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微博反腐及其规范化研究
5894600000004

第4章 导论(3)

二、国内研究现状及评价

最近几年关于微博反腐的事件不断发生,导致一些问题官员被迅速曝光于大庭广众之下,往往是落个丢官丢职、名誉扫地、锒铛入狱的结局,正因为微博反腐的巨大威力,吸引了许多国内学者对此问题的关注。从作品数量上看近两年有井喷之势,大量关于微博反腐的文章出现。从学术研究的主要内容上看,目前学术界主要围绕微博反腐的作用、微博反腐存在的问题、微博民意的代表性以及完善微博反腐的宏观建议等方面展开论述。

对微博反腐作用的研究

目前学术界主要从微博在公民政治参与中发挥的作用和微博反腐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两个角度展开论述。

首先,对微博在公民政治参与中所发挥的作用研究综述。文艳认为微博为公民的政治参与提供了全新的手段和渠道,正成为推动政民网络互动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网络施政与网络问政的一次伟大尝试。[4]姜胜洪认为微博的出现为民众提供了更为宽松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激发了我国民众对公权力与社会事务的监督热情,对干部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5]傅林达认为日益崛起的微博正在极大拓展着公民言说的自由空间,引导公民基于共同生活秩序的美好想象而主动发声,培养着公民用主动的态度参与国家宪政的民主习惯。[6]丁琳认为微博的高效互动打破了权威机构的话语垄断,将受众从反馈的弱势地位上升为交流层面的人人平等,构建了一个相对民主的公共空间。[7]胡泳认为正是微博等互联网工具使得公众有了对公共事务进行评论、交换意见、形成舆论的场所。[8]

其次,对微博反腐在反腐倡廉建设中的作用研究综述。董颖认为微博反腐的参与性、社会性、公开性,能有效补充党和国家机关内部自我监督的不足。[9]黄日涵认为微博的出现让官员们生活在了一个玻璃门里,所作所为在很大程度上被广大网民所监督,微博的出现对官员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10]严州夫认为除了普通网民通过微博揭露身边的腐败行为,社会各界包括明星、名人、官员以及党政机关、公检法机关,也都通过微博反腐防腐,进一步推动了微博的反腐步伐。[11]肖娟认为微博为民众提供了披露实事的平台成为了反腐曝光的利器。[12]江德斌认为微博已成为网友和政府部门获取信息的重要来源之一,也已经在反腐败斗争中崭露头角,显示出特有的威力。[13]

对微博反腐存在问题的研究

施小静认为微博反腐存在信息泛滥引发谣言,网民言论及意向表达缺乏理性,缺乏有效的法律规范和网络监管手段等弊端。[14]张俊睿认为微博反腐存在微博暴力频繁出现,虚假信息泛滥以及微博“绑架”媒体、煽动民愤、干涉司法公正等负面效应。[15]肖娟认为微博存在信息碎片化传播,信息真假难辨,成为网络暴力的主战场等问题。[16]此外,刘丹丹,黄艳,郭奔胜,于艳,王世谊,刘铁,叶敏等学者分别分析了微博问政以及网络反腐等与微博反腐相近似概念的问题与弊端,从中能够找到微博反腐同样面临的一些问题。

对微博民意代表性的研究

肖榕认为由于网民的年轻化、城镇化导致网民言论的代表性不足,因此可以推断参与微博反腐的人也同样存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17]魏明涛、徐长安通过列举了各不同职业的网民的人数比例分析了网络民意与现实民意之间的差距,认为青年学生、机关干部、企业白领蓝领、知识分子是网民的主体,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网民占网民总数的25%以上,这说明目前我国上网主体以经济条件良好、知识背景不错为特征,这就使不具备上网经济和知识条件的广大农民排除在网络民意之外,同样这也是微博民意的一个特点。[18]叶敏认为网络民意的代表性只限于政治热心又能上的起网的少数群体,与真正的民意相比存在代表性不足的问题。[19]刘序明认为网络监督主体存在地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中东与西部地区发展不平衡),年龄结构与收入结构发展不平衡,知识结构和职业结构不平衡等问题,这降低了网络民意的普遍代表性。[20]马慧茹认为,网民的结构性问题、虚拟性、匿名性导致的交往理性的削弱,从众现象、市场化的价值选择机制等都构成了表面化的网络民意与社会真实民意的差别,使网络民意的真实强度降低。[21]樊纲认为网民不能以民意代表自居,政府不能仅以网上的舆论来左右自己的政策。此外也有人提出了不同的意见,有人提出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比互联网更能代表民意的平台,认为如果网络民意都不能代表广泛民意,那除此之外的任何个人、任何精英、任何团体、任何平台,其代表的民意的广泛性更应受到质疑。张淑华认为网络民意是媒体民意中“民”数最多、含义最接近的一种,随着网络的普及,网民结构也将更趋于合理。

对完善微博反腐的宏观建议的研究

涂永珍认为应确定微博用户实名制或身份证制,明确人肉搜索的合法与非法界限,微博运营商要建立健全用户信息安全管理制度,明确网络反腐管理机构及其职责等四个方面展开努力。[22]凌一览认为政府积极“织微博”,微博重规划,博友投票看绩效三方面完善微博反腐工作。[23]张文凤认为要从转变官员理念,利用微博开展工作;科学管理微博,提高微博反腐的针对性;注重正面引导,提高“博主”的道德素质;开通官方微博,加大政府信息的透明度等方面下手。[24]王同武认为要依靠网络建立廉政文化体系,做好反腐建设中的思想引导,加强制度建设,设置可行的反腐流程,注重法律规章建设。[25]杜治洲,张阳阳认为应该制定微博反腐的规章制度使其法制化、规范化,科学设计反腐流程建立微博反腐信息库,深化对微博反腐的认识推动信息公开,实行微博实名制正确引导网络舆论。[26]施小静认为要转变传统观念正确对待微博,建立健全微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微博道德建设提高博主法律意识,加大政府信息公开的透明度,开发网络监管技术。[27]严州夫认为应加强微博道德建设,完善微博法律法规,强化网站“把关”职责,积极提倡微博实名制。[28]此外,何韬,魏明涛,徐长安,刘铁,苏青场,杨新红,何永刚,于艳,肖榕,黄艳,郭奔胜,刘丹丹等学者从人肉搜索、网络反腐、微博问政等不同的角度提出相应的完善对策,其中不乏对微博反腐建设的有益借鉴。

纵观上述关于微博反腐的研究,可谓成果颇丰,很多学者都给出了自己对微博反腐的理解,展开了细致的分析,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规范的对策。但从总体上开,我国目前对微博反腐的研究仍处于初级阶段,对规范微博反腐行为的实践更是处于探索阶段。首先,各位学者对微博反腐的定义有些狭窄,简单地认为微博反腐就只是微博对腐败的曝光和揭露,这就忽略了微博在腐败预防、清廉教育、培养廉洁文化以及推进民众参与反腐等方面所发挥的作用。其次,各位学者在具体的对策方面往往只是给出了大致方向,没有进行深入的论述,许多给出的对策并没有明确各方责任与权限,缺乏现实的操作性。再次,相对于迅速发展的网络技术和网民数量来说,我国的网络立法明显滞后,对微博反腐来说没有全国性的专门法律对其进行规范,这就导致很多问题没有法律依据,只能从道德的层面去衡量是非对错。在充分借鉴和参考国内外有关学者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作者本人对微博反腐的观察与思考,提出了对微博反腐新的理解与感悟,以希望为有效规范我国的微博反腐行为提供一种可视性的对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