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现实北漂三十年
9218600000014

第14章 京城最大凶杀案

凌根茂的事情处理完后,立德一心回家照顾妻儿,又在家呆了6年,之后,也就是我6岁时,在三姑的推荐下踏上了北上的路,正式开始了北漂的生涯。

家里的兔子处理完后,凌立德再次陷入困境,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一点都没错,这6年本来想安安分分的做个庄稼人,可生活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都要花钱,家里老人要是生个病,他竟然一分钱也拿不出手.村里的同龄人都出门了,立德只得再次背井离乡。这一次,他选择去三姐和三姐夫打工的北京,那是一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城市。

1999年的夏天,凌立德告别了妻子,背着一大包尼龙布袋装好的衣服,沿着村口一条向北的小路向前走了,这一去就是二十多年。

夏日总会有刺眼的阳光和灼目的太阳,在这烈日下,立德的心是凉的,他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老人孩子都要留守在家,自己踏上未知的前路。

拐出了村口,小儿子正在村口听长辈们讲故事,他对小儿子说:“凌伟,在家别乱跑,别惹你妈生气,我有事出门,过段时间就回来。”

他第一次对着6岁的小儿子叫他的名字,说罢扭头就走,满眼都是泪水。

辗转一夜的火车,到了北京石景山区的一个早市上。三姐凌凤英好久没见这个弟弟,当晚炖了早市买的排骨,看着远方来的弟弟,她亲切地问:“家里怎么样了?陈丽和孩子都还好吧?”

“挺好的,就是在家里不挣钱,娃穿的破破烂烂,家里一点积蓄都没有!”

“在家里啥也干不成,就凭种地一辈子也挣不了几个钱,你跟你姐夫好好学学烙饼的手艺,到时候这个摊转给你,你把媳妇叫过来一起干!我和你姐夫在杨庄市场租了一间门面,年后准备开一家饭馆。”

“好,我没干过烙饼,估计得学一阵,到你们快开业了,我再叫娃妈过来,那时候小娃也该上学啦,不用整天在家照顾。”

晚饭后,凌凤英安排立德在屋后面搭的一处低矮的棚子里睡,那是顺着前面门面搭建的屋棚,屋子5平米大小,仅能容下一张床,里面又热又湿。凌凤英带过来一个风扇,摇起头来吱呀吱呀的,凌立德只当做是夜里的奏鸣曲。

晚上,亲人都睡去了,凌立德一个人翻来覆去睡不着,脑子里都是妻子和两个儿子,临走前见到的小儿子的画面还清晰地浮现在眼前。折腾到了凌晨,凌立德出了早市大门口,在一旁的石块上坐着。前面的大马路上偶尔会跑过去几辆面包车和的士,闪着红的黄的车灯,街上大部分都是这种车,少有几辆南阳见的那种桑塔纳轿车,拥有一辆车对于这时候的立德来说就是遥不可及的事情。

顺着对面小区外的围墙漫无目的地走着,他忽然听到一旁白楼里的呼救声:“救命!”“杀人啦!”

不止一个女士的声音,伴随着乒乒乓乓的声音,凌立德一惊,心想可能是有人抢劫杀人!

墙头太高,一个人根本爬不进去,他顺着墙向前走,要找进入小区的门,救人要紧!先前跑了一会,小区的侧门紧闭,“砰砰砰!”立德急匆匆的敲门卫室的门。

“干啥?大半夜的!”

“小区里有人喊救命!有人抢劫杀人!”

“听你口音不像是本地人啊,你不是这个小区的吧?”

“不是,我是附近早市的,让我进去,不然来不及救人了!”

“等等,我先通报一下!”说完,门卫慵懒地伸个懒腰,打开身边的无线电通讯器。

立德看请况紧急,飞身跳过栏杆,一个箭步跑进去了。

哪个楼呢?立德快速的回响自己刚才听到的声音,他有着优异的记忆方位的能力,走过一遍的路都能熟记于心。想到刚才经过的23号楼,他顺着20号楼向前跑,到了地方上到大概3楼的位置,一切的声音都消失了,这时候保安也赶了过来,打开半敞的门进去,两个人一看屋里的场景,差点被吓昏了过去!

第二天中午吃过饭,凌立德看小区报刊亭围得水泄不通,大家都在议论报上登的事情:

头条大标题异常醒目:连杀8人!建国以来京城最大杀人案!

报上刊登的正式昨天夜里发生的事情,立德和保安报警后,两个人被带到了老山派出所盘问,一直到凌晨才回来。

连杀八人,凌晨作案,立德马上想到了应该是附近的人作案,多少带有极端的性格,他把事实和想法如实告诉了警员们,不出一天,凶手被抓获了,就是在同一栋楼的邻居。

一时间,京城人心惶惶,这让新世纪的最后一年蒙上了一层阴影。凌凤英知道了这事情,吓得快要瘫在地上,对弟弟责问道:“下回可不能再干这种傻事了!连杀了八个,你去你也活不了!”

凌立德没有作声,毕竟出门在外,人身安全才是重要的。

再说那时候的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迅速发展的前期,政治经济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政府谋发展人民谋财富,其中不免有许许多多的陷阱和弯路。

人心不古,走错了路的人并不少见。目睹了一些社会恶现象,凌立德只想踏踏实实的走自己的路,在市场做一个勤奋的商贩,挣自己应得的那份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