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能源与资源不能自给也是劳动报酬占比较低的另一重要原因按照劳动价值论的观点,投资的资金会通过价值链转化为劳动收入。但是中国投资的劳动价值链并不全部留在中国,而是有一部分在在国外,比如现在搞基础设施建设,主要由各种各样的机械完成,而机械作业需要消耗大量的油料,投资资金大部分都是用在了购买油料上,如果我国的石油可以自给的话,那劳动收入就留存在中国。但是我们的石油主要是进口来的,我们的投资大部分都转移给了国外的石油企业,这也就是我国投资率越高,劳动者报酬收入占GDP比例越低的原因。投资所处的行业大部分都属于资本密集型、资源密集型、能源密集型产业,而我国在资源与能源方面均不能自给,我国的石油和铁矿石均大幅依赖进口。如果我们这些投资全部用到制鞋、玩具等行业,那不仅可以带动很多人就业,也可以大大提高劳动收入在GDP的比重,但这些企业生产能力已经严重过剩。我们以在工程建设中最常见的挖掘机为例子,一台挖掘机每小时耗油约12升左右,以6元/升计算,则每小时耗油成本为72元,基本上相当于机械操操作人员一天的工资,如果以工人每天工作八小时来算,那么有八分之七的成本转化为了石油成本,八分之一为劳动收入,而这八分之七的用油成本,大部分都转化为了国外石油企业的财富。
5、统计口径有问题
中国的劳动者报酬征税少,西方国家都是典型的高税收国家,在北欧税收高达民众收入的三分之二;西欧等国家税收占到劳动者收入的50%左右;即使在美国税收也占到劳动者收入的30%左右,因此他们劳动报酬占比虽高,但经过征税后也没有那么高,中国虽然低,但中国的税收也少。
总之,中国经济从国有企业为主向以民营经济为主的经济转轨改制,是造成劳动报酬占比不断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中国的高速经济增长现状、资源能源不能实现自给以及中国对国际产业链缺乏控制,是劳动报酬占比低水平徘徊的直接原因。
误判七:中国离权贵资本主义还有多远?
在中国,有少数市场原教旨主义者为了”闯大关“,也就是达到他们将中国大型国有企业彻底私有化的最终目的,给我国的国有企业扣上了权贵资本主义的帽子,但是这些人根本就不懂权贵资本主义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这种基于意识形态的乱扣帽子对我国的国企改革及发展没有任何的意义,在国家学术界也会闹笑话。
中国的国企从与权贵资本根本不沾边,首先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权贵资本的定义,权贵资本主义就是私人资本通过向权力阶层靠拢来获得利益,因此权贵资本主义必须满足两大条件,首先必须是私人资本,其次是他向权力靠拢是为了获取更大的利益。
什么样的土壤容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
权贵资本主义在东南亚及拉美地区最为典型,它作为资本主义一种形态,既不同于美国的垄断资本主义,也不同于日韩的财阀资本主义,它有着自己的特点,也有其容易滋生的土壤:
我们说某些国家的资本主义是权贵资本主义,这并不表明这个国家的所有经济都是权贵经济,而是说这些国家的权贵经济成分很大,比如东南亚、拉美等,权贵资本主义分布最广泛的两大领域就是天然垄断领域和以政府为客户的领域。
天然垄断领域比如资源、能源领域、城市公共工程、交通基础设施等。我们可以举例子,比如油田、铁矿等,这些矿藏都具有天然垄断性,从事这些经营的私人资本只要从政府那里获得一个开采执照,就可以赚大钱。因此这些领域对他们最重要的不是市场而是获得开采执照,比如伊拉克的石油开采招标为什么国际角力那么厉害,这都是资源行业的赢利特性特性决定的。因此天然垄断领域最容易滋生权贵资本。
另一个最容易滋生权贵资本的就是以政府为客户的领域,这以军工行业为最典型,比如在美国的军工都是私人资本,他们如果在国内销售,政府就是最主要的客户,因此他们必然要向政府靠拢,美国的军火企业向来都是美国总统最大的金主之一。
总之,权贵资本主义主要出现于少数几个与政府关系比较密切的领域。
中等发展水平的国家最容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
笔者研究发现,越是处于发达与最不发达中间的国家最容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在发达国家的经济中,服务业、消费业是经济的主体,比如欧洲、美国。而服务业和消费品生产的赢利来源主要靠市场竞争,而不是从从供给的角度进行垄断,因此这些行业不可能产生权贵资本主义;而在最不发达的经济体,还是农业为主,而农业也是不会权贵资本的领域,比如非洲就属于这种情况。
而在那些处于中等发达水平的地区比如拉美和东南亚地区最容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因为这些国家消费业及服务业尚不发达,国家产业主要分布于资源、能源、基础建设等有关行业,因此容易滋生权贵资本主义。
财阀资本主义不是权贵资本主义
我们看日本、韩国,这两个国家企业与政府的关系也密切到了非同寻常的地步,比如企业利用国家的力量开拓海外市场,比如企业从政府那里获得了大量的补贴,但这两个国家的资本主义只是被人们称为财阀资本主义,而非权贵资本主义国家。因为对于日本的丰田、索尼等企业,决定他们企业业绩的是消费者,政府对他们的帮助并不是决定企业业绩的最核心因素,这与以政府为客户的军工行业、和必须从政府那里获得执照的能源行业有着非常大的不同。
中国出现真正的权贵资本倾向
中国的国企并非全部是垄断行业,只有部分处于垄断行业,但是垄断分为天然垄断和人为垄断,天然垄断是没有办法打破的,只能让国有企业从事公益性经营。而不幸的是,中国现在出现了由国家垄断向私人垄断甚至是外资垄断的不合理现象,比如很多城市将供水出售给外资水务公司就是典型的变国家垄断为外资垄断。城市通水系统是典型的天然垄断行业,将这一行业交由外资经营,民众得到的只是一年一个台阶的水价上涨,其余没有从中得到其他任何好处,天然垄断领域无论是给外资经营,还是开放给国内的私人资本,都只会将问题变的更严重,只会让民众受到更高的价格,劳动受到更大的剥削,其余没有任何好处。
如果垄断行业私营化其结果像东南亚就是,垄断行业外资化其结果就是和拉美一样,无论是东南亚化还是拉美化,都是贵资本主义,中国将城市供水开放给外资,将原煤开采开放给私人资本,都是彻头彻尾都的失败,中国不能再重蹈覆辙。我们不需要国企以营利为目的,更不需要在中国刻意新制造出一批石油富豪,电信大鳄、军工大王等,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国企赶紧回归公益。
中国国企改革的问题出在哪里?
中国国企现在最大的问题就是完全以赢利为目的,而忘记了其应该从事公益化经营的社会责任,国企上市,在为股东创造最大利益的驱使下成为了“最赚钱的公司”,中国的国有企业必须想一想,他们是要为整个国家创造利益,还是为股东创造利益,如果是为国家服务,就必须让国企回归到公益性经营的道路上来。
垄断行业外资化及私营化,绝对不能成为我国国企改革的取向,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国企的公益化经营。东南亚及拉美的案例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而我们民众在痛骂市场原教旨主义者的同时又再次掉入了他们新设的圈套。猛醒吧!朋友们。
误判八:印度模式是中国的榜样吗?
以下是中国某学者对西藏经济结构的看法:
“西藏的产业结构已经接近于发达国家,这种产业结构使得西藏超越了中国绝大多数省份所要走过的工业化阶段,让西藏人民在能够享受到现代化成果的同时避免现代化的代价,避免在工业化过程中为人们带来的环境代价和现代社会巨大的生存压力”。(北京青年报,《专家解读西藏发展报告》)亲爱的读者,当你看到这段话的时候是否有想骂人的感觉呢,实际上中国个别学者就是因为说了太多这样缺乏常识的话,才使自己的形象不断受损。
另外常见的还有那些为印度经济唱赞歌的学者,他们的理由以上面基本相同,都是夸耀印度服务业占比较大,甚至说印度跳过了重化工业发展阶段,直接进入了以服务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并进而反对中国发展高科技,反对中国的发展重化工业。
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是主流经济学家提出这一主张当然也是为了提高GDP,他们的理由如下:
GDP=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服务业)
因为中国GDP中服务业贡献小,所以要发展服务业,这一主张在前几年特别风行,这两年受到美国的外贸压力,主要提大力提升消费,发展服务业的问题似乎不是那么紧迫了。
服务业发展规律
服务业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产型服务业,另一类是消费型服务业。高度发达的生产型服务业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出现的经济现象,比如当经济以中以小企业为主时,生产性服务业就不可能很发达,只有经济以大型企业为主的情况下,社会分工才会非常的细致,企业才会将生存环节的技术改造,营销环节的策划、广告,管理环节的人力资源服务、财务融资等专业事务外包出去,才会出现一大批专业从事生产性服务的企业;而消费型服务业是国民收入增长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出现的现象,是高国民收入的体现,比如民众在收入比较低的时候先保证生存性消费,生存得到保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一些享受型消费,奢侈型消费,而消费型服务业,主要属于满足民众享受型消费和奢侈型消费的范畴。
总之服务业不是发展出来的,而是国民经济增长到一定阶段自然形成的。
当然以上理论只是针对一般情况,随着世界一体化及服务外包,一国服务业的发展不再与本国企业经济的成长相关。最典型的就是印度,印度的服务业并非为本国企业服务,而是为外国企业服务,这是地球变平后的一个特殊现象。而印度这种特殊情况的形成,主要是因为印度具有两大优势,一是英语优势,可以承接来自美国的软件服务外包,二是时差优势,美国人休息的时候,正是印度人工作的时候。
中国西藏服务业占比高,是由于西藏旅游业收入比较大,但西藏经济总体上水平非常低,与中国其他省份根本没法比。正如我们以前学马克思主义所了解的那样,原始社会与共产主义社会具有类似的生产关系,但是原始社会远非人类的黄金时代。这种不顾经济发展的实质,而只看经济结构的做法本身就是错误的。
中国服务业发展政策先后经历了“发展服务业-发展金融服务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几个政策性变化,我认为中国目前的发展“生存性服务业”是抓到了点子上,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才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提高劳动者收入。
中国消费型服务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要靠百姓收入的增加,而不是盲目的建设大型购物广场,那些抱着发展服务业的目的而大建购物或是娱乐场所,最终因为没有人气而不得不关张的例子还少吗?只有民众收入高了,就是士多店,民众也会大把的买东西。
总之,我们发展服务业的目的一定要搞清楚,我们发展服务业不是为了提高服务业的比重,更不是追求印度的经济结构,更不是为了跳过重化工业的发展阶段,我们现阶段发展生产型服务业的目的仍然是了提高生产效率,因为毕竟劳动生产率才是衡量经济的最根本指标。
印度模式不是中国学习的榜样,西藏的产业结构更不是中国其他省份学习的对象,中国学者应该弄清服务业的发展规律,而不是盲目的盯住GDP公式做加减法。
误判九:人民币升值的根源与危害到底是什么?
人民汇率的问题,根本上还是美中贸易逆差的问题,只要美中贸易逆差可以降下来,人民币汇率也就不再是个问题。
人民币升值并不能达到淘汰落后产业的目的
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认为人民币升值可以有利于中国的产业升级,可以淘汰落后产业,笔者认为这种观点禁不起推敲,也不能成立,因为人民币升值不仅影响到中国的低端产品出口,而且对中国高端产品的出口影响会更大,中国的低端产品制造业虽然润微薄,但在多年的国际产业竞争中已经积累了一定的优势,存在着巨大的外部需求,已经“树大根深”,抗风雨能力强,在国际上存在的竞争也小,短期内基本上没有国家可以取代我们,但是中国的高端技术产品制造业则刚刚起步,对外出口还面临着美、日、德等传统工业强国的激烈竞争,尚处于非常幼稚的阶段,禁不起风吹雨打,如果人民币贸然升值也许中国的低端产品制造业可以继续生存,而那些在国际市场上刚刚崭露头角,而且仍然面临巨大竞争压力的高端技术产品则很可能面临灭顶之灾,因此很可能不但达不到淘汰低端产业的目的,反而损害了尚处于幼稚阶段的高端技术产品出口,中美问题归根到底还是贸易逆差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从调整出口结构的角度来改善贸易逆差问题,从而缓解中国面临的货币升值问题,这才是“釜底抽薪”之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