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牡丹亭(汤显祖戏曲全集)
6195400000008

第8章 第四出 腐叹

【双劝酒】(末扮老儒上)灯窗苦吟,寒酸撒吞[1]。科场苦禁,蹉跎直恁[2]!可怜辜负看书心。吼儿病年来迸侵[3]。

“咳嗽病多疏酒盏,村童俸薄减厨烟[4]。争知天上无人住,吊下春愁鹤发仙[5]。”自家南安府儒学生员陈最良[6],表字伯粹[7]。祖父行医。小子自幼习儒。十二岁进学,超增补廪[8]。观场一十五次[9]。不幸前任宗师[10],考居劣等停廪。兼且两年失馆[11],衣食单薄。这些后生都顺口叫我“陈绝粮”[12]。因我医、卜、地理[13],所事皆知,又改我表字伯粹做“百杂碎”。明年是第六个旬头,也不想甚的了。有个祖父药店,依然开张在此。“儒变医,菜变齑”[14],这都不在话下。昨日听见本府杜太守,有个小姐,要请先生。好些奔竞的钻去。他可为甚的?乡邦好说话[15],一也;通关节[16],二也;撞太岁[17],三也;穿他门子管家[18],改窜文卷,四也;别处吹嘘进身[19],五也;下头官儿怕他,六也;家里骗人,七也。为此七事,没了头要去[20]。他们都不知官衙,可是好踏的!况且女学生一发难教,轻不得,重不得。倘然间体面有些不尊[21],啼不得,笑不得。似我老人家罢了。“正是有书遮老眼,不妨无药散闲愁。”(丑扮府学老门子上[22])“天下秀才穷到底,学中门子老成精。”(见介)陈斋长报喜[23]。(末)何喜?(丑)杜太爷要请个先生教小姐,掌教老爷开了十数名去都不中[24],说要老成的。我去掌教老爷处禀上了你,太爷有请帖在此。(末)“人之患在好为人师[25]。”(丑)是人之饭[26],有得你吃哩。(末)这等便行。(行介)

【洞仙歌】(末)咱头巾破了修,靴头绽了兜[27]。(丑)你坐老斋头,衫襟没了后头。(合)砚水漱净口,去承官饭溲[28],剔牙杖敢黄齑臭[29]。

【前腔】(丑)咱门儿寻事头,你斋长干罢休[30]?(末)要我谢酬,知那里留不留?(合)不论端阳九,但逢出府游,则捻着衫儿袖[31]。

(丑)望见府门了。

(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李商隐 (末)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

(丑)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馀 (合)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32]

评析:

腐叹,感叹失意。本出剧情是:老秀才陈最良感叹自己科场失意,家境贫寒,年迈多病,虽然精通医术、风水、占卜,却仅可糊口,闲居在家,与仕途无缘。忽闻杜太守聘请他做私塾先生,这使他喜出望外,一时间手足无措。

陈最良在剧中是一个迂腐不堪、成事不足却败事有余之人。他“观场一十五次”,却无任何建树,只能以教书度日,弄得衣食单薄,被人戏称为“陈绝粮”。“天下秀才穷到底,学中门子老成精”——这对陈最良可谓是不无刻薄的讽刺。可偏偏杜宝却称陈最良是“饱学”之人,并诚请他来做丽娘的老师。

在《牡丹亭》全剧中,直接描写陈最良的有八出戏:第四出《腐叹》、第五出《延师》、第七出《闺塾》、第十八出《诊祟》、第三十四出《诇药》、第三十七出《骇变》、第四十五出《寇间》、第四十七出《围释》。间接写到陈最良的还有第九出《肃苑》、第二十出《闹殇》、第二十二出《旅寄》、第三十六出《婚走》等关目。陈最良的形象是其他人物无法替代的,他的每次出场都是关系到情节发展的重要阶段,从而使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更加激烈,也使情节更富有典型性和戏剧性。在以后的评析中,我们会逐渐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解读。

本出的下场诗对陈最良作了进一步地刻画:“(丑)世间荣乐本逡巡,(末)谁睬髭须白似银?(丑)风流太守容闲坐,(合)便有无边求福人。”陈最良年过半百,困倒科场,生活捉襟见肘,没料会得到杜宝的延聘。这首下场诗刻画出陈最良此时悲喜交加的复杂心态,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

《牡丹亭》中作为下场诗的集唐诗均是七言,不仅形式整饬,而且格律协调,音韵和谐。徐扶明先生说《牡丹亭》中的集唐诗“集成自甚工切”(《汤显祖与〈牡丹亭〉》),徐朔方先生则云:“诗句却同剧情吻合无间,好像那些唐代诗人特地为他预先撰写一样。”(《汤显祖全集·前言》)

注释:

[1]寒酸撒吞:寒酸,指读书人穷苦之窘态。撒吞,宋元俗语,装呆卖傻。

[2]“科场苦禁”二句:指科举考试失败,未能考取举人,难以忍受这般失意,竟然如此虚度光阴。禁,禁受,抑止的意思。蹉跎,虚度光阴。直恁(nèn),竟然如此。

[3]吼儿病年来迸侵:哮喘病年来反复发作。吼儿病,指哮喘病。

[4]“咳嗽”二句:指因疾病、俸禄微薄而伙食降减。“酒盏”、“厨烟”代指酒食。

[5]“争知”二句:唐陆龟蒙《自遣》:“争知天上无人住,亦有春愁鹤发翁。”争知,怎知。鹤发仙,白发仙人,此指老人,陈最良自喻。

[6]儒学生员:旧时各府、州、县所设立的学堂叫“儒学”,隶属于本府、州、县学的儒生是生员,通称“秀才”。

[7]表字:又叫“字”。中国古时人们认为需另取一个“字”来供社会交往时使用,即“凡人相敬而呼,必称其表德之字”。如孔丘字仲尼,司马迁字子长,李白字太白。本剧中的陈最良字伯粹。

[8]超增补廪(lǐn):生员有定额,名额内由政府供给膳食的叫廪膳生员。名额外增加的叫增广生员。增廪生成绩属优等,补入廪生的名额内,这就是超增补禀。廪生考试成绩属劣等,就停止供给膳食,叫做“停廪”。

[9]观场:参加考试,这里指乡试。乡试三年一次,观场十五次,计四十五年。

[10]宗师:科举时代对主持一省考试的学政或学道的尊称。

[11]失馆:失去坐馆教书的机会。馆,馆地、学馆,从事教书工作的地方。

[12]陈绝粮:后生们用孔子“在陈绝粮”(见《论语·卫灵公》)调侃陈最良。

[13]地理:指风水。《易·系辞》:“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

[14]“儒变医”二句:儒生成了郎中,蔬菜成了腌菜。比喻生境越来越糟。齑(jī),酸菜、腌菜,借指贫穷。

[15]乡邦好说话:指本乡的好讲话。乡邦,同乡人。以下“七事”指在杜府做先生的好处。

[16]通关节:打通关节,指暗中行贿、勾通官吏之事。唐苏鹗《杜阳杂编》:“瑶英善为巧媚,载惑之,怠于庶务,而瑶英之父曰宗本,兄曰从义,与赵娟递相出入,以构贿赂,号为关节。”

[17]撞太岁:依托官府力量,以赚他人财物。明陆容《菽园杂记》卷十四:“京师有勾结官府,讹诈人财物者,名撞太岁。”

[18]穿他门子管家:穿,串通。门子,州县长官的贴身仆役。管家,为头管事的奴仆。

[19]别处吹嘘进身:在别处吹嘘自己的经历,以求一官半职。进身,指入仕做官。

[20]没了头要去:拼了命也要去争取这个机会。

[21]不尊:尊,尊重,尊奉。此指不尊重老师。本剧第五出《延师》:“有不尊的所在,打丫头。”与此意相同。

[22]丑:中国传统戏曲角色,大多扮演风趣幽默的喜剧人物,也有扮演奸诈丑恶、品性不端的反面人物。府学,古代官办的教育机构。门子,旧时在官衙中侍候官员的差役,这里指府学中的杂役。

[23]斋长:古代学校职事名,学校一般分斋教学,每斋学生约三十人,置斋长一名。

[24]掌教老爷:府学的教官,即教授。

[25]人之患在好为人师:《孟子·离娄上》:“人之忌,在好为人师。”

[26]人之饭:即“人之患”,此处是对陈最良的调侃。

[27]头巾:明清时读书人戴的儒巾叫“头巾”。绽了兜:破了兜再缝补起来。

[28]饭溲:饭发酸变质叫“馊”,“溲”为借用。

[29]剔牙杖敢黄齑(jī)臭:意思是初到官府吃饭,饭后剔牙,牙签上害怕留有先前吃过的咸菜的臭味。剔牙杖,牙签。敢,恐怕。

[30]“咱门”二句:我做门子的替你找到了差使,你难道不酬谢我就算了不成?

[31]端阳九:端阳(农历五月初五日)和重阳(农历九月初九)这两个节日。旧时在这两个节日,要给塾师请酒、送礼。门子的意思是到时请陈最良“捻着衫儿袖”,以便带点东西出来答谢他。

[32]世间荣乐本逡巡:李商隐《春日寄怀》:“世间荣落重逡巡,我独丘园坐四春。纵使有花兼有月,可堪无酒又无人。”逡巡,来去不定。

谁睬髭须白似银:曹唐《羽林贾中丞》:“铁马惯牵邀上客,金鱼多解乞佳人。胸中别有安边计,谁睬髭须白似银。”

风流太守容闲坐:朱庆馀《湖州韩使君置宴》:“老大成名仍足病,纵听丝竹也无欢。高情太守容闲坐,借与青山尽日看。”

便有无边求福人:韩愈《题木居士二首》之一:“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