服侍母亲和寡嫂非常周到,他还主动抚养大哥的遗孤。叔叔伯伯们没有谁不喜欢这个懂事的侄子。王莽赢得了家族各方的好感。成都侯王商甚至上书给皇帝,说愿意把自己的封地分一部分给王莽。

君子居于高位,不能骄傲示人,要礼贤下士。

王莽经常自掏腰包招待贤士。那些整天钻研圣贤书的在野儒家公共知识分子们表示很感动。周公一饭三吐哺,我是没赶上。但王巨君同学尊重贤人,我亲眼看到了。赶紧给朝廷写表扬信,夸一夸这位道德模范、社会栋梁。

不能救济穷苦,就配不上君子这一光荣称号。

王氏家族独揽朝政以权谋私,是社会不和谐的主要原因。王莽是没法背叛自己的阶级的。但他独树一帜,把自己丰厚的工资奖金分发给穷人,甚至卖掉马车来接济贫困。自己呢,还是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真是人民的好干部啊!

王家权力名声大臭,唯有王莽出淤泥而不染。巨大的反差让朝野各界看到了希望。假如王莽成为王氏外戚集团的领头人,也许世界会焕然一新。

汉成帝建始十一年(公元前22年)八月,大司马王凤卧病在床。亲儿子跑哪去了,史书没说。只知道王莽照料了伯父很久,衣不解带的。这让王凤大受感动。他临死前嘱咐妹妹王政君照顾好王莽,王家的未来看他的了。

王凤死了。在太后王政君说叨下,汉成帝任命王莽为黄门郎,后升为射声校尉。到了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王莽得封骑都尉及光禄大夫侍中。

尽管权力不如叔叔们大,但上至太后、皇帝,下到在野士民,都看好品行优良的王莽。甚至有人说他是周公转世。

深得民望是执政的重要资本。王莽的民意支持率无人可比,但他能否接叔父们的班成为第一权臣,还得看情况。

王凤在职十一年,继任者王音在职七年。然后王商接替辅政,三年而卒。之后是王根以大司马骁骑将军的职务辅政,在职四年而因病准备退休。

呼声最高的候选人有两个,一个是王莽,另一个王莽的表哥淳于长。

王莽能胜出吗?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国丈

若是放在今天,淳于长和王莽都属于同一阵营,王氏集团的成员。两人发迹的途径有极大差异,这决定了他们必然要你死我活。

王莽会做人,讨好了里里外外各阶层。淳于长也很会做人,但他只讨好王凤、王政君太后以及汉成帝。

王莽讨好人的方式很符合儒家教义。忠孝节义廉,温良恭俭让,乐善好施,救济苦困,跟贤能的人交朋友。淳于长讨好人的方式就更接近理论上的奸佞小人。

王凤病倒时,除了王莽外,淳于长也跑去喂汤喂药,很是用心。王凤对这个看起来比亲儿子还孝顺的外甥心存歉意。觉得自己手眼通天,却没能给淳于长弄个好职位,既欠人情,又失体面。

所以,当王政君太后与皇帝来探病时,王凤一直说淳于长如何如何孝顺,如何如何能干,是个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