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童书告诉世界我能行2:规避最容易犯的38个成长错误
9904600000004

第4章 拖拉——反正还有时间,还是再玩会儿吧

经典案例

人人叫我“拖拉机”

2011年6月15日星期三晴

马上就要升初二了,我还是改不掉做事拖拖拉拉的坏毛病。我穿衣服慢、扫地慢、走路慢……所以,同学们给我起了个外号“拖拉机”。

早上起床,闹钟“叮铃铃”响个不停,我很不情愿地睁开眼睛,在妈妈一遍一遍地催促下穿好衣服,慢条斯理地开始洗漱。还没有洗好脸,我就听到妈妈喊:“快点,别磨蹭了,小佳,该吃饭了。”饭桌上,妈妈见我一副细嚼慢咽的样子又催促道:“快点吃,不用去上学呀!”

即使妈妈每天都这样催促,我还是经常迟到。后来,不但妈妈烦,我自己也感觉挺烦的,可是我就是做事快不了!

上周日,妈妈去看望奶奶,留我一个人在家写作业。刚好电视里播杨幂主演的电视剧,心想反正还有一天的时间,先看15分钟的电视再写。一会儿,我又对自己说:“再看半个小时再说。”等到要写作业时,我又觉得饿了,就去逛超市买零食。大半天的时间就这样被我“拖拉”掉了。妈妈回家后,见我一点儿作业也没写,指着我就是一顿数落。

因为拖拉,我语文课代表的职务也没了。谁让每次交作业,我都是最后一个交上去,还常被老师请去“喝茶”呢!自己的作业都没有办法按时交,哪能管得了别人,所以同学们都建议我“下岗”。

这样的我,连自己都觉得讨厌。所以,我有一个梦想,就是把自己这辆“拖拉机”变成“小飞机”。

认识错误

不少同学做事拖拉并不是自愿的。因为他们天生就是“慢性子”的人,或者受到做事比较拖拉的爸爸妈妈的影响,所以做事比较慢。

但是,还有不少同学是故意拖拉的。13岁的彤彤本来做事挺快的,作业一个半小时就做完了。可是,爸爸妈妈为了让她提高学习成绩,又给她布置了很多练习题,还要她练琴。想着做得越快,作业就越多,自己就越辛苦,彤彤就开始故意拖延做作业的时间。她用3个小时做学校作业,花上半个小时收拾书包,然后就到了该睡觉的时间了。久而久之,彤彤就养成了做什么事都拖拉的习惯。

有时候做事慢而细致,可以做出好效果。但是,对于课业比较繁重的我们来说,做事太慢,没有效率,会逼得我们牺牲休息时间。这自然影响了我们的身体健康。而且,美国心理学家约瑟夫·R·法拉利认为,做事拖拉是一种“心”病,可称为“慢性拖拉症”,是一种不健康的心理表现。

在现实生活中,若我们做事拖拉,喜欢把“明天做、以后做”挂在嘴边,抱着得过且过的心态而不立即行动,那我们永远都无法及时地、保质保量地完成事情。

不少同学禁不住诱惑,会在写作业的中途停下,去看自己喜欢看的电视剧、综艺节目。结果,看到深夜过了看电视的瘾,作业却还有不少没写。这时,再怎么懊恼、烦躁、自责也没用,我们不得不“开夜车”。

还有不少人作业一拖再拖,只好在家长、老师的再三催促下心急火燎地草草了事。但是,这种应付性质的“做作业”可能会出现很多错误,比如错别字、审错题意或计算错误等。这样我们浪费了时间和精力不说,还没能巩固所学知识,成绩自然很难有进步。

改正错误/做好自己,我不“拖拉”

怎么才能做到做事快捷高效呢?

做事情要有明确的目标

比如,今天晚饭的目标是写完数学作业,那我们就在吃完饭后,马上回到屋里写数学作业,不要等到爸爸妈妈催促才去写,不要先写一些其他的作业,如语文、英语等。也就说,我们明确了自己做事的目标后,就要马上行动。

不再找理由放任自己拖拉

做事拖拉的人总会想尽办法为自己不及时做事找很多理由。比如“我饿了”“时间还很多,再玩一会儿”“爸爸妈妈不在家,我难得享受一下自由”……

事情来了,我们要告诉自己:“立即、马上去做,不要等待,不要拖延。”如果开始为自己找理由,一定要让自己的想法停下来,而开始动手做事。

学会合理安排任务

一个大任务会让人无从下手。我们可以把任务分成大块和小块,然后把每一小块任务放在自己的日程安排中去完成。比如,几点做数学,几点做语文,给每件事设定一个完成的时间点,并敦促自己按时做完,这会给我们一种紧迫感。

当然,如果自己的自制力比较弱,常会写着写着去玩游戏、看电视,那就可以请爸爸妈妈当监督员,严格要求我们按规定行事。这样也有助于减缓我们做事拖拉的习惯。

父母引导/如何让孩子“快”起来

当孩子做事拖拉时,家长不能一概而论,而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效地帮助孩子改正做事拖拉、磨蹭的坏习惯。

定规矩,严格监督执行

徐芳都15岁了,做事还不紧不慢的。徐妈妈催过、劝过、吵过,当时有点用,可没过几天女儿又慢下来了。最后,徐妈妈给女儿定了规矩:自己的事情没有做完,不允许看电视;作业没有写完,不准上网;起床的时候超过5分钟,这个月的零花钱减三分之一。

刚开始,徐芳没当回事,屡屡“犯规”。但很快她就发现妈妈这次是动真格的。一个月后,徐芳果然有点改变,做事不像以前那么爱拖拉了。

让孩子承受做事拖拉的后果

不撞一回南墙,孩子是不会学乖的。再苦口婆心地说教,孩子也可能左耳进,右耳出,不痛不痒。所以,不如让孩子直接体验做事拖拉的后果,然后再告诉他们怎样才能做好。

比如,早上孩子总是赖床,或慢腾腾地洗漱,那家长也不必一遍一遍去催了。他不起床,那就要他自己承受迟到的后果。一次两次,孩子自己就对早起上心了,懂得听到闹铃马上就起床,要穿的衣服前一天晚上提前准备好,等等。这样既改掉了孩子做事拖拉的坏毛病,还有助于培养他的责任意识。

给孩子找个比较的对象

王静的丈夫本身就是个慢性子。儿子刘涛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作业总是会拖到很晚才写,第二天早上也起不来。想到儿子比较好胜,总说自己比爸爸强,王静就常拿他们爷俩儿的做事拖拉相比。刘涛为了比过爸爸,做事也慢慢地有效率了。

除此之外,让有心改正的孩子在班级里给自己找个做事快捷的榜样,观察别人是怎么做作业或看书的。有好的地方就要学习,比如做作业时不边做边玩,做完一门再做另一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