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蒙》的作者张载(1020~1077),字子厚,北宋著名哲学家。他出生于仕宦之家,世居大梁(今河南省开封市)。其父张迪曾在四川做地方官,死在任上,后来全家迁居陕西郡县横渠镇。因张载长期在此讲学,人们称他横渠先生。郿县地处关中,他的弟子也多是陕西关中人,故称之为“关学”学派。
张载成熟较早,少时无所不学,尤其喜欢谈论用兵之道,并有志攘除边患。21岁时,曾写信给陕西招讨副使范仲淹,讨论边防问题,并要求投笔从戎,执干戈以卫社稷,但被范仲淹婉言阻止了。他仍壮心不已,一直关注边事,讲习兵法,撰写《边议》。张载也很重视自然科学,对天文、历法、医学都有一定的研究。他才学出众,在关中颇有名声。
1057年,张载38岁时考中进士,后来作过几任地方官。先任祁州的司法参军,丹州的云岩县令,后迁任著作佐郎、签书渭州军事判官公事等。1069年御史中丞吕公著向朝廷推荐张载,得到宋神宗的重视,后被任命为崇文院校书。当时正是王安石执政实行新法的时候,张载对于王安石变法持消极态度,认为王安石变法是“顿革之”,不是“与人为善”。张载的弟弟张戬,因为反对变法,与王安石矛盾尖锐,张载感到恐惧不安,于是辞职回到故乡横渠镇。
张载回到横渠镇后,整日读书讲学,研究理论,著书立说。他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于1076年,写成《正蒙》一书。这是一部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了较大影响的重要哲学著作。张载其他著作还有《横渠易说》、《经学理窟》、《张子语录》等,后人编为《张子全书》。《正蒙》和《横渠易说》是张载的重要哲学著作。这里所选的《太和篇》和《乾称篇》(节选)都是《正蒙》中的篇、段。
张载在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在自然观上第一次提出关于气的比较详细的理论,建立了关于气的系统的学说。气是中国古代唯物论的基本概念。先秦道家就已提出了“通天下一气耳”的观点。到汉代,王充创造性地提出了唯物主义元气自然论学说,后经范缜,直到柳宗元、刘禹锡,元气自然论告一段落。到魏晋隋唐时期,玄学、佛教都提出了唯心主义本体论,以此来对抗唯物主义的元气自然论。以王弼为代表的玄学,推崇老子的“有生于无”,极力论证“以无为本”。佛教各宗也以真如佛性或心为本。他们都力图在现象世界之外、之上、之后,去寻找一个主宰天地万物的精神本体,把它作为宇宙的最高本源。在这种时代背景下,张载创立了元气本体论,认为宇宙本体不是精神,而是物质性的太虚之气。他还以此为武器,批判了道家和佛教的唯心主义谬论,初步论证了世界的统一性在于物质性的原理。他又肯定气是运动变化的,运动变化的根源在于气本身所包含的内在矛盾,这样又初步论证了物质与运动的内在联系。《太和篇》正体现了张载这些精湛的思想,在《正蒙》中占着很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