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固原史话
6737600000008

第8章 胡马啸啸关山月——西汉的移民戍边和抗击匈奴

一、汉王朝徙民实边

秦末,楚汉相争,秦王朝徙边戍守的士卒,纷纷离去,边防松弛,匈奴冒顿单于指挥30万骑兵乘机进攻,将其领地扩展到河南地。汉高祖七年(前200年),刘邦亲率30万大军北伐匈奴,为匈奴所败。此后至汉文帝时,均采用“和亲”政策,并伴之以厚礼,但仍阻止不了匈奴的攻掠。

汉文帝时,边警日至。为了边境安全,汉朝廷将移民实边作为巩固国防,加快边疆开发的重要措施。晁错在《徙民实边议》中指出:与其遣将发卒以治塞,不如选常居者。这样的百姓,他们的田产家业、亲戚、朋友都在当地,利害相关,把他们组织起来,设寨立堡,是一支了不起的力量。朝廷将强行迁徙改为招募移民,用免罪和封爵的方法,鼓励到边地定居,并把发展畜牧业作为重点。“益造苑马以广用”,在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六郡建立饲养基地,“太仆牧师诸苑三十六所”分养马30万匹。经过充分准备,西汉朝廷有了和匈奴拒抗的经济实力。汉武帝继位,加紧移民步伐,扩大移民规模,元朔二年(前127年)募民徙朔方10万口,元狩四年(前119年)又将关中贫民徙陇西、北地、西河、上郡、会稽72.5五口。

次年,汉从北地郡分设安定郡,郡治高平(固原),辖21县,其中高平、乌氏、朝那、月支都在今固原境内。这些基层政权,统管移民和经济开发。移民时,朝廷统管农业劳动工具发放,生产技术的指导。在此期间冶铁业非常发达,元狩六年(前117年)实行盐铁官营后专门设置工匠制造农具,其耕耘下种的农具,都很轻巧。新式农具的成批生产,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了国家对生产工具的正常供应。在汉代农具中,铁犁是垦荒播种的主要农具。西吉县出土的汉代铁犁,长37厘米,宽36厘米,高12厘米,重6公斤,前低后高,中部凸起,下面扳平,平面和断面呈等腰三角形,后面有与木梨头相对接的銎。出土的铁铧平面呈V形,三角形半圆头,中起脊,两翼较尖,铧冠轻巧锋利。犁与铧配套。适用坡地使用的单向犁壁也推广使用,西吉出土的犁壁长38厘米,宽22至24厘米,重3.25公斤,犁菱形,相对一角钝形,犁壁正面光滑,背鼓一道棱线,顶有一穿孔,尾有带孔的鼻钮,可与铧对接。在出土的农具中还有铲、锄、镢和耒、铲、镰。

汉武帝还重申马复令,颁布新诏,百姓在边境养马,官司府贷给母马款,三年后归还,收取十分之一的利息。出现了“布帛充用,牛马成群,耕种有畜”,出行以骑代步的兴旺局面。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命将军卫青、李息出兵陇西,击败楼烦、白羊,收复河南地(河套),重筑朔方城郭,修复故秦蒙恬所筑堡塞。前121年(元狩二年),汉兵复出北地(平、固、庆地区),过居延(张掖境)、小月氏,西到祁连山(天山),匈奴浑邪王投降。从此金城(兰州)、河西、南山到盐泽,空无匈奴。北地、上郡、陇西就成了次边。汉武帝取得抗击匈奴的胜利之后,不仅实现了边疆和平,而且占据了水草丰茂的西北草场,夺得良马种畜,促进了养畜业的发展。“长城以南,滨塞之郡,马牛放纵。天水、陇西、北地、上郡、畜牧为天下饶”。

二、孙卬殉国封瓶侯

公元前166年冬,匈奴冒顿的儿子老上单于带领40万骑兵,侵入朝那萧关(今固原境内),杀汉北地郡都尉官孙卬,掳掠人畜甚多,直至今彭阳,并烧了汉朝的回中宫。匈奴的斥堠,已到雍州甘泉。汉文帝也无应敌长策,仅只防御而已。为了都城的安全,调配中尉周舍和郎中令张武,配备兵车千辆,骑兵10万,在长安城旁戒备;调昌侯卢卿到上郡(今延安一带),宁侯魏速到北地(平、固、庆灵等地区)、隆虑侯周灶到陇西,分别部署防御;又调张相如、董赤、栾布统率大军进击匈奴。匈奴老上单于在汉朝内地留驻一月多,见汉朝有了准备,撤兵返回,汉军仅只尾随敌兵出塞,不敢追击。自此以后数年,匈奴每年扰掠汉东至辽东,西迄陇西的大片土地。北地都尉孙卬奋起抗击匈奴“力战”而献身于朝那萧关之役,不但为汉朝组织反击匈奴赢得了时间,而且为汉朝的边郡将士作出了榜样。汉文帝有功必赏,封孙卬子孙单为瓶侯。在文帝封侯的28家中,瓶侯是唯一以当代军功受封的功臣之子。

三、张骞开辟丝绸路

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从西域归来,开通西域通道,史称“丝绸之路”。固原地处丝绸之路北道东段。其大致走向由西安沿泾河行至今乾县、永寿、泾川、平凉入宁夏境,过三关口20公里为瓦亭,折向北经青石嘴,开城至固原向北沿蔚茹河(清水河)经三营、黑城,向西北沿苋麻河谷过六盘山进入海原郑旗乡,经海原县城、西安州、干盐池进入甘肃界。

四、汉武六巡入秦中

为了巩固边防,向匈奴显示大汉王朝的强盛,自公元前112年至公元前88年的25年中,汉武帝曾六次出萧关,巡视边塞。元鼎五年(前112年)十月,汉武帝第一次出巡,随从人马数万骑,文武大臣随驾,大文学家司马迁也随行。他们登临崆峒山后,北出萧关,到达安定郡,又北上,进入河套“新秦中”。他看到这一带“千里无亭徼”,防务松弛,怒不可遏,便下令杀了北地郡太守及其下属官员。这次诛杀,朝野震动,各地郡县都加强了辖区的防务。元封四年(前107年)十月,汉武帝下令修通了回中道。汉武帝沿此道,循清水河谷大道,过安定、北地,又向东北巡视到河北乃县(今河北省涞水县北)返回。

太初元年(前104年)八月、太始四年(前93年)十二月,征和三年(前90年)正月、后元元年(前88年,汉武帝去世前一年)正月,汉武帝又先后四次北出萧关,巡视了安定郡和北地郡,每次都驻跸高平。征和三年,他还在高平接见了西胡月支(即月氏)国的使节,接受他们献上的珍兽和礼品。

五、光武两度伐隗嚣

西汉后期,兼并加剧,剥削加重,地方官吏乘机强抢豪夺,暴敛聚财。安定郡太守员属“五官掾张铺怀虎狼之心,贪污不轨,一郡之钱,尽入辅家”。残酷的剥削,使广大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奴隶。王莽托古改制,改高平为铺睦,乌氏为乌亭,月支为月顺。改制的社会更加动乱,加上从天凤六年(公元19年)至地皇三年(公元22年)的数年中,发生两次特大干旱,北部边疆,“千里无烟,无鸡犬狗吠之声”,民“人相食”,农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自西汉末,安定郡长期处于不安定状态。新莽、东汉交替之时,各地贵族豪强割地称王。安定郡治高平以南有隗嚣割据势力,以北卢芳联结匈奴,自立为汉帝,匈奴骑兵也曾一度驻安定。

成纪(今甘肃宁县西南)人隗嚣曾先后依附王莽、刘玄、公孙述和刘秀,随后又反叛他们,政治态度朝秦暮楚,反复无常。东汉初期,割据天水10余年。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二月,绿林起义军拥西汉宗室刘玄为皇帝,改年号为“更始”。隗嚣聘请平陵人方望为军师,打出“允承天道,兴辅刘宗”的旗号,编练军队,传檄四方,讨伐王莽。不久即聚兵10万,向东进军,杀死王莽的雍州牧陈庆,攻取安定郡(治高平,今固原)。安定大尹(郡守)、王莽之侄王向拒绝投降,隗嚣攻克安定城,杀死王向,安定人民纷纷外逃,躲避兵乱。同年九月,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被杀,隗嚣乘机挥兵攻占陇西、武都,并以天水为中心,建立起势力强大的割据政权。建武二年(26年)正月,光武帝刘秀派遣大司徒邓禹,率兵攻击赤眉起义军,屯军云阳(今陕西省淳化县西北),其驻守在旬邑(今陕西旬邑东北)的冯音、宗歆争权相攻,冯音杀宗歆后叛汉西向天水。这时陇右的隗嚣为了减轻刘秀部对自己的压力,亲自率兵阻击冯音,在高平(今固原)将其打败,并缴获全部辎重。邓禹为了感激隗嚣,便奏报朝廷,光武帝命隗嚣为征西大将军。这时,赤眉军向安定、北地挺进。隗嚣遣将杨广在安定乌氏、泾阳一带进行阻截。时逢大雪,天寒地冻,起义军缺少御寒衣物,许多人被冻死,使赤眉军受到严重创伤,不得不折而向东。建武六年(30年),隗嚣割据一方,举兵反汉。光武帝遣虎牙大将军盖延与隗嚣战于陇坻(今六盘山),战败。隗嚣乘胜派王元、行巡向东追击,在旬邑被汉将冯异所败。冯异乘胜向西追击,北地诸豪长耿定等叛隗嚣投降冯异。冯异进军义渠,被封北地郡太守。冯异又乘胜击败卢芳将贾宽,安定、北地、上郡等地投降,冯异兼领安定太守事宜,光武帝下令安定、北地诸郡与隗嚣有牵连者,除犯有殊死罪者外,一律赦免。

隗嚣谋反受挫,又投靠割据巴蜀的公孙述。建武七年,公孙述封隗嚣为宁朔王。隗嚣领步骑3万余人攻占安定,并派其部将、安定人高峻领万余人据守高平第一城(今固原)。在隗嚣未叛时,窦融在凉州与朝廷互通书信,往来皆经高平城。隗嚣叛汉,高峻据守高平城后,逾越陇山的道路中断。窦融因不知音信,派其弟窦友作为信使去略阳,仍取道高平,因无法通过,只好返回凉州,由另一位信使抵达略阳。建武八年春,光武帝为了荡平割据陇右的隗嚣势力,派中郎将来歙和祭遵领兵2000余人攻隗嚣。隗嚣扼守陇山交通要道。使王元守陇坻,巡行控扼番须口;派大将牛邯据守瓦亭(今固原县南瓦亭);派大将王孟扼守泾河源(今泾源县泾河源地)的谷道。隗嚣自率精锐数万进围略阳(甘肃省庄浪南)。闰四月,光武帝决定亲自征隗嚣,任命熟悉北地地形情势的马援参议军事,并命马援招降了坚守高平第一城的高峻,进占高平第一城,封高峻为“通路将军”、关内侯。这时,凉州牧窦融也率领河西走廊五郡太守及羌虏、小月氏等步骑数万,携带辎重车5000多辆,取道甘肃省景泰县东渡黄河,经海原县抵达高平,与刘秀会师,合击隗嚣军。诸路汉军会合后,即分数路进攻,由北向南,直逼天水。迫使隗嚣瓦亭守将牛邯归降,汉军遂即占领瓦亭,略阳门户洞开,略阳之围遂解。隗嚣10余万众看大势已去,不得不投降,隗嚣仅率妻儿奔逃西城(今天水市西南)。十月,公孙述派兵救援隗嚣,隗嚣军队又重新振作起来,高峻复又叛汉,重占高平。安定、北地、天水等地复为隗嚣所占。建武九年春,隗嚣死。隗嚣部将王元、周宗立隗嚣子隗纯为王,屯兵冀县、清水、略阳等地。此时,高峻自立山头,聚兵万余人于高平。八月,刘秀再次遣军西攻,汉将耿龠和来歙分兵攻取安定、北地诸营堡。高峻坚守高平第一城。武威太守梁统筹围攻,一年未攻克。不久,来歙等大破隗纯于洛门(今甘肃省冀县境内)。隗纯部将王元奔蜀,隗纯与周宗同时投降汉军。寇恂奉汉光武帝命令,到高平招降高峻。高峻派军师皇甫文出见,寇恂杀皇甫文,高峻惊恐,投降汉朝。隗纯平定,固原地区割据局面暂告结束。

六、梁统官拜成仪侯

在征讨隗嚣中,安定人梁统因功被封为成仪侯。

梁统(生卒年月不详),字仲字。安定郡乌氏县(今宁夏固原市境内)人。先祖梁益耳春秋时晋国大夫。高祖梁子都西汉间迁居安定。王莽篡权后,梁统在家乡任地方小官。淮阳王刘玄在长安(今陕西西安)继位,改年号更始。梁统归顺刘玄,于更始二年(公元24年)被封为中郎将,任酒泉(今甘肃酒泉)太守。赤眉军攻进长安,推翻更始政权。他与窦融及河西五郡太守们共同举兵宣布“保境”(实际上是割据),梁自任武威(今甘肃武威)太守。

建武五年(29年),河西各郡地方长官推派代表去京城洛阳“诣厥奉贡”,表示拥护光武帝。梁统被封为宣德将军。天水隗嚣叛汉,与四川割据政权刘表结伙发难。梁统率部跟随汉光武帝征讨。打败隗嚣后,被加封成义侯,仍然回任河西原官。建武十二年(36年),梁统被调到京城,改封高山侯,任太中大夫。

梁统“性刚毅而好法律”,任武威太守时,“严猛威行邻郡”,重用清廉官吏。担任京官后,仍然多次上书皇帝,阐明重刑法的必要性。他总结前汉的历史教训后认为:汉高祖至汉宣帝,之所以能实现民富国强,其原因就是法制较为完备。汉哀帝以后,因为朝纲废弛,国法不严,官吏贪污侵民,结果造成国衰民穷。他主张乱世施重典,以尽快稳定全国的局势,恢复经济,给人民以休养生息。梁统的主张受到多数大臣的反对,反对派们还联合起来把梁统排挤出朝廷,梁统被调到九江郡,死于任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