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00后“熊娃”逆袭:巧妙应对班级管理新问题
5806400000002

第2章 遭遇“熊娃”——“斗法”!(1)

如果教室里有这样一群“熊娃”——性格自我、脾气倔强、爱耍赖、爱哭闹、不服从秩序、不听从规劝、时常招惹是非、破坏力极强……这确实让班主任相当头疼。

但是,孩子终究是孩子,没有不犯错的孩子,更没有不肯改错的孩子。当孩子做错了事情,我们应该以怎样的态度去对待孩子?在班主任实践中,我深切地体会到,“熊孩子”并不是教不好,关键是没有找到合适的教育方法。其实,每个孩子的心都是一扇门,作为老师的我们应该努力找到最合适的钥匙,而不是用怒气和抱怨关上那扇本可以通向他们心灵的大门。

遭遇“熊娃”,怎么办?就看我这个“老班”如何与之“斗法”吧!

谁给谁下马威

两个月的漫漫暑假,竟然像夏天的一阵风般转眼即逝,让你来不及回味和思考,就迎来了繁忙的工作和生活。

刚刚送走了一届学生,又要接一个新班级了。一直在高年级待着的我,腻味了两年一轮的小循环教学,就跟学校申请从三年级开始带一个班。

听说我要带三年级的娃,母亲就跟我开玩笑:“你呀,一直是个严厉的老师,跟高年级的孩子板板面孔也就算了,可别给这些娃娃也来个下马威,要吓坏孩子们的,听见啦?”

我笑着点点头。

说实话,给“新人”来个下马威,不知道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劣根之一。但有趣的是,在学生入学时,我们老师“无师自通”,也喜欢见面之初用下马威调教学生。小学第一天,老师就教育小孩们要做乖孩子,把手背好,不要随便乱动,要听老师的话。然后,不厌其烦地宣讲纪律条例,陈述各种各样的规矩。遇到不听话的学生,就严厉处罚,以此“杀鸡儆猴”。

也许,就是这样的下马威式的教育方式,让我们的学生从一开始就不喜欢学校,不认同班级,让我们也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所以,不用母亲提醒,我也决定不给这些孩子下马威,而是希望自己的新班级有家的温馨,有家的温暖,有家的归宿。

9月1号,开学了。又迎来一批淘气可爱的面孔,看着这些稚气未消的孩子们,我胸有成竹、信心百倍。

走进教室的那一刻,我的心情是非常轻松的。因为新生刚一入学,大多表现得还可以,都想在老师、同学面前表现一下自己,赢得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争得好感。这个时候看着班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是那样的乖。因为彼此不熟悉,在“向善向美”的自策力的驱使下,都愿意把自己最美的一面展示出来。

可是,刚开始发书,班级里就是一种蠢蠢欲动的状态。这边一个孩子叫:“老师,我的书被他抢去了!”那边一个孩子喊:“老师,他不好好发书,直接把书扔过来,砸到我额头了!”

好嘛,教室里一片乱哄哄,在我的大呼小叫中,书才勉强发完。

这时,一个女孩上来换书。刚离开讲台,就听“啪”的一声,她摔倒在了地上。“呜——老师,大宇故意伸脚绊我……”

“大宇,站过来,告诉老师,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我尽可能地克制自己的情绪,希望跟这个孩子好好谈谈。没想到,他满脸无辜的样子,大声说道:“老师,我没有!不是我!”

我一下子蒙了,难道是弄错了?这时,班里好多孩子叫起来:“老师,我看见他把脚伸到过道里的!”“老师,他一直喜欢赖账的!”“他很喜欢做坏事的!”……你一言,我一语,可这小家伙死活不认账,指望他认错,比登天还难。

眼看规定的放学时间到了,家长都在校门口等着接孩子,如今只有一个校门,可不能因为我一个班晚放,造成校门口的拥堵。于是,我想,反正时间有的是,我呀,不信这个邪!这孩子想通过做出一些出格的事儿,以此来考验我这“老班”的人格指数、应变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呵呵,我就接招了。

没想到,教室里哪就这一个“皮大王”呀!第二天,他们一个个登场,真是惊得我目瞪口呆。

你瞧,上课铃声落了,教室里的多数人对你视而不见,依然我行我素,乱哄哄的。我拿出“老班”的姿态,不发脾气,而是静静地观察每个人,目光犀利、灵活、有神。片刻之后,果然,多数学生安静下来了。

“上课!起立!”我一鞠躬,“同学们好!”

“老——师——好——!”喊声响亮,但很杂乱。

还没有来得及教他们怎么跟老师行礼,这时,阿宬居然自顾自地起身,走到窗台边,打开水杯开始喝水了!

我瞪着他:“你干吗?”

“我喝水呀!”他一边跺着脚一边回应我。

“现在打了上课铃,该上课啊!”我有点儿生气。

没想到,这孩子满不在乎地回应道:“我妈妈说了,平时要多喝水。”呀哈,他居然拿家长压人。

“阿宬,你听好,下课时间你喝多少水老师不管,但上课随便起身喝水是绝对不行的!”我很坚决地说。

他极不服气地回到了座位上。“喝水也不行啊?”他撅着嘴嘟囔着。

我的语文课有两节,一节半课勉强太平,最后的十分钟,有不少男生开始发作:大缪背对着讲台,双手挥舞,嘴里不知嘀咕着什么;克煕钻进课桌,撅着屁股,将整块的橡皮变成橡皮头,最后弄为橡皮屑;嘉明和思远,小金和阿博,栋健和小杰,两两一组聊得眉飞色舞……这课堂纪律,真是让我有一种玩“打地鼠”游戏的感觉。提醒了这儿,那儿又冒出点状况,让你应接不暇。

尤其是大缪,一节课在自己的位置上静静坐着的时间,好像两分钟都没有。只见他一会儿钻到桌底下,脱下别人的鞋扔到一边,惹得其他孩子大喊大叫;一会儿走到别人位置上拿走人家的书或文具盒,又引起一片骚动。我只好请他站在教室后面,没想到他竟然在教室后面将我刚出完的黑板报抹成了“大花脸”;气恼不过的我,把他带到讲台上,让他坐在我身边听课。可是,他更加来劲了,一边扭着屁股,一边还冲着大伙儿做起了鬼脸,全班顿时炸开了锅!

接下来,无论上课、集队、吃饭,他不是走来走去,就是自言自语。无论你怎么和他沟通,他就像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对你的好言相劝或是厉声呵斥都无动于衷。

语文课的事情还没有“摆平”,英语老师又来跟我告状:“在你班没法上课,也不知道哪边的孩子在说话,只听见嗡嗡的讲话声,好像每一个方向都有动静……崔老师,你是班主任,要好好管管他们!”

而当天的出操,那就是群魔乱舞,两手乱甩,队伍歪歪扭扭,做操前的踏步动作僵硬难看……

下马威,我是没能给这些学生。倒是他们,狠狠地给我来了一个下马威。我知道,孩子就是通过这样的一次“测试”,在他们的心目中自然生成对科任老师或班主任的评价结果——他们是什么样的人,是严厉的还是和蔼的;他们会怎样对待我们的小错误……这些就会成为他们日后说话、做事的底线。这个底线高了,他们就会表现得积极上进、讲纪律、有组织;相反,要是低了,那可就乱了套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你是没有什么办法的。即使你发脾气,大声地呵斥几声,也不足以颠覆他们心目中早已刻下的你的形象。以前的班主任,就是因为是个刚毕业的老师,给他们的底线很低,导致现在的他们完全没有纪律观念,自说自话,调皮捣蛋,根本不把老师放在眼里。

唉,多年没有这样刺激的经历了,我这颗坚强的心脏都要承受不住了。不过,对于顽皮的“小猴子”,作为老班主任的我有一些独家秘笈:1.紧抓思想阵地御“调皮”——再好的土地如果杂草多了,也会影响作物的正常生长,要讲明道理,让班级里的好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2.各种活动释放“调皮”——教会孩子如何合理游戏,释放他们的精力,要是谁再在教室里施展“武功”,就取消他参加活动的资格。3.铁面无私治“调皮”——在治理“熊孩子”错误的时候要严肃,毫不偏袒,决不能给他们下次重犯的借口。4.善后工作要及时——对“熊孩子”已经犯的错,提出严厉的批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做好善后工作,及时地梳理思想上的抵触情绪。这个时候要娓娓道来,语气要缓和一些,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刚刚批评自己真的是为了自己,要让他们体会到他们在老师心目中的地位,从而给他们改变自己的机会。5.家校联手治根本——“熊孩子”的源头大多是家庭教育的问题,如果能得到家长的配合,往往可以事半功倍。

哼哼,这帮跳上蹿下的“熊孩子”们,你们就等着我这位“老班”出招吧!

遇上“脾气娃”

由于孩子对自己情绪的控制能力比较差,时不时地发“小脾气”是常见的事情。我觉得,只要孩子的脾气不是太过火,对别人不造成损害,可以不管他。这样,孩子就会发现,发脾气并没有什么好玩之处,其脾气就会越来越小,最后也许就很少发脾气了。

不过,如果一个孩子接二连三地发脾气,就不得不引起重视了。小姚就是一个“脾气娃”,一个月内,让我多次“领教”他的小性子。

这天放学时,路队中有不少孩子在叽叽喳喳,队伍排得东倒西歪。我没有发表意见,只是让领头的孩子停下脚步。队伍一停,孩子们马上意识到自己太吵了,就乖乖地闭上嘴巴,把队伍对齐。

这时,只有大宇和小姚依然在大声说笑,对着路旁的橱窗指指点点,全然不顾我和其他孩子的目光,说到兴奋处,还将身体凑上前去,整个队伍顿时扭成了一条蜿蜒的河。

我不动声色地说:“看来大宇和小姚对这里的风景非常留恋,还有许多话题没有交流完,那就不等他们了,我们先走吧!”于是,我领着其他孩子走到了校门,把他们送出了门口。

等我再走回原地,发现大宇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站得笔直,而小姚居然自说自话地凑在橱窗前,偏着头,故意看得起劲儿。

“看来大宇已经知道,在排路队的时候要保持安静,对齐队伍。小姚,你明白这个道理吗?”我凑过去问,“难道每天上学放学必经的路,你还没有看够吗?”

我原以为小姚会低头认个错,没想到他头一昂,来了一句:“就是没有看够!”一副很不服气的表情。

我挥挥手,让大宇先走了。看着准备和我唱对台戏的小姚,我准备和他把这场戏继续演下去。

我笑道:“看来,你很会观察,你可以在这儿多看一会儿,什么时候觉得自己全看明白了,就来向我汇报,说说自己观察到什么新鲜事,也跟崔老师分享一下!”

说完,我就上楼去了。站在楼上,我偷偷看着小姚。他呀,不一会儿,脚就站酸了,只见他从左脚换到右脚,又从右脚换到左脚,最后这傻小子终于“啪啪啪”地跑上来了。我装模作样地问:“看够了?跟我说说,到底是什么让你特别感兴趣呀?”

小姚终于平静下来,摇摇头说:“其实……没有,只是当时有点生气……”“为什么生气呢?”我问道。“被留在那儿,不开心。”小姚低头说。“那为什么会被老师留在那儿呢?”我的问话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他不好意思地说:“一路走,一路和大宇说得很起劲儿……”

“那以后准备怎么办?”我又问道。小姚说:“排好队,保持安静。”

“你能明白就好了!”我摸摸小姚的头,他终于开心地往校门口跑去。

可是,第二天,小姚的脾气又爆发了。起因是中午饭菜里有一块大排,小宬打完饭,走进教室就叫道:“我盆里的这块大排谁要?”小姚顺口就说:“我要!”

等大排从小宬的饭盆转移到小姚的饭盆里时,小姚又反悔了——因为这块大排上几乎都是肥肉。当他想要退回这份“馈赠”时,小宬捂着饭盒就是不肯要。这时,小姚用手拎着这块大排,在教室里跺着脚大闹了起来:“我不要,我不要,你拿回去!你给我快点拿回去!”

我一走进教室,就看见小姚一个人唱大戏般地闹腾,便提醒他,不要的肉可以扔进泔脚桶。可他充耳不闻,还是又叫又跳,直到有同学为他解围,帮他把那块不惹人爱的大排处理掉了。

几件事积累下来,让我觉得,应该要让这个孩子学习控制情绪,不能再看着他这么耍脾气了。

那天,正是周一的中午,要开楼层例会,我让小班干部管理班级。开完会后,我还没走到班级门口,就听见闹哄哄的声音。怎么了?发生什么事了?

我匆匆走进教室,小班干部立刻迎上来告状了:“老师,小姚又发脾气了!”原来,小姚和后面的孩子讲话,小班干部批评了他,他很不服气,辩驳道:“后面同学非要和我说话!不关我的事!”因为他这种态度,小班干部就记录下他的名字,小姚就开始发脾气了。他的大声嚷嚷,引得同学们议论纷纷。

我还没张嘴问小姚具体情况,小姚就怒气冲冲、带着哭腔大叫道:“不记别人,偏要记我,你们包庇!”他边说边哭边狠狠地摔着书,发泄自己的不满。看着他满脸泪水,一副很委屈的样子,我喊他到我办公室去,他没有理我,我再次提高音量:“小姚,你到我这儿来!”他以为我又要批评他,非常不情愿地跟上来。此时的他还是伤心地抽噎着,眼泪直往下流。他走到我跟前,我递上一张餐巾纸,微笑着说:“老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看来,你好像受到了很大的委屈。拿着,把眼泪擦干,把事情的前因后果讲一讲,或许班干部说得有些片面了,让我们共同分析分析出现的问题。”

他一边擦眼泪,一边哽咽着向我诉说:“当时,的确是后面同学先跟我说话的。我回过头去,看了他的作业,有一道题错了,我就忍不住告诉了他,结果被小班干部批评了。当时,我觉得只说我一个,班干部有点偏心眼,所以很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