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告诉世界我能行2:规避最容易犯的38个成长错误
9904600000003

第3章 懒惰——事情真的很麻烦,就是不想去干

经典案例

洗衣做饭有父母,我懒得做!

华研是初二的学生,各科成绩都很好,可是人却比较懒,并且习惯了事事依赖父母,动手能力很差。

一次,父母都到外地出差了,家中只有她一个人。第二天,上学她就迟到了,因为她习惯了妈妈叫她起床,也习惯了妈妈帮她收拾好书包,妈妈不在家,她就手忙脚乱了。好不容易收拾好东西去学校,却因为搭错了公交车迟到了。

“怎么今天迟到了?而且还迟到了15分钟。”老师板着脸问她。

“爸妈出差了,我自己起床晚了。”华研觉得自己很委屈。

“没有闹钟吗?”平日里华研在老师们的眼里还是个听话的孩子,老师的口气也不知不觉变得温柔了。

“有,可是我不知道妈妈把它放哪里了,而且我也不会调闹钟。”说完华研就低下头,感觉自己的脸上火辣辣的。

在爸妈出差的那段时间,虽然华研再也没有迟到过,但人却瘦了一圈,而且每件衣服都是脏的。当她实在没有替换的衣服时,她就给妈妈打电话:

“妈,我没有衣服穿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还要几天,你的衣服呢?衣柜里不是有好几套吗?”妈妈很疑惑。

“没了,都脏了。”

“你可以放在洗衣机里面洗一下,把衣服放进去……”

“妈,我不会,再说我还要写作业呢,哪有时间洗衣服呀?你给我打几百块钱,我去买新衣服吧,回来之后你给我洗,好不?”

妈妈深知自己的女儿,她不想干一件事情,说什么也是不去干的。只好给女儿1000元钱,作为买衣服和零用的钱。

华研的妈妈出差回来,发现家里又脏又乱,就连垃圾华研也没有丢过。华妈妈坐在沙发上想:“华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么懒了?”

认识错误

很多时候,父母习惯了对我们的事情大包大揽,偶尔我们想扫扫地,妈妈总是会嗔怪地说:“进屋写作业去,这种事情妈妈来做就好了,你现在只管读书。”

时间久了,我们也就认为学习才是我们最主要的任务,从而习惯了事事依赖父母,连力所能及的小事也不愿意去做了。

虽然我们还小,还需要依靠爸爸妈妈,但是过度依赖他们,也会使我们变得懒惰,最后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发展。

比如,学校大扫除时,有的同学因为懒不愿意和其他同学一起劳动,可能会被老师罚干更多的活。在同学面前被批评,也会让我们感到很没有面子,很长一段时间在同学面前都抬不起头,做什么事情都觉得低人一等。

有的同学也许还有这样的经历:

1.不愿意上体育课,不愿意参加学校的体育活动,最后身体越来越差,动不动就生病,而且也很容易被其他生病的人传染,抵抗力很差。

2.对周围的人和事漠不关心,同他人交往不愉快,慢慢地,同学开始远离自己。在生活中,也没有几个聊得来的朋友。

3.日常生活没有秩序,不喜欢收拾自己的屋子,更不愿意洗自己的衣服。爸爸妈妈不在家时,自己的生活乱成一团,可能最后都没有换洗的衣服。

4.常常听到闹铃响过三遍之后,才慢腾腾地起床,以至于常常迟到。

有时候,懒惰也会使我们失去学习的上进心。懒得重复做一道习题,懒得多读一会儿课本,懒得去老师办公室问问题,最后,慢慢地,我们的成绩就会下滑。当成绩已经下滑到中下游的时候,我们也会因懒惰而不愿意去改变,最后习惯了在学校“混日子”。

懒惰可以抑制我们的思想和做事的激情,有时也会让我们感觉到一无是处,或者是不得志,影响了我们身心健康和智力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克服懒惰的习惯,做一个勤劳的热爱生活的人。

改正错误/

做到这些我们也可以克服懒惰的习惯

事实上,懒惰是我们心理上的一种厌倦。克服懒惰,会让我们把事情做得更好,比如,期末的测试考得更好,竞赛中获得冠军,等等。所以,我们就有必要改改自己懒惰的习惯了。

养成每天按时起床习惯

可以调好闹钟,每天早上让闹钟叫我们起床,而不是爸爸妈妈。这样不仅可以改掉睡懒觉的习惯,也可以使我们慢慢地不再依赖爸爸妈妈。

主动帮助妈妈做点家务,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比如,帮助妈妈打扫卫生、洗菜、刷碗;动手洗自己的衣服、整理自己的房间。在学校,认真地完成值日,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和劳动。

给自己制定严密的学习计划

每天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功课,养成不完成作业不上床睡觉的习惯。制定了学习计划之后,要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学习,不要有“明日复明日”的想法。

用丑娃提醒自己

在写字台上放一个小丑娃,每当发现自己变懒的时候,就拿有颜色的水笔在小丑娃的脸上画一笔,或者是涂一些醒目的颜料。时间久了,看见丑娃丑陋的样子,我们就会下意识地提醒自己不能再懒惰了。

贴点相关的名言警句

在书皮上、铅笔盒内、床头上贴一些有关懒惰危害的名言警句,时刻提醒自已。比如,“懒惰能磨去才智的锋芒”“勤奋是成功之母,懒惰是万恶之源”“艰难由懒惰生,苦楚由偷安来”“天下事,以难而废者十之一,以惰而废者十之九”,等等。

强迫自己独立解决问题

懒惰的根源是习惯了依赖别人。克服懒惰,就要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独立完成作业;爸妈不在家的时候,自己做饭吃;独自去看望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

父母引导/培养孩子勤劳,爱生活的好习惯

懒惰是一种不良的习惯,对孩子的身心健康都有伤害,尤其在进入青春期之后。但很多家长却认为孩子的懒惰无关紧要。家长应培养孩子有主见的性格和独立生活的能力,培养孩子竞争的意识。

“舍得”让孩子劳动

没有天生的懒孩子,孩子的懒惰很大程度上都是在后天环境中慢慢养成的。如果家长把什么事都包办了,孩子自然就懒惰了。尤其是在三代同堂之家,隔代长辈对孩子往往过于溺爱和特殊照顾,这样孩子怎么会勤快起来呢?所以,家里一定要上下一心,舍得让孩子做一些事情,抓住让孩子变勤快的一切机会。

让孩子分担一些家务

生活中,家长要主动让孩子分担一点家务,不要因孩子要学习而不让他们参与家务。比如,去超市买酱油、盐、醋之类的生活必需品,这样也可以促进孩子对生活的一些了解,同时也能够很好地培养他们勤劳、爱生活的好习惯。

和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

家长也可以用体育锻炼的“良方”来治疗孩子的懒惰。家长可以先陪孩子一起参加体育锻炼,每天锻炼的时间不一定太多,但贵在坚持。这样一方面能够增强孩子的体质,更重要的是能振奋孩子的精神,从而慢慢改掉懒惰的恶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