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作文有窍门:作家老师的58个建议
5804000000003

第3章 三年级:轻松起步讲方法(2)

我个子________,长着_____________,最与众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下你就会对我过目不忘了。

我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不信,瞧!(具体写一个事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听了我的介绍,你现在已经对我有所了解了吧,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这样一来,孩子纷纷发掘自己的与众不同之处——有的写自己有一个西瓜太郎的发型,有的写自己脸上有一些俏皮的雀斑,有的写自己一笑起来有两个可爱的酒窝……如此,每个孩子都真正地“画”出了有个性的外貌特点。而“我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则引导孩子抓住自己性格、爱好等方面最突出的一点来写,并通过一件具体的事情,将其写生动。

有的孩子写了自己的爱好——

我是名副其实的书呆子。在我的几个书柜里,密密麻麻地摆满了许多书,《中华上下五千年》《十万个为什么》《夏洛的网》《爱的教育》《昆虫记》……我都看过。我有空时看书、没空时也抱着书,就连上厕所也不例外。每次妈妈让我把书放下,我总是说:“再看一小会儿!”妈妈常抱怨说:“你的一小会儿比一小时还长。”虽然看书并不轻松,但我学到了不少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心里像吃了蜜一样甜!

有的孩子写了自己的特长——

我的演讲很棒。记得那次关于感恩的主题演讲比赛,我演讲的题目是《感恩老师》。演讲时有好多同学都看着稿子念,而且还用稿子遮着脸,不敢看评委老师。我可就不同了,把稿子放在一边,面带微笑,胸有成竹,声音抑扬顿挫,还带上手臂的动作。评委老师都说我表现不错,我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

也有的孩子写了自己存在的小毛病——

我这个人最大的缺点就是粗心。就拿上次期末考试来说吧,妈妈在前一天晚上就指导我复习,让我一定不要粗心,特别是计算题,要保证完全正确。当时我信心满满,告诉妈妈我一定会考出好的成绩。结果,我看错了题目要求,这下可惨了,才考了八十多分,妈妈虽然也没说什么,可我很难过。哎,这就是粗心造成的后果。

搭建弹性的框架,不仅使初学作文的孩子“言之有序”,更让他们在潜移默化中知晓怎样才算是围绕一个中心写具体。而这,不正是三年级作文教学需要解决的最大问题吗?如此一来,真可谓“四两拨千斤”!

3.送个开头结尾又何妨

古人用“凤头、猪肚、豹尾”来比喻文章的结构,说的是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一样漂亮,正文要像猪肚一样饱满,结尾要像豹尾一样有力。因此,写好作文的开头和结尾,是作文教学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三年级的作文训练是由一二年级的“写话”逐步过渡到片段练习的,这时的作文教学就出现了一个颇为尴尬的问题——因为只是片段的训练,不少老师就仅仅指导学生写好片段,让学生围绕一个中心句将段落写具体,不少孩子习惯用“有一次”作为开场白,然后就直接写自己经历的一件事情了,让文章显得有点没头没尾;而有的老师则要求学生在习作中加上开头和结尾,但对于刚刚开始写作的孩子而言,似乎又是拔高了要求,显得有点儿操之过急了。这样说来,三年级的作文要不要写开头和结尾,倒成了一个两难的问题。

我大多数时间从事高年段的作文教学,发现不少学生到了五六年级,似乎还是很害怕或是很讨厌写文章的开头结尾。

作文课上,有的孩子看到作文题,总是磨蹭半天,为一个开头苦思冥想,动笔艰难,而且,他们的作文开头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说一些与主体内容无关的绕弯子的话;没有文采,不吸引人;开头过长,造成头重脚轻的局面;只会使用叙述一种表达方式,不会使用修辞等等。可一旦开了头,尤其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头后,写起文章来却又是洋洋洒洒、文思如泉、一气呵成。

而等到结尾时,有些孩子眼见作文大功告成,结尾就草草了事,真的就成了“虎头蛇尾”。更为糟糕的是,很多孩子习惯在结尾处大呼口号,大表决心,认为这样的结尾才是“振聋发聩”、掷地有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现在想来,其实是因为在中年段的作文教学中,我们一向把重点放在片段写作的训练上,开头和结尾似乎成了可有可无的附属品。

但是,在我看来,文章的开头就是整篇文章的门面。商店的门面漂亮,就能吸引来很多顾客;文章的开头好了,不仅能带动全篇,使文章的写作思路流畅、顺利地展开,而且能抓住读者,引人入胜。然而,给文章开个好头并不容易,作家高尔基曾说:“开头第一句是最难的,好像音乐里的定调一样,往往要费好长时间才能找到它。”

成功的结尾能使读者更深入、更透彻地理解文章内容,进一步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能唤起读者的思考与共鸣,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结尾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因此,在中年段的作文教学中,虽然并不要求为文章写开头和结尾,但也不能忽视,毕竟最终是要写完整的篇章的。

我的做法是在片段练习时,不妨送一个开头和结尾给孩子,让他们从三年级起,就有“篇章”的意识,这也不增加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在“赠送”开头和结尾时,我巧妙地根据作文的类型,让开头结尾各不相同、各具特色,从而渗透文章开篇收尾的写作技巧。这样,到了高年段,学生独立完成篇章练习时,就能根据文章的内容与中心的需要,顺利地写出灵动的开头和结尾来。

我送过的开头有这样几种:

(1)交代事件基本要素式——

假期,(谁)带我到(什么地方)去旅游,这是一个旅游者向往的好地方。(《假日之旅》)

(2)开门见山直接点题式——

教师节到了,我决定自己动手做张贺卡给老师,以表达对老师的感谢。(《做贺卡》)

(3)环境描写渲染气氛式——

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到处一片漆黑,而书房里却亮着灯光,文具王国里一点儿也不平静。(《文具盒里的故事》)

(4)名言警句歌曲引用式——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每当哼起《童年》这首歌,我都会忍不住想起小时候发生的那些趣事。(《童年趣事》)

(5)设问开场吸引读者式——

此时,教室里一片欢腾,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呢?原来,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比赛——桌上拔河。(《桌上拔河》)

诸如此类的常见文章开头,让刚刚作文上路的孩子知道文章从哪儿“起笔”,从什么问题写起,正所谓“良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

我送过的结尾也五花八门:

(1)自然顺畅结果交代式——

文具盒是我学习上得力的帮手,我会永远珍惜它,爱护它!(《我的文具盒》)

(2)照应开头首尾呼应式——

听了我的介绍,你现在已经对我有所了解了吧,愿意和我交朋友吗?(《我的自画像》)

(3)画龙点睛全文总结式——

从那以后,每当我退缩的时候,我都会想起这一幕。因为我知道,我也很出色!(《我也很出色》)

(4)含蓄深刻启发联想式——

所谓“熟能生巧”,大约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真盼望下一个课间十分钟的到来,我又可以大显身手啦!(《踢毽子的乐趣》)

(5)直抒胸臆表达感情式——

完成这张贺卡,我心里特别高兴。它虽然没有买来的精致、美丽,可它却代表了我对老师的敬爱啊!(《做贺卡》)

俗话说:“织衣织裤,贵在开头;编筐编篓,重在收口。”一篇好文章,要有引人入胜的开头,也要有耐人寻味的结尾。对初学写作的小学生来说,这不是一下子就能掌握的,要随着知识的增长,写作水平才能逐步提高。而如果不时收到老师“赠送”的开头和结尾,不仅降低了他们的写作难度,更让他们有所得、有所悟,自然而然地领略文章开头和结尾的妙处,从而顺畅地过渡到篇章的写作,这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所以,送个开头结尾又何妨!

4.把“写清楚”放在第一位

每到写作文,很多孩子都会问我:“老师,这篇文章要写多少字呀?”我总是笑着回答:“写清楚就行!”

开始时,孩子们都觉得这个要求挺简单,比从前老师规定要写满多少字容易应付。可是,渐渐他们发现,“上当了!”要写清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个孩子交上来他的作文本,写了这样一段话,百来字,在他看来自己已经将出去玩的经历写清楚了——

星期天,妈妈带我出去玩,看见一条不起眼的小河。它清澈见底,我心想:这条河挺干净的,不仔细看还真没发现呢!我又低头看了看,这才发现小河里还有小鱼小虾呢!它还可以让人看见它深处的石头,河底的石头真是千奇百怪呀!

这段话中有些语句顺序颠倒,表达得不够清楚。因为在一般情况下,我们总是先看到清澈见底的小河,由此发现河底的石头,接着才留意到水中嬉戏的鱼虾,最后发出感叹,“不仔细看还真没发现呢”。除此之外,“它还可以让人看见它深处的石头”这句话,两个“它”究竟指的是小鱼小虾还是河水?这里指代不明确。你看,要想“写清楚”并不是易如反掌啊!

在习作过程中,学生更多的是关注自己写了多少字,认为写够了字数才是好作文;而老师往往喜欢在字数上规定过严,认为字数多的文章才算写具体了。

其实,“写清楚”和“写具体”侧重点并不相同。写作教学的“写清楚”指的是把内容写得容易让人了解、辨认;“写具体”指的是把内容写得细一些,写出一些细节来,做到不抽象、不笼统。在我看来,把话“写清楚”应该是作文最基本的要求,把话“写具体”则是进一步的要求。在三年级作文起步阶段,我们更应该把“写清楚”放在第一位,因为它有利于切实打好写作的基础。

当你发现学生的作文有“表述不清”的毛病时,最好的办法,其实是一个“笨方法”——先让孩子说清楚,再写清楚。“讲好”是写好第一步要做的工作,讲得不好、不清楚、不生动,这些毛病肯定会在写的时候表现出来。讲,是一种直接的交流,通过讲,会让孩子从对方的反应中明白哪些是生动的、吸引人的,哪些则让人不怎么爱听,因而写时就会有所侧重——对方爱听的多写,不爱听的少写或不写。

每逢要写作文,我总是对学生说:“先不着急写,你们先说一下嘛!”让他们个别交流或是互相说说作文思路,好的作文必须经过这样一个如烙饼翻个儿的工序,再落在纸面上,才会清楚明白。

三年级的学生在写“我的同学”之类的作文时,常犯的一个毛病是前后颠倒,说不清楚。于是,我便要求他们先说后写,下面是我和一位学生的对话。

师:这一次你准备写谁?

生:我想写我的同桌。

师:你同桌,可以呀!你怎么看他呢?

生:他成绩很好,是我的偶像。

师:他个头如何?胖瘦程度?

生:他的个子比一般同学高一些,瘦瘦的。

师:那么他的长相,有特别的地方吗?比如:他的眼睛、脸、头发……

生:(沉思)哦,对了!他剃了小平头,带了400度的近视眼镜。

师:看上去真有学问!他为什么会成为你的偶像呢?

生:你瞧他整天挺悠闲的,学习时间并不长,但每次考试他都能轻轻松松地拿高分,真是厉害!

师:你能举个例子说明他的“厉害”程度吗?

生:那天,我在做数学作业,有道题目很复杂,我演算了半天也没搞定。他走过来,一会儿就解决了。

师:怎么解决的,一旁的你观察他的神态了吗?

生:他一会儿凝神思考,一会儿伏案打着草稿,突然说:“我会了,我来教你吧!”

师:太好了,你能把咱们上面的问答连接在一起写成一段话吗?

生:能!

下面是这位同学的习作:

我的同学

新学期,我多了一个新同桌。他的个子比一般同学高一些,身材瘦瘦的,一头乌黑油亮的小平头,透着几分成熟。一双小眼睛藏在400度的眼镜片后面,看上去很有学问的样子。在学习上,同桌是我的偶像。你瞧他整天悠闲自在的,埋头于书堆里做习题的时间并不长,但每次考试他都能轻轻松松地拿高分,真是让我佩服得五体投地。一天中午,我在做数学作业,有道题目很复杂,我演算了半天也没理出个头绪来,便向同桌请教。只见他一会儿凝神思考,一会儿伏案打着草稿,突然说:“我会了,我来教你吧!”然后他边给我讲解边演算,这真让我刮目相看。

你看,这不是一篇很不错的习作吗?

中年级学习“写清楚”填补了由“写话”到“写具体”之间的一段空白,形成了连续的阶段性目标要求。打好基础,不拔高要求,让学生在“说清楚”的基础上“写清楚”,才可以实现到“写具体”的自然过渡。

5.观察是一种可贵的能力

这天,我从学校食堂旁经过,忽然一股淡淡的香味一下子就黏住了我的脚步。抬眼向那绿叶间望去,挨挨挤挤,密密麻麻,全是黄米粒般的花蕊,小小的桂花就这样悄然绽放。

“揉破黄金万点轻,剪成碧玉叶层层。”桂花一点点、一簇簇、一堆堆,如繁星点点,点缀在那绿色的绒布上。浓郁的花香毫不吝啬地散发出来,陶醉了天空,陶醉了飞鸟,也陶醉了树下驻足观赏的我。望着这满树灿烂,一种柔柔的情怀不由溢满了心底。这是多好的写作素材!不是正打算让孩子写《校园一角》吗?就写校园里的桂花树吧,我为自己的发现感到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