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专题教学案例解析
3059100000005

第5章 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大学生为什么要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1)

案例10大学生村官带领村民踏实致富

【案例文本】

2007年,高旭彬走出井冈山大学的校门,放弃了一条通往大城市的路,选择回家乡支持农村建设。经过考试,他成为江西省清徐县马峪乡东马峪村党支部副书记。很多农村的孩子从小寒窗苦读,就是为了有朝一日能考上大学,走出农村寻找一个更加广阔的发展天地。有人想不明白,“这孩子怎么大学毕业后又回农村了?”面对非议,高旭彬知道自己没有走错路,“我在农村可以干一番事业,农村有我施展才华的空间。”高旭彬这种与众不同的选择,让父母实在无法理解,一家人为此争执不休,最后父母拗不过孩子,只能勉强同意。初到东马峪村,他也看到村民不信任的眼神,“没人把自己当回事”。可是,高旭东把自己当做村里人,一有机会就主动跟村民聊天。没多久,他就跟村民打成一片,渐渐了解了村里的情况。东马峪村跑运输的村民比较多,但却存在各自为政、互相压价、恶性竞争的问题。他曾亲眼见过两个村民因为争揽一趟运输的活儿差点打起来。

发现问题后,高旭彬动起了脑筋:“如果成立一个运输队或者运输合作社,把大家团结起来,这种现象不就不存在了吗?”对于这个提议,有人“冷言冷语”,有人“冷淡敷衍”。尽管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但高旭彬还是自费组织村民去外地参观,让村民看到运输合作社的好处。合作社成立后,高旭彬又马不停蹄地做宣传、贴广告、跑市场。渐渐地,村民的业务多了起来,一年下来,每辆车增收了1000多元。有人开始对高旭彬啧啧称赞:“这个大学生村官有头脑、能吃苦,我们服气。”之后,他把村里原来卖不上价的葡萄包装后高价卖到超市,又把原来以发布运输信息为生的村民组织起来搞了个停车场,还开起了一家汽车修理厂。这样的工作让高旭彬名声在外,很多邻村的人都知道“东马峪村有个能干的大学生村官”。

2008年年底,农村“两委”换届,乡党委推荐高旭彬参选圪垛儿村党支部书记。高旭彬没有想到,自己竟全票当选。从乡干部和村民的口中,高旭彬了解到这个村庄对于自己的希望,“圪垛儿村属于深山村,特别贫穷。村民希望有人能带领他们致富。”他为村里安装了水泵,结束了村民挑水喝的历史;他为村里争取到资金,带领村民把通往葡萄地的3.4公里崎岖山路修成了平坦的砂石路;他在村里成立了锦源种植专业合作社;他还给村里建起了卫生所、健身广场、农家书屋。他的希望是“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这里了,他们仍然能很好地发展下去”。

【问题思考】

(1)为什么高旭彬能够得到村民们的拥护?

(2)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是什么?

【案例解析】

高旭彬因为有着建设家乡,让家乡富起来的理想,在大学毕业后毅然放弃到大城市工作的机会,甘愿回到家乡农村做一名村官。起初村民们对这样一个20出头的小伙子村干部并不是十分信任,抱有怀疑的态度。高旭彬并没有气馁,而是到田间地头去,与村民们主动沟通,很快就与他们打成一片。高旭彬动脑筋、想办法,通过搞调研、跑项目,让村民们很快走上了致富的道路,得到了村民们的拥护。高旭彬的事迹告诉我们,理想信念对于指引人生奋斗目标、提供人生前进动力、提高人生精神境界具有重要作用。人生是一个在实践中奋斗的过程,要使生命富有意义就必须在有意义的奋斗目标的指引下,沿着正确的人生道路前进。理想信念对人生历程起着导向的作用,是人的思想和行为的定向器。理想信念一旦确立,就可以使人方向明确、精神振奋,不论前进的道路如何曲折、人生的境遇如何复杂,都可以使人透过乌云和阴霾看到未来的希望和曙光,永不迷失前进的方向。

理想信念是激励人们向着既定目标奋斗前进的动力,是人生力量的源泉。一个人有了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就会以惊人的毅力和不懈的努力,成就事业、创造奇迹。古今中外无数英雄豪杰之所以能在充满困难的条件下最终成就伟业,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胸怀崇高的理想信念,因而具有锲而不舍、披荆斩棘的动力。与此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就有可能浑浑噩噩,庸庸碌碌,虚度一生,甚至腐化堕落,走上邪路。人生是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相辅相成的统一过程。理想信念作为人的精神生活的核心内容,一方面能使人的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统一起来,使人的内心世界成为一个健康有序的系统,保持心灵的充实和安宁,避免内心世界的空虚和迷茫;另一方面又能引导人们不断地追求更高的人生目标,提升精神境界,塑造高尚人格。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二“理想信念的作用”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郝丽媛,北京联合大学。(根据陈凤莉/文,“高旭彬:用努力赢得认可”,《中国青年报》2012年4月10日报道改编。)

案例11从保安到IT精英

【案例文本】

2011年,段小磊从洛阳师范学院毕业后,带着IT职业经理人的梦想来到北京。然而事情远没有那么简单,尽管拥有计算机和工商管理双学位,可没有工作经验,又不是名校毕业生,尽管参加了很多场招聘,最后还是以失败告终。经了解,中关村腾讯公司的IT工程师工资待遇较高,成员大多来自清华大学等名校,而且都有自己的绝活,能在公司独当一面。就在一筹莫展之时,一本杂志中的励志故事给了段小磊实现梦想的勇气,它讲述了美国一个某大银行的门卫,经历了10年的奋斗,最终成了华尔街一名理财大师的故事。段小磊在心底发誓“向他学习”。

2011年7月,腾讯要招聘几名保安,段小磊果断的报了名。很快,工程师们发现这个新来的小保安与众不同,说话总是面带微笑,办事利索。一段时间下来,他能叫出20层所有工作人员的名字。接下来,工程师们发现,这个保安很爱学习,喜欢看一些计算机方面的书,英文版、日文版的都看,遇到不懂的问题虚心地向别人请教。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2012年2月,腾讯研究院急需一批外聘工,一名负责人问他“你要不要来做数据标注的外包工作?这是一份基础性工作,要求熟练掌握电脑,并对数据敏感”。令很多人大吃一惊的是,经过一系列极为严格的考核与面试,段小磊凭着扎实的专业知识,一路过关斩将,最后奇迹般的入职腾讯研究院。这简直演绎了一个丑小鸭变天鹅的现代版职场童话,太不可思议了,很多工程师相互转告。段小磊从保安到IT工程师的故事被知情人放到微博,后迅速传播开来,2小时内被转发2万多条。段晓磊在网站上被誉为“2012年最励志的保安”。

【问题思考】

(1)段小磊的故事说明了什么?

(2)如何理解励志在事业成功中的作用?

【案例解析】

段小磊的故事告诉我们:“有志者事竟成”,无论做什么样的事,励志是不可或缺的。段小磊之所以能够最终获得成功,这和他的励志并孜孜以求,永不放弃不无关系。在没有获得成功之前,他可以从最普通的工作做起,磨砺自己的意志品质,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目标,虚心好学,不断地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为机遇的到来做充分的准备。当机遇到来时,及时把握住,从而赢得成功。这些充分说明,励志对实现一个人的职业理想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二“理想信念的作用”相关知识点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刘国庆,北京联合大学。(根据香草/文,“从腾讯保安到IT精英”《作家文摘》2012年9月28日报道改编。)

案例12激情燃烧的岁月

【案例文本】

1963年出生的胡春华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3年,胡春华大学毕业后放弃留中央部委工作的机会,而是到了条件艰苦的西藏,当时的《光明日报》在头版刊登了他的事迹,那年他刚满20岁。他在西藏工作了20年。在雪域高原,他一步一个脚印,从一名普通干部,走上了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政府常务副主席的领导岗位。胡春华从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组织部干部开始干起。1987年,年仅24岁的胡春华担任共青团西藏自治区委员会副书记,此后担任过地区行署副专员、地委副书记、自治区党委常委、秘书长,后位至西藏自治区党委常务副书记、自治区常务副主席。

1983年7月18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的首都高校应届毕业生大会上,胡春华等3名毕业生代表向党和人民表示了“志在四方,献身四化”的决心。胡春华在大会上发言:“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地区是大有作为的天地。我愿意到艰苦的地方去,我要将自己的青春献给西藏高原。”在西藏工作期间,他以稳重踏实、爱下基层、精明能干闻名。西藏75个县市他跑了50多个,深入到乡镇达200多个。在西藏工作10多年来,胡春华回家的次数屈指可数,西藏已经成为他的第二故乡。2006年11月,胡春华调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在一次会议上他要求年轻人:一是要始终坚持理想,二是要始终脚踏实地做事,三是要始终不断地读书充实自己。他说:“我觉得我们要务实,我们不能太功利,不能太浮躁,总要追求一点崇高的东西。”

【问题思考】

(1)胡春华的人生阅历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2)结合胡春华的事迹,谈谈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

【案例解析】

从胡春华的身上,我们不难看出有无理想信念,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决定了人生是高尚充实,还是庸俗空虚。当代大学生肩负着祖国和民族的希望,承载着家庭和亲人的嘱托,满怀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大学期间,不仅要提高知识水平,增强实践才干,更要坚定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明确做人的根本,这对于同学们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的意义。理想信念引导大学生做什么人,指引大学生走什么路,激励大学生为什么学。人的理想信念,反映的是对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期望。因此,有什么样的理想信念,就意味着以什么样的期望和方式去改造自然和社会、塑造和成就自身。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的目标中,“有理想”被放在首位,这表明理想信念与做人关系重大。

在大学阶段,“做什么人”是同学们在学习生活中会时时面对的人生课题,只有树立起高尚的理想信念,才能够很好地解答这一重要的人生课题。大学时期,同学们都普遍面临着一系列人生课题,如人生目标的确立、生活态度的形成、知识才能的丰富、发展方向的设定、工作岗位的选择,以及如何择友、如何恋爱、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克服困难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都需要有一个总的原则和目标,这就要确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大学时期确立的理想信念,对今后的人生之路将产生重大影响,甚至会影响终身。因此,同学们应当高度重视对理想信念的选择和确立,努力树立科学、崇高的理想信念,使将来的人生道路越走越宽广,使宝贵的一生富有价值,卓有成就,充满自豪。对当代大学生而言,为什么学的问题是与走什么路、做什么人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艰巨任务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个人的成长成才也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大学生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才能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激发起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自身成才而发愤学习的强烈责任感与使命感,努力掌握建设祖国、服务人民的本领。同学们不论今后从事什么职业,都要把个人的奋斗志向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今天的学习进步同祖国明天的繁荣昌盛紧紧联系在一起,使理想信念之花结出丰硕的成长成才之果。

【教学建议】

本案例适用于专题二“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相关知识点的教学。

【案例来源】

案例选编与解析:吴巧慧,北京联合大学。(根据贺勇/文,“中国60后高官-胡春华”,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11年11月14日报道改编。)

案例13以赤诚之心信仰党的理论

【案例文本】

方永刚考入大学开始一步步向自己的理想迈进,并确定自己的人生航向。毕业后入伍,先后在海军政治学院、大连舰艇学院任教,长期从事政治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从此,党的创新理论成为他人生最有价值的追求。他说,“在我40多年的时间里,无论生活多么坎坷,无论我付出了多少劳动,但是我值得。”“因为我是为我的理想、事业而奋斗,所以我无怨无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