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中国模式研究(解析)
6525900000003

第3章 引言(2)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方面,连续30多年高速发展,保持了近10%的年平均增长率,特别是“十一五”期间,中国率先走出了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的困扰,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1.2%,2010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8万亿元,经济总规模仅次于美国;财政收入增长到8.31万亿元,国家宏观调控能力大大增强;对外贸易总额达到2.97万亿美元,开放型经济水平快速提升,国际地位稳步提高;2011年3月,中国外汇储备突破3万亿美元,成为世界上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政治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人民当家作主、安居乐业,内部团结、和谐、稳定、充满活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稳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展现出美好前景。思想文化和道德建设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根深叶茂,文化市场繁荣兴旺,在各行各业深入开展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持之以恒、社会主义荣辱观深入人心。社会组织管理方面,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明显改善,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成功抗击了2003年爆发的“非典”,全国上下一心成功支援了2008年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后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科学技术方面,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超级计算机等前沿科技实现重大突破,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008中国成功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2009年,“嫦娥1号”奔向月球,圆满完成任务;2010年,中国计算机运算速度世界第一(2011年又被日本超越);近几年中国实现高速铁路技术世界领先、高速铁路建设世界第一;2011年4月,中国公布雄心勃勃的太空计划,向全球华人征集空间站的名字。2011年9月,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发射圆满成功,并与神舟八号成功交会对接,为下一步研制建设载人空间站积累经验。军事方面,中国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09年建国60周年大庆阅兵式上,多种先进武器闪亮登场;2010年1月,中国成功拦截一颗在轨卫星;2010年,J-20隐形战机悄悄撩开面纱,到2011年8月,J-20隐形战机先后20多次成功试飞;2011年年初,中国建造航母的消息开始传得沸沸扬扬,到2011年8月,中国航母试航并圆满完成预定任务。外交方面,中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在中国的积极推动下,“上海合作组织”、以中国海南为会址的“博鳌亚洲论坛”和“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有力提升南南合作”和促进世界“多极化”的杠杆。同时,也积极探索了一条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友好合作的途径,为世界各国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实现合作共赢展现出光明前景。[6]2011年,欧美发达国家还处在金融危机的阴影之下,中国开始实施“十二五”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昂首阔步向新的目标迈进。这些辉煌成就,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展现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力量,极大地增强了中国各族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与中国的发展相对照,西方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发生了比较严重的经济和社会方面的问题:近年来欧盟的发展产生了诸多问题,多个成员国发生金融危机,到2011年9月仍未平息;近几年,法国巴黎多次发生了大规模的罢工和社会骚乱事件;2011年,英国伦敦先后发生了严重的“窃听门”事件和社会骚乱事件。美国的发展也出现了明显的不稳定现象,2007年发生的次贷危机直接引发了2008年的世界金融危机,2011年7、8月间发生的债务危机充分反映出西方民主的本质,标准普尔下调美国主权信用等级,使美国的国家形象倍受打击;2011年9-10月发生的较大规模的“反华尔街”示威活动,更让人看到了美国内部的躁动不安。[7]日本的发展停滞不前,2011年5月由地震引发的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让全世界质疑日本政府和企业的诚信和能力。亚洲“四小龙”更是今非昔比,在经济全球化的历史大潮中,没有一条“小龙”能腾云驾雾、呼风唤雨。就是当红的“金砖四国”中的其他三国的发展,也难以与中国的发展相比较。

所有这些,让世界真正看到了一个和平崛起的中国。

2011年3月22日英国《金融时报》发表该报首席经济评论员马丁·沃尔夫的文章:中国应该如何“统治世界”。作者认为,30多年来,中国一直在颂扬“改革开放”。其结果不仅是一个新经济超级大国实现了崛起,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一体化程度也很高。当前的问题在于,中国应如何使用本国的影响力。作者的观点是,“中国取得了巨大成就,而今要对全球体制负起责任。”作者认为,“中国最根本的利益是在全球维持稳定、和平合作性的政治和经济环境。只有在这样的世界里,中国经济才有望实现快速和可持续发展。中国如何实现它的目标呢?大体上讲,上策是进一步发展一套有规则可依的、基于制度的全球体系”。[8]2011年3月28日,英国皇家学会公布报告,2004年至2008年间,中国科研论文数量跃居世界第二(占总数的10.2%),仅次于美国。并称这是中国迅速崛起的新信号。法新社、路透社、英国《卫报》网站、英国广播公司网站等媒体在3月28日迅速作了报道。英国广播公司网站的报道题目是:中国两年后“将在科研论文方面超过美国”。[9]

中国得到了什么法宝,使之如此势不可当呢?在这种持续高速发展的背后,隐藏着什么问题甚至危机需要及早解决或防范呢?

这是值得深入探究的问题。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模式问题研究在国内外变得异乎寻常地热乎起来。

外国人从不同角度研究中国模式问题。但是,由于社会制度、历史文化背景、价值观和语言能力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他们很难真正把握中国模式问题的实质。

中国人自己也开始研究中国模式问题。但是,或许是出于某种政治上和发展谋略上的考虑,我们自己在中国模式问题上也是含糊其辞,似乎也很难或者不想真正把中国模式问题的实质说清楚。

中国模式问题如此奇妙!

本人试图打破这种思维方式上的困惑。通过本书,从理论层面对中国模式问题作一全景式深入探析。

注释:

[1]参阅《参考消息》2010年2月19日第3版。

[2]参阅《参考消息》2010年9月21日第16版。

[3]参阅《参考消息》2010年11月23日第16版。

[4]参阅《参考消息》2011年3月23日第14版。

[5]据新华社电,世界经济论坛,《2011-2012全球竞争力报告》,搜狐网2011年9月8日综合新闻。

[6]参阅2011年4月15日《人民日报》第1版;2011年4月15日《参考消息》第11版。

[7]参阅搜狐网2011年9月19日和10月10日新闻。

[8]参阅《参考消息》2011年3月24日第14版。

[9]参阅《参考消息》2011年3月30日第1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