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汉成帝在王凤死后,就拜淳于长为列校尉诸曹。不久后,淳于长又迁为水衡都尉侍中,后升为卫尉。卫尉是九卿之一,掌管皇宫的禁卫,握有皇宫的禁卫部队——南军的指挥权。如此枢要的地位,足见淳于长已博得汉成帝的好感。
汉成帝好酒贪色,宠爱赵飞燕、赵合德姐妹。可他还是闷闷不乐。原来汉成帝废掉许皇后之后,希望赵飞燕填补这个空缺。但老妈王太后坚决反对,放话出来说你宠谁我不管,但想让出身卑贱的赵飞燕做皇后,没门。
淳于长从两母子闹矛盾中发现了机会。他主动在皇帝与太后间周旋,充当善解人意的调解人。
听完皇帝表兄弟倒苦水,又跟太后姨妈拉家常。这一来二去,他弄清了关键。王政君太后主要是看不起赵飞燕的出身。于是他把消息透露给表兄弟,然后又跟姨妈分析道——赵飞燕姐妹没背景,将来不会威胁咱王氏集团的权势。
结果自然是皆大欢喜。最满意的还要数坏青年淳于长,先被封为关内侯,没几年又升级成定陵侯。无功得高爵,比好青年王莽还升得快。
说淳于长是坏青年没冤枉他。他是个巨贪,利用皇帝宠臣的身份,广泛交结各地诸侯、州牧、郡守。大家多意思意思,本侯亏待不了你们。于是地方官员们纷纷拿钱买仕途,淳于长暴富。
王根老同志准备退二线了。大司马的位置据说很可能给皇帝身边的大红人淳于长。很多官民觉得木已成舟了,但王莽突然站出来说不!
这天,王莽来探望叔叔王根,顺便汇报了两件事:第一,淳于长表哥私下给很多人许诺只要当上了大司马就给他们加官晋爵;第二,这个衣冠禽兽跟前任皇后许氏有一腿。
王根大怒,带着王莽找王政君太后告状子。太后更光火,让皇帝罢免淳于长的官爵,打入大牢。待到查清罪行后,直接在监狱里将其处决。
表哥一死,王莽顺利接替根叔叔做了新任大司马。那年他38岁,年富力强。
不愧是众望所归的巨君同学。王莽执政后,一扫朝廷贪腐恶习,继续发扬克己不倦的正派作风。淳于长卖官受贿,他就广招贤良,拿出自己的私人财产来款待名士。
有一次,百官公卿来探望大司马的母亲,见到有个中年女子衣着简陋,以为是王家的婢女。谁知王莽介绍说,这是我的夫人……
王莽的民意支持率与认可度直线飙升。可惜好景不长,次年,汉成帝去世。他没有亲生儿子,过继了定陶王刘欣为继承人。刘欣正是汉哀帝。汉哀帝继位后,其祖母定陶国傅太后与丁皇后的外戚集团一时得势。小皇帝跟王莽关系不亲,王莽只得卸职回封国新都隐居。
王莽不想给地方政府添麻烦,做起了宅男。但他的二儿子王获不知何故,杀死了家奴。
等级社会,家奴命贱。就算报官,也不会罚太重。王获肯定是吃准了这点,才敢杀奴。他万没料到,老爹王莽闻讯暴跳如雷,一定要给世人一个说法。
孔孟圣贤说过,仁者爱人。家奴法律地位不高,但毕竟人命关天。你这不肖子竟敢伤天害理残害人命。我王莽没你这个心理变态危害社会的混账儿子。你自己了断吧!
王获被老爸的道德大棒打得彻底丧失了活下去的勇气。真的自杀了。
此事一传开,人们交口称赞,王莽大义灭亲,真是个好人。这么正直廉洁的人被罢免,真是国家的不幸。不知谁挑的头,许多平民和官吏都呼吁朝廷让王莽复出。
汉哀帝见民意难违,只好重新征召王莽回京城。是要官复原职了吗?不,仅仅是让他侍奉太皇太后王政君。
元寿二年(公元前1年),汉哀帝崩,没孩子接班。王老太后动作快,即刻到未央宫把传国玉玺收回。她下诏要求群臣推举大司马人选,群臣心领神会,纷纷举荐王莽。
只有前将军何武和左将军公孙禄表示反对,并互相推举对方。因为他们讨厌王氏外戚继续专权。
反对无效。王家党羽遍及朝野,况且王莽的能力口碑摆在那里,谁人能敌?于是王莽再任大司马,录尚书事,兼管军事令及禁军。群臣拥立九岁的汉平帝登基,政务暂由王莽代理。
王莽摄政标志着西汉王朝进入了倒计时阶段。道德模范王莽逐步露出了另一重人格——枭雄。
排除异己,哪怕是叔父。他逼着姑妈王政君赶走了叔父王立。
整死反对派,哪怕是自己的亲儿子。王莽想铲除汉平帝的外戚家族卫氏集团。于是将平帝的母亲卫氏及其亲族封到中山国,禁止他们回到京师。他的大儿子王宇担心小皇帝记仇以后报复,于是坚决反对王莽此举……王宇最终被亲爹毒杀。
王莽还借用此事,把卫氏家族给灭了。他一口气清除了朝野各方的反对派,还操控舆论把此事宣传为王莽“大义灭亲、奉公忘私”。
元始一年(公元1年),“定策安宗庙”有功的王莽被封为“安汉公”,并与其三大亲信共为“四辅”。王莽为太傅,领四辅之事;孔光为太师、王舜为太保、甄丰为少傅,位居三公上。除封爵外,朝廷一切政事皆由“四辅”裁决。
为了巩固权势,王莽还让长女儿嬿做了汉平帝的皇后。岳丈大人帮女婿打理家业,听着似乎很温馨。当你对号入座后就会发现,王朝的家务事是如此的寒气逼人,心肺都给冻伤了。
汉朝虽然还有皇帝,但真正的统治者已经成了王莽。天子的宝座唾手可得,只要他再往前走一小步!
“新”朝不易毁江山
儒家讲忠君爱国,推崇圣人周公代王摄政,又能归还大权。替少年天子把事情办好了,不居功自傲,回到自己大臣的位置上去,这才叫真正的大儒。
孔子、孟子、荀子都是周公的粉丝。极其推崇这种内圣外王的理想境界。从小读儒经的大汉臣民们,都期盼着王莽能成为自周公之后又一个摄政大儒的典范。王莽能承担起大家的期盼吗?
在众人发现“答案是否定的”之前,还真把安汉公王莽当成拯救天下的贤臣。
安汉公排除异己,朝臣们要么支持,要么怕。支持者当然是想用站队谋福利,紧紧跟着王氏集团新当家走。内心不支持的也明哲保身,怕被王莽定点清除。况且,放眼朝中,也找不着比王莽更清廉正派的人。
对于百姓来说,上层权力斗争与他们无关,他们只关心官员管不管正事。安汉公干掉的政敌,几乎非贪即腐,不是啥好东西。权当是为国家杀蛀虫。人民群众这么一想,还觉得安汉公肃贪还不够狠。
王莽大权在握,站到了与他大伯王凤同样的位置。王凤执政,以权谋私,贪得无厌,加剧了社会不公。王莽想得远,他要反其道而行之。
安汉公表示以前的政策不够实惠,受益面太窄,该改改。于是他很快向王老太后提交了一份关于提高全国福利的意见书。
诸侯王与功臣后裔是统治阶级的轴心,应该大加封赏。
在职官员为维持社会运转付出了辛勤劳动,应该大加封赏。
宗庙是王朝的象征,应当增加礼乐供奉,以求祖先庇佑。
百姓生活不易,鳏寡孤独更艰难,平民士人报国缺少门路,应该多给恩惠。
上述内容无不体现了儒家德治仁政的王道精神。
想法是好的,但钱从哪里来?
国库出一份,大家从小金库里凑几份。别哭穷叫苦,我王莽带头贡献钱百万、田三十顷。王政君老太后带头勤俭节约,你们谁好意思再铺张浪费?都给我积极捐款救济民众。
元始二年(公元2年),全国遭到旱灾与蝗灾的双重打击,灾情最重的青州百姓纷纷流亡。
王莽果断放弃酒肉,只吃素食。他还带头给灾民捐款捐物,有二百三十名官员献出土地和住宅给灾民。对了,灾区减收租税,就这么定了。王莽还下令将皇家的呼池苑改为安民县,在长安城中建一千套房子,用以安置灾民。
上述一连串大手笔,让王莽彻底征服了人心。王莽49岁时被封为宰衡,其地位在诸侯王公大臣之上。这回不光是一手遮天了,整个大汉朝都紧紧追随王宰衡的步伐而走。
元始五年(公元5年),年仅14岁的汉平帝病死了,也有人说是他是被岳父王莽毒死的。王氏集团立年仅2岁的孺子婴为皇太子。王老太后命王莽暂代天子朝政,称“假皇帝”或“摄皇帝”。
权臣王莽离真皇帝只差一层窗户纸。他的党羽不断在朝野煽动舆论,天下唯有德者能之,王莽是周公再世的圣人,干脆让他做天子算了。到了公元8年,王莽终于“顺应”朝野“呼声”,接受孺子婴禅让后称帝,改国号为“新”,改长安为常安,是为建国元年。
一个5岁小孩断奶还没几年呢,哪懂什么叫“禅让”?分明就是“被禅让”嘛,生气的不止刘家皇族,还有王政君老太后。
王老太后放纵王氏外戚是为了巩固权力,但她的目标是让王家人做刘家人的忠实盟友,而非取而代之。她大骂侄儿是个伪君子,不肯将传国玉玺交出。王莽不敢直接挨板砖,命令弟弟安阳侯王舜去讨要。王舜没有哥哥那么在乎形象,直接放话,交也得交,不交也得交。
眼见退无可退,王老太后悲愤至极,把玉玺狠狠地摔在地上……王舜差点吓尿了。玉玺没碎,只是缺了个角。这东西只此一件,重新制作的不灵。王莽让人拿黄金补上,继续使用。
传国玉玺残缺了,似乎不是一个好兆头。接下来发生的事,印证了人们心中的不安。
国家不可能光发福利不赚钱。王莽称帝后,开始按自己的想法改革。他读的是圣贤书,自觉走圣贤指引的路。
孔孟两夫子不光说要搞仁政、搞德治,还鼓吹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全面复古。上古三代的王道美轮美奂,恢复井田、周礼等古代制度是通往理想社会的必经之路。
春秋战国秦朝太务实,没给他们机会。汉朝是王道霸道两手抓,不纯粹。唯有前道德标兵及现篡权者王莽,真把儒者的梦想当宪法。
儒家反感篡权者,但不得不承认,王莽做了他们几百年来想做而没做成的事。但王莽的实践结果证明,全面复古的政治路线大有问题。
王莽宣布天下所有的土地都是“王田”,奴婢是私属,都不准买卖。这就是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井田制”换了个名。东汉王朝最顽固的地主豪强普遍表示不满。普通农家百姓也没从中得到多少实惠,对王大善人的好感降低。
为了改善经济,王莽废除了原有的货币,铸造了几种新钱。不让大家用旧钱,新钱又乱发,经济秩序乱完了。这直接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全社会都怨气冲天。
内政问题已经够让人头痛了,外交麻烦更是折磨得王莽神经衰弱。这却怪不得别个,都是巨君同学自找的。
匈奴、高句丽、西域诸族、西南夷等周边民族,臣服大汉朝很久了,行政级别都是“王”。王莽无缘无故就把他们降格为“侯”。匈奴单于很不高兴,新朝皇帝把汉朝授予他的印玺收回去,给了个新匈奴单于章。
这就算了,最可气的是王莽还要乱改人家的官方名称。匈奴单于改为降奴服于,高句丽改名下句丽。没这么糟践人的。
从单亲少年到一朝天子,权臣王莽用了五十四年。从众望所归到人神共愤,王莽只用了八年。
新朝天凤四年(公元17年),王凤与王匡等在绿林山(在今湖北当阳东北)拉起饥民搞起义。
王莽面对内忧外患手忙脚乱,终于被各方反抗军拉下了台。
地皇四年(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同年,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混乱中为商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割了他的脑袋,悬于宛市之中。最终夺得江山的是刘氏皇族远子弟刘秀。
刘秀是英明神武的汉光武帝,王莽从此沦为彻头彻尾的反面教材。有人说,王莽要是死得早点,就真成圣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