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图说》的作者周敦颐(1017~1073),原名敦实,字茂叔,北宋道州营道(今湖南省道县)人。晚年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书堂讲学,世称濂溪先生。他是北宋时期重要的哲学家,是宋明礼学的开创者,其学被称为“濂学”。
周敦颐幼年丧父,曾得到舅父、龙图阁直学士郑向的抚养和栽培。20岁人仕,历任县主簿、县令、州判官、州通判,最高做到知州军,但为时不到半年。他做了30多年地方官,并未显达,较长时间从事刑狱工作,作风果断、泼辣。墓碑上的碑文说他“屠奸剪弊,如快刀健斧,落手无留”。他在从政之余,还传道授业,程颢、程颐曾拜他为师。
周敦颐能开创理学是有其社会原因的。北宋王朝建立后,经过十多年的统一战争,结束了晚唐以来近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封建生产关系得到一定程度的调整,出现了社会相对稳定、经济逐步发展的有利形势,农业生产和科学技术有较大发展,工商业经济出现了繁荣景象。但是,宋王朝一建立,就陷入“积贫积弱”的局面。大地主、大官僚随意兼并土地,加重了农民的赋税、徭役负担,因此农民不断起义,并提出“均贫富”的口号。宋王朝还经常遭到辽和西夏的武装侵扰。在这种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很尖锐的情况下,如何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长治久安,就成为封建统治阶级思想家们应该研究的问题。为了解决当时已经很尖锐的社会矛盾,为了封建制度的根本利益,北宋初、中期,出现了一股社会改革的思潮,王安石就是改革派的代表。当时的统治者为了加强思想统治,提倡“儒术”以取代佛教思想的统治地位。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了理学,涌现出一批如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邵雍等理论家,通常把他们称为“北宋五子”。他们从不同角度探讨所谓“天地万物之源”,“道德性命之源”以及“天人之际”等哲学根本问题。他们主要以儒家六经为根据,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重新恢复儒家权威,以对抗佛教思辨哲学。同时,又不同程度地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周敦颐就是依据《易传》、《中庸》和韩愈《原道》世界观,接受道教、佛教的某些思想,又从陈抟那里吸收了太极图式说,并给予新的解释,从而建立起以孔、孟正统思想为主的客观唯心主义本体论。
周敦颐的哲学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和《通书》,都保存在《周子全书》(又名《周濂溪集》)中。中华书局1990年出版了《周敦颐集》,收在《理学丛书》中。这些著作体现了周敦颐的宇宙论和人道观,在宋明理学的开创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