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默克尔新传:奋斗会让自己变的更强大
6773600000005

第5章 牧师家庭中走出的奋进少女(4)

默克尔在集体生活中的发言最能体现她的谨慎态度。她从来不喜欢当众讲话,因为母亲告诉她在一个对自己不利的环境中,少说话、多做事是保护自己最有效的方式。即使有时迫不得已地要发言,她也会细心组织语言,如果发现老师脸上有一丝不悦的表情,她都会终止发言。这种尽量少说话的处世方式让默克尔在学校中避免了许多麻烦,学校领导甚至有一段时间竟然忘记学校中还有这样一位身份特殊的学生,默克尔得以在这段时间和同学们平等地享受学校生活。

默克尔低调并不是因为她没有高调的资本,她从小学开始就是老师和同学眼中最优秀的学生。默克尔的运动和动手能力不好,但是自然科学对她来说简直再容易不过了,她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无论什么课程,她总是一学就会,甚至有时候还会抱怨课程的难度太低,满足不了她的要求。默克尔不但学习能力强,还非常勤奋,别的同学都不学习的时候,她还在静静地看书。自从学会阅读,默克尔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在图书馆度过的,她不仅读德语名著,还看俄语书籍,以至于她对俄国文学十分了解。

从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东德的孩子中大概只有10%的人能上高中,这些学生的人选并不是通过考试确定,而是学校领导和老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综合素质确定,政治因素也是其中一条重要标准。按照一般惯例,牧师家属是没有资格就读全州最好的高中的,然而,默克尔却打破了这项惯例,成绩优异、表现出色的她打动了学校领导和老师,她被破格安排在前10%的同学之内。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狂热的社会主义追随者能够让一个具有西德背景的、牧师家庭出身的学生上全州最好的学校,可想而知默克尔该有多优秀。

尽管默克尔的学习成绩异常优秀,频频获得老师的称赞和学校的各项荣誉。但是,默克尔依旧严格约束自己,从不狂妄、不自大。别人问她问题,她总是会尽心回答;同学们借阅她的参考书或笔记,她从来不会拒绝。因此,她和同班同学的关系非常好,甚至同学们还为她出谋划策:如果有人问她父亲是做什么的,她可以含糊不清地回答,使得“牧师”听起来像“司机”,以便使自己看起来不那么与众不同。

在学生时代,默克尔甚至没有谈过恋爱。有同学调侃她说:“她从那时候起就是CDU(民主联盟的缩写)的人,她是‘未接吻俱乐部’(首字母是DUC)的成员。”默克尔后来回忆说,她也曾有过懵懂的暗恋。但是一想到谈恋爱可能让她置身于麻烦之中,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低调的人总是谦卑地生活。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毛羽不丰的时候,要懂得让步;遭受不公平待遇的时候,要学会原谅;被别人冒犯时,要能够宽容。低调做人是赢取对手的资本,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能够参透“低调之道”的人是智慧的人。当取得成绩时,他能够学会感谢他人、与人分享,赢得他人的尊重和肯定。如果一个人习惯了恃才傲物,看不起别人,那么总有一天会独吞苦果!大度睿智地低调做人,有时比横眉冷对地高高在上更有助于问题的解决。

默克尔就是这样一个低调的学生,她谦卑、宽容、和善,严格要求自己,即使成绩再优秀,她也从来不愿意过多表现自己。在那样严峻的社会形势之下,默克尔的这种做法是明智的。因为对身份特殊的她来说,普通就是一种幸福。

【8.乖乖女唯一一次叛逆经历】

默克尔一直是非常听话懂事的乖乖女,很少有违背家长和老师意愿的行为。然而,她也有叛逆期,也曾做过一些出格的事情,不过,她懂得怎样保护自己,怎样保护同学们。所以,这些事情并没有让她和同学们受到很大伤害。

叛逆期是每个人成长中都会经历的一段特殊时期。在这段时间里,人开始脱离稚嫩、走向成熟,生理和心理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尽管长辈会对我们进行全面教育和无微不至的呵护,但是我们心中原始的焦虑和好奇还是会蠢蠢欲动。如何摆脱这种令人不安的情绪呢?我们往往会选择做一些怪异的行为去发泄。叛逆期就这样开始了。

在叛逆期,我们往往会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大多数情况下,这些事情都只会起到负面影响。我们仿佛是要用这些错误来宣誓我们已经长大,已经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此,叛逆期又是非常危险的成长阶段。许多人在叛逆期堕落、受到伤害、误入歧途。聪明的孩子总能很好地保护自己远离伤害。十多岁的默克尔进入了青春期,不安分的种子也开始在她心中萌芽。

默克尔所就读的学校仇视一切西德事物,穿西德衣服上学的同学是要被警告处分的。默克尔却偏偏要和学校对着干,但是聪明的她没有选择西德标志性服饰,而是常常穿一条剪了商标的牛仔裤。这让学校领导很不爽,按照他们的逻辑牛仔裤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服饰,而默克尔所穿的牛仔裤却没有产地。八年级的时候,默克尔和几位女同学对香烟产生了兴趣,学校越是管制吸烟,她们的好奇心就越浓。一天放学后,她和同学们到森林深处偷吸一位同学从家里带来的香烟,结果被森林管理人员发现,遭受了一顿臭骂。她们仍然很开心,因为她们终于知道身处云雾缭绕的烟气中是什么样的感受了,因为与生俱来的谨慎小心,默克尔的这些叛逆行为都是小打小闹。多年后,她回忆起青春期时,开玩笑地说:“进行些轻微的挑衅我觉得很有趣,可以释放心中的不满,避免患上胃溃疡。”

然而,在一件事情上,默克尔进行了全力的反抗。在这次反抗过程中,她也不忘聪明地保护自己和同学们,充分显示出其公关头脑。那是发生在1973年,默克尔升入大学前夕的事情。

20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之间的对决达到了高潮,两大阵营对决已经形成水火不相容的态势。1968年,越南共产党发生学潮事件,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一阵狂风暴雨。被美国和苏联两大阵营的领头羊所控制的西德和东德也不可避免地受到波及。西德在处理这件事情上非常暧昧,为了避免与两个超级大国发生正面冲突,西德在国际上的发言小心翼翼,始终保持中立状态。而狂热的民主德国却积极地支持越南共产党,并要求全体民众对越南共产党进行声援。

默克尔和她的同学对这种强制性的政策十分不满。因为一时没有波及到自己,他们也没有采取任何措施。1973年,默克尔和许多同学顺利地拿到了高中毕业证。按照惯例,学校会为他们操办一场毕业晚会,晚会节目由全校学生自由排练。升学事情办完之后,默克尔就开始和同学们为毕业晚会做准备。可是,在他们确定表演什么节目之后,民主德国政府出台了一项法令,要求民主德国所有学校的毕业晚会都改成声援越南共产党的文艺汇演,并且每个班级必须出一个节目。

这样强制无礼的政策让默克尔和同学们十分恼火。叛逆期的他们渴望自由,也能够为追求自由而做出一些疯狂的事情。于是,他们在班干部的带领下,集体罢演。卡斯纳牧师知道这件事之后,警告默克尔,你们全班有可能因此无法进入大学,就算你们现在已经拿到录取通知书也无济于事。除此之外,你们班还会被学校公开在广播中批评。

默克尔权衡利害之后,决定先保护同学。她号召同学们不要采取如此激烈的方式来反对政府,这样只能得不偿失,应该选择一些明智的举措,既维护自己的立场,也能保护自己。于是,全班同学进行了长达一天一夜的讨论,最终决定参加这次演出,但并不会声援越南共产党。

最后,默克尔所在的十二年级二班表演了一个朗诵节目,内容是莫根施特恩的诗《哈巴狗的日子》:“……人啊,好好守护住你自己吧,否则,你也成了墙头的哈巴狗。哈巴狗,坐墙头,朝外看,不下来……”。他们还用英语唱了《国际歌》,隐晦地表达对民主德国的不满。

让默克尔意想不到的是,这次会演仍旧引起轩然大波。民主德国政府认为莫根施特恩是一个资产阶级作家,学生们不应该朗诵他的作品,而诗中的“墙”“哈巴狗”似乎另有深意。另外,不用德语或者俄语唱《国际歌》也是对政府赤裸裸的挑战。起初,民主德国政府并没有要对此事进行严肃处理,只是要求学校召开家长会,让家长对学生进行教育。没想到,正是这次家长会让事态更加恶化。许多老师在家长会上批评家长们让孩子过多接触西德文化,而家长们则认为东德、西德本来就联系密切,老师这样的说法是在强人所难。为此,还有不少家长在家长会还没完的时候就提前退场了。

由于事态恶化,民主德国政府派人对此事进行调查。调查人员并不愿意孩子们受到过多伤害,原本想将责任仅仅归咎到几个班干部身上。但是,默克尔和同学们都不希望任何一个同学受到惩罚。在默克尔的号召下,全班同学统一口径,咬定这是一项集体活动,没有任何领导者,出了任何后果都由他们全体承担。默克尔认为,民主德国政府不会因为这件事情处罚全班这么多同学,只要团结起来,就可以保护班级受到最小的伤害。

在同学们的维护下,调查人员只能放弃处罚班干部的想法,不久,他们又将目光转移到了默克尔身上。他们认为,将责任归咎到这个具有西德背景的牧师女儿身上非常合适,并且,由于她的特殊身份,同学们可能也不会太多维护她。结果,他们还是错了,默克尔在班上拥有良好的人缘,没有同学会抛弃她。在全班同学的不懈努力下,民主德国政府放弃了对这件事情的调查,只是对全班同学发出警告,并没有剥夺他们上大学的权利。

默克尔说:“在生活中我不是一名积极的反抗分子,也从未给人这样的印象。我采取了较为聪明的行动,决定不过分越轨,这包括我在某些他人看来完全可以反抗或必须反抗的场合保持了沉默。”的确,她是一个睿智的人,懂得如何反抗才能获得最好的效果,在与民主德国政府的这次对抗中,默克尔和同学们高调地表达了想法,也没有因此受到处罚。默克尔的这种睿智让她在此后的从政生涯中如鱼得水。

【9.狂热的明信片爱好者】

兴趣爱好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使人集中注意力,产生愉快紧张的心理状态,所以,能够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幸运的。默克尔是一个兴趣爱好非常广泛的人,她的爱好总是与众不同,并且,聪明的她总能通过各种方法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在当时的德国,东德、西德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政治体制、经济发展、生活方式,甚至服装饰品都千差万别。或许是出于对外祖母和姨母们的思念,默克尔非常喜欢西德的服饰。东德的服装都比较中规中矩,而西德却讲求自由奔放。东德的女孩子都喜欢漂亮的裙子,而默克尔却钟情于牛仔裤。她总是写信告诉外祖母,给她寄衣服时要多寄几条牛仔裤。默克尔和她的弟弟妹妹小时候几乎从没穿过典型的民主德国服装,日常衣物都是外祖母从汉堡寄过来的。

在穿着上的特殊爱好让默克尔成了同学和邻居眼中的怪人。与她母亲要好的一位邻居阿姨总是对别人说:“卡斯纳牧师的大女儿总是带着一顶宽沿的帽子,看着像个‘小太阳’。”默克尔也因为穿着怪异曾经被同学们开玩笑地称为“灰老鼠”,默克尔从来不会被同学和邻居的这些评价所影响而选择放弃这种爱好。虽然她一向小心谨慎,但是自己做的事情只要不妨碍他人,她都不会轻易放弃。

对德国的历史文化,默克尔也有着超出一般人的兴趣。从懂事开始,她就非常热衷于听知识渊博的父亲讲有关德国历史文化的故事。学会读书之后,她的大部分课余时间都是和图书相伴。当班上别的小女生狂热地追求帅哥、美食和漂亮的衣服时,默克尔却在图书馆静静地看书。这种好习惯让默克尔从小就比同龄人博学,脑袋里总是装着各种各样让别人羡慕不已的知识。

默克尔的奶奶居住在东柏林,她经常接默克尔过去小住。奶奶是一位非常喜欢热闹的老太太,总是带着默克尔参加各种各样有趣的社会活动,比如看话剧、听音乐会和参观博物馆。东柏林是一个繁华的大都市,许多外国人在这里学习、工作和生活。默克尔认识了不少外国人,保加利亚人、美国人、英国人都有。奶奶也会请一些外国朋友到家中做客,餐桌上默克尔总是滔滔不绝地向外国朋友介绍德国的文化。她拥有极好的语言表达能力,以至于让外国友人陶醉于她的故事而忘了吃饭。

对德国的现实政治,默克尔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然而,在当时的民主德国,普通人关心联邦德国的政治动向是不被允许的。默克尔总是通过各种手段获取联邦德国的消息,比如写信询问西德的表姐、表兄,在校领导办公室外听他们的谈话,翻阅各种报纸杂志,等等。上中学时,她就已经能背出联邦政府内阁全体成员的名字。默克尔非常欣赏赫尔穆特·施密特。这是一位充满人格魅力的联邦德国政治家,默克尔对他自信从容的处世态度非常敬佩。或许是偶像崇拜的影响,从政后的默克尔处世态度与赫尔穆特·施密特十分相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