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民富论:创造企业的基本规律(修订版)
6541300000008

第8章 面对创业大潮我们拥有和缺少的(2)

以往的经济学,不论是宏观还是微观都没有专门研究个人或民间的创业投资。宏观是以国家这个整体为对象。微观对经济的考察是以经济或企业的存在作为既定条件。即使是微观经济学的近邻——管理学也是以管理的对象——企业存在为前提。经济好比人体,单个的企业就是经济的细胞,细胞是怎样产生的呢?它产生的条件、过程是什么?它的产生有没有内在规律?没有哪个学科或经济学的哪个分支研究过这个问题。创业,显然是个不容忽略的问题,真的没人提出系统的理论吗?那好,让我们检索以往经济学是在何种意义上谈论投资和创业的。

微观经济学研究资本性质,很少涉及投资与创业问题。微观经济学经常谈论的是资本,很少使用投资概念,几乎没有创业概念,如:

——资本本质是什么?是投入再生产中用以获得利润的那部分财富,是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资本来源在哪里?来源于勤劳节俭,来源于血腥暴力。

——资本与财富的关系怎样?扩大再生产,用资本推动劳动以增加财富。

——资本怎样构成?资本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其价值转移是一次或多次的。

——资本是如何运动的?在过程中表现为不同阶段和形态,进而资本周转速度与资本使用数量相关。

微观经济学在研究价值、分配、生产要素、再生产等经济范畴时也涉及资本,但很少讲投资,从未谈创业。

宏观经济学以国家为对象,不涉及单个经济产生的问题,它站在国家角度研究投资。在经济行为的相互作用中,在国家政策的相互关系中研究投资,如:

——投资与GDP增长。GDP的增长与投资增加两个变量是相关的,高投资引起高增长。为了提高未来生产率就要把更多现期资源投资于资本的生产,把GDP的相当部分用于投资。

——投资与储蓄。资源是稀缺的,要把更多资源用于资本的生产,必须减少现期物品与劳务的消费,把更多的现期收入储蓄起来。政府可以多方影响和鼓励储蓄以影响投资。

——投资与金融体系。金融体系连接投资与储蓄,使一部分人的储蓄与另一部分人的投资相匹配。金融体系通过其中介机构(银行和基金)、金融市场(债券和股票),共同协调储蓄与投资。

——投资与利率。利率是调整资金供求平衡的价格。利率提高,可贷资本需求下降,同时可贷资本供给上升。利率保证了那些想储蓄的人的资金供给与那些想投资的人的资金需求之间的平衡。

——投资与税收。税收优惠能激励企业投资,改变资金需求,结果利率上升而储蓄更多。修改税法如所得税,会鼓励更多储蓄,使利率下降和投资增加。

——投资与财政政策。经济萎缩是有效需求不足,刺激或扩大需求的办法之一是政府投资,通过发行国债转化为投资,以刺激需求进而刺激投资。

——投资与赤字预算。储蓄中有公共储蓄,赤字代表这部分储蓄的减少,即这部分钱用于购买了。它一方面刺激需求,同时可能影响利率上升,挤出投资,降低经济增长率。

——投资与通货的胀与缩。通货膨胀是向货币持有者征税,侵蚀货币价值,货币购买力的提高和购物置业的心理会促进投资。通货萎缩使货币持有者赚钱,使债务利润等不真实,使人们不愿投资。

上述对经济学在投资问题上点到为止的检索证明:微观经济学,或19世纪30年代以前的经济学,仅仅是从对资本性质的研究上涉及了投资。宏观经济学以国家为对象,分析投资与其他经济行为和经济政策的相互影响,都没有涉及个体的产业投资问题,更没有提及创业问题。比方说,投资是一个鸡蛋,面对它,微观经济学家告诉我们它是什么,宏观经济学家介绍它与牛奶和大米的关系,而创业投资理论应该讲清楚它是怎样变成小鸡的。

在与企业有关的大量书籍中,极少涉及创业投资。改革开放几十年来与经济有关的出版物,有六种可以用铺天盖地来形容:政治经济学、企业管理、股票投资、成功激励、企业家访谈、与经济和企业相关的舶来品。在这铺天盖地的六类出版物中,凡是冠以投资名目的几乎都是讲股票,很少一些涉及保险、基金、房地产之类。投资的概念几乎被股票置换掉了。在引进的管理类书籍中,在知名企业家的访谈中,从现代企业管理的角度,从做企业的经验与感受的角度,有意无意地触及了产业投资问题。其中不乏有价值的思想火花,但谈不上系统性与理论性。当然,与经济与企业有关的书籍不止上述六类,还有冠以经商名目的计谋、要诀、宝典、密码、指南。冠以发财名目的招数、绝招、高招、奇招、炼金术、赚钱术、发财术。还有就是教你如何做老板,教你怎样成为百万富翁,教你怎样具备企业家的素质,告诉你成功的关键……通常都不涉及创业投资这样沉重而艰难的话题。直接冠以创业名目的书籍与教材,是企业管理内容的选编,创业概念的研究和想象中与创业有关联的问题,没有涉及创业过程与本质,是站在“创造企业的真实过程”之外谈创业。

然而,面对世纪性的创业浪潮,人们需要有实用价值的理论来指导,需要用正确的理论来武装,需要知道深藏在创业过程中的某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增加自觉性;减少失败的因素,增加成功的可能。这样的理论不可能在书斋里和学院的围墙里产生,只能以长期的创业实践所获得的丰富经验和感悟为思想材料,通过有思维与概括力的头脑,才可能产生。

三、让生命之火在追逐梦想中燃烧,实现最精彩的自主人生

创业,是最富激情的事业,是最精彩的人生。投身于创业的感觉只有初恋能与之相比。

什么是幸福?这个题目太大太玄我不敢问津。但有一点确凿无疑:自由可能不是幸福的全部,但幸福中绝对不可能没有自由。不是说“若为自由故”,生命和爱情都可以不要吗?刑罚的威慑不也正在于它剥夺人的自由吗?自由的重要可以这样理解:生命是由时间构成的,能按自己的意志支配时间——生命属于你自己,否则生命就不属于你,你就没命。故:自由=生命。

从小开始上学、放学、写作业,考试、升学、毕业,一路小跑。毕业了,两点一线的运动结束了,你迷茫了。迷茫中是否可曾想到:你自由了,把生命交给别人支配的日子结束了。你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选择人生的路,可以自由到支配你生命的分分秒秒。你可以尽情放纵你的思绪去梦想,去幻想,去狂想。多少精彩的人生,多少辉煌的业绩,不都源于一个梦想吗?而自由——掌握由时间构成的生命的自由,则是一切梦想得以变为现实的最最重要的条件。

工作为了什么?生活。生活为了什么?快乐。什么是快乐?吃好的,穿好的,旅游,做爱。经验告诉人们,所有带有享乐性的行为带给人的快乐感觉都是短暂的。快乐的最大值恰恰是在完全满足的前一点,经济学叫边际效用价值论。感官的快乐转瞬即逝,它远远无法构成生活的全部。那么,快乐应该是什么呢?应该是追求快乐的过程,追求快乐的过程是人生的快乐。如果这个过程是你喜欢的,那么它是快乐的,再如果这个过程中实现了你自己的利益,那么它是非常快乐的。一句话,为你的理想或目标做你喜欢的事是人生的快乐。这样的快乐在哪里?

当然,独立开创一项事业、支撑一个门户是很不容易的。挫折失败是几乎必定会碰到的。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你起步了,站住脚了,发展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你的意志坚韧了,信心增强了,精神世界充实了。正是在这一过程中,你有了做人的尊严和魅力,有了独立的人格,饱尝了为理想奋斗的快乐。即便是有幸遭遇失败,你会发现:失败是一种资格。任何失败都是折腾一通后的阶段性结果,能失败不是资格吗?对过去,它证明你是有些能量的,至少非碌碌无为的平庸之辈。对未来,它是继续前进的新起点、新水平、新高度。相反,没有苦难的人生是不完整的人生,没有遭遇挫折的人生是没有底气没有后劲的人生,是没有机会理解社会、没有资格谈论社会的人生。若干年后你会发现:“没有失败的人生,是人生的最大失败。”

当你一旦迈出一步,你就会发现,不论设计得多么完善,大部分计划是不切实际的;不论你有多么丰富的知识,立马就会吃惊地发现自己的贫乏;不论你有多么充沛的精力,你很快便会感觉不够。创业一定能激发出你全部的潜能,锻炼你方方面面的才干。一旦命运操在自己手中,朝着你选择的目标前进,生命之火就会燃烧——燃烧集中在一个点——在一个点上燃烧:火花喷舞,光芒四射。

在没有猫的日子里

有一只第一次出洞的老鼠,它觉得世界好大。它想吃,它想玩,它想尝试这个世界所有有趣的事物。可是,它遇见一只猫。于是,老鼠拼命地跑,猫在后面追。跑呀跑,追呀追。

终于有一天,老鼠再也不想跑了,停下来闭上眼睛等待猫爪的来临。这时,它却听到猫说:“你走吧,我只是想告诉你,后面的路再也没有猫追你了。”猫说完走了。老鼠站在那里,好像明白了什么。

在没有猫的日子里,它一定会迈出第一步。

重要结论

创业,是21世纪中国的大趋势。这是由中国现状和目标决定的。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百年梦想,现状是三大矛盾的存在。梦想与现实中间必然是以民间为主体的创业活动。这是一个浪潮,它涌起的端倪已初现,澎湃的条件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