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允许指点,但谢绝指指点点
9745300000004

第4章 宁愿永远不会拥有那款包,只希望永远不缺钱

这也是很多年轻男女在物欲中迷失的根本原因,他们向往一种生活档次,却不努力往那个档次上爬,只一门心思地想要拽住某个特征物大做文章。就好像,步入人生巅峰的第一步,就是先得有个昂贵的包一样。

有姑娘发问,毕业一年半,现有存款一万多,看上个托德斯的包,售价一万两千七,不知道该不该买。她特别喜欢这款包,百搭、有质感、有品位,自己活了二十几年第一次有这样的消费冲动。她还特意从杂志上剪下这款包的照片贴在床头,作为励志吉祥物,每天朝思暮想,茶饭不思,俨然已经成了她的心病。现在,她有如下几种选择:第一,倾家荡产地买下这款包,心惊胆战地从零开始继续存钱;第二,放下执念,退而求其次,去某网站买一个一模一样的A货,才几百块,反正她喜欢的只是包的样子,又不是品牌内涵;第三,真货假货都不买,活生生把自己的物欲掐死在摇篮里。

此问一发,乌泱泱一片回应。大多数人的建议是:买吧,不买你会后悔的;为什么要买假的,人生要精致,要买就买真的;没钱的时候看上的东西一定要想办法买到,免得以后你有钱了会遗憾,找不到那种快乐……

是啊,都是随口说说,反正又不花他们的钱。没准儿那些人前脚支持姑娘败光自己的家底,后脚就和卖西红柿的大妈为了五毛钱砍半天价呢。那姑娘现在缺的,不就是这种让人心一横的推力吗?

她让我想起了曾在某网站上看到的一个帖子,大意是为什么很多月薪不高甚至零存款的孩子,都在用苹果手机。有人说,苹果手机是在他们的消费水平内,他们所能买得起的最好的产品,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去享受?我就这件事问过我的弟弟,他的回答是:“我喜欢的东西我就要买到手,现在不买,以后即便有钱,也买不回这种渴望和快乐。”

彼时,他刚在苹果官网上订了一个iPad,是当时的最新款,售价四千多,相当于他当时的一个月工资。我阻止了很久,但没有用。还被弟弟嘲笑一番,说我不懂享受生活。

后来我想明白了,之所以我们两人的消费观差异会这么大,是因为我缺过钱,而他没有。我有节制地花钱,是因为我尝过没钱万事难的滋味。真的是寸步难行啊!我感慨这句话的时候,弟弟正看着我,一脸的不可思议。

有个同事经常和我一起逛街,次数多了,我就发现了一个特别有趣的现象:她从来不买打折的衣服,即便她喜欢。相比之下,我买打折货的次数很多。我们两个的收入水平相当,正品我也买得起,但我只买自己喜欢的,无论打折还是正品,而她非正价不要,永远提前一个季节买衣服,每次买完都肉疼好几天。后来,我才问明白,她只是觉得买正价货才能彰显一个女人的生活档次。

“不是有好多‘心灵鸡汤’都在告诉我们要爱自己吗?买正价货不是比买打折货更爱自己?”

我随口反问:“还有好多‘心灵鸡汤’都在告诉我们,女人多攒点钱才能活得硬气呢,你咋不少花点多攒点?”

回到买包包那个姑娘那里。我曾亲眼见过很多女孩子,为了买一个名牌包,宁愿吃几个星期的泡面,甚至把自己搞到负资产。包包到手后,她们兴冲冲地背着去挤地铁、挤公交,平日里都是拿着包包开路,现在却要用自己的身躯护着包包;平日里下雨了,拿包包遮雨,现在直接把包包裹进大衣里,包包那么贵,自己痛点算什么。我不知道穿一两百的衣服背一两万的包包有什么意义,我也不知道节衣缩食买的正品和他人随随便便买的赝品狭路相逢会不会互相鄙视。只是,对于明显不具有奢侈品消费能力的她们,一个包,真的有那么不可或缺吗?

姑娘说:“你这个不懂时尚的老女人,你知道什么叫Dream Bag吗?”

我知道啊,时尚杂志和时尚专栏中常出现这个词。但我还知道,你下个月要交半年的房租,你把钱都拿去买包了,露宿街头的时候能住在这个包里吗?你年纪轻轻的想要在职场上走得远一点,还需要参加各种培训和进修,那个包不能帮你冲破职场天花板。此外,你还应该去考个驾照,你谈恋爱的时候不该只花男友的钱,你结婚后极有可能住进永不属于你的房子,你在婚姻中不能保持经济独立绝对活得不硬气。

那些没有诸上烦恼的人,都没太把自己背的名牌包当回事;而你,即便有多个名牌包傍身,以后还是要为这些事烦恼。

的确,姑娘,你又没花我的钱,你愿意为大品牌埋单也是你的自由。但是,实话实说,就你目前的经济能力,背个奢侈品的包,不会让你变得从容,但卡里有一万存款,却能。你能保证自己在重新积累资本的过程中不会遭遇突发事件吗?你到时是打算跟父母张口还是向朋友伸手?你觉得自己背件奢侈品出去和背杂牌子的人借钱可笑不可笑?你觉得自己有个一万好几的包但卡里连一千块钱都没有讽刺不讽刺?

很多人想了想,便去买了个假包。那架势就好像——这世上只有这两种包可供选择一样。只是我不明白,你干吗非得在真托德斯和假托德斯之间纠结呢,你为什么不能根据自己的消费水平买一个其他品牌的真品?很想问问那个存款一万多的姑娘,如果你看好的那款包售价五万,你还纠结吗?

你必然不会纠结,更不会生出想买的欲望,因为差得太多。钱差不多的时候,想的是所谓的品质和品牌;钱差得多的时候,想的是自己的承受能力。这也是很多年轻男女在物欲中迷失的根本原因,他们向往一种生活档次,却不努力往那个档次上爬,只一门心思地想要拽住某个特征物大做文章。就好像,步入人生巅峰的第一步,就是先得有个昂贵的包一样。事实上,他们并不是多喜欢那些奢侈品,只是突然经济独立了,账户里忽然有了可自由支配的钱,少不经事的他们以为账户里有一点钱就等于有钱,一向被管制,忽然脱了缰,只觉得天大地大,唯不知天高地厚。

在我很小很小的时候,我特别爱吃三鲜伊面,但那时候我没有钱,想吃吃不到;稍微大一些,我喜欢各种公仔,但爸妈没有钱,我只能玩泥巴;再后来,我喜欢新衣服,但家里经济状况不好,我只能穿别人给的旧衣服。所有在我小时候没有得到满足的愿望,我现在一点都没觉得遗憾;如今我一一实现它们的时候,我也没觉得不快乐。我为什么要遗憾?我失去了一些,但我也得到了很多;我为什么要觉得不快乐?我通过自己的努力满足了搁浅在时光背后的愿望,呼应了那些成长的时光,难道不是一种不忘初心的圆满吗?

真的,这世上没有那么多时过境迁的错位感,你只是没把它放在心里而已。放心吧,如果你以后没有钱,你会庆幸当下没有败家;如果你以后有钱,你能获得比如今更多的快乐。所谓的情结,也只是因为没有遇到更好的。至于那些在成堆的名牌包包中一脸愁苦地忆想当年时光并不断唏嘘的场景,真的只存在于电影中。随之相伴的,是很多过往的人和事,女主角们念念不忘的绝不是那款没买到手的包,而是没得到的那个人。

所以,别再自己吓自己了。你当下不买,以后也不会后悔的。来自普通家庭的普通孩子们,磕磕绊绊混到毕业步入社会,肩负着家人的期冀,做着普通的工作,拿着普通的薪水,在这种普通的氛围中,我们从来不缺一件金光闪闪的奢侈品的装点,我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从从容容的态度和资本。相较之下,我宁愿你永远都不会拥有那款包,只希望你永远都不缺钱。尤其是年轻的小姑娘,初涉社会,青涩懵懂,需要用自己的努力支撑自己的骄傲,这真的很重要,真没必要为了一件超出自己消费能力的物品,乱了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