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
A:最近报上时常登载,说上海,天津,汉口,青岛等地的苏联侨民要撤退回国,究竟为了什么?
B:这是苏联政府召他们回国的。今年六月三十日苏联政府对于侨居中国的苏联人民,发出了这样的号召:
苏维埃政府鉴于旅居中国的苏联公民愿意回到祖国来,特议决:准许居住在上海、天津、北平的三千名苏联公民及其家属和一百五十名苏联公民的孤儿在一九四七年中遣送回国。决议中规定,遣送回国的人在到达苏联之后,就依照他们的专门技术和熟练程度,给他们在各企业各机关工作做,给他们房子住,给他们食物吃以及其他等等。并且规定,对于比较贫困的苏联公民发给一次现款扶助金,以购备家用必需品。对于有需求的苏联公民,依照他们的请求,可以发给贷金,以修理和装备发给他们的住所,以及购备家用物品。孤儿则送入儿童院和职业学校。从中国回来的苏联公民有属于他们个人的财产,运往新住处,可以免缴关税。又从中国遣送到新住处去的人,旅费完全由国家负担。
这次旅华苏联侨民回国,就是根据苏联政府的这一决议。
A:我是问:苏联政府为什么要召返他们的侨民?据我所知,一般是在两国邦交发生问题,或是所居留的地方,有发生战争的危险,或是侨民有不法行为,才撤退回国。这次苏联侨民撤退,究竟为了上述的哪一个原因?
B:“召返”回国和“撤退”回国情形不同。你所说的那几个原因,都是“撤退”回国。这次苏联政府是召回一部分苏联侨民,而不是撤退所有侨民。
A:可是当中国反苏浪潮很高涨的时候,我是说,正在“白塔山事件”和“东北韩共作战”以及“旅大问题”很紧张的时候,再加上“美苏冲突”之说尖锐化的当口,苏联政府即使不是“撤侨”而是“召侨”,谁又会相信,这不是苏联政府的一种神经战呢?
B:假使把“召侨”理解做“撤侨”,再把“撤侨”解释为“神经战”,那正巧是上了反苏宣传的当。因此,把苏联政府召回一部分旅华侨民宣传为中苏关系恶化,这和人为的、捏造的、挑拨的“白塔山事件”,“东北韩共作战”以及“旅大问题”一样是恶意的反苏宣传。
A:那么,好,这不是撤退,而是召回,我的问题还是一样:苏联为什么要召回他们的侨民呢?
B:这有两个原因:第一,正像我上面所说的,苏联政府是鉴于苏联侨民有返回祖国的愿望,为了满足这个愿望,苏联政府便有了召回的决议。我们知道,苏联政府是最关心自己人民的,苏联的宪法,就是一部保障人民有一切权利的大宪章。当然,苏联政府不会也不能让一批自己的公民流浪在异国,让他们在那里穷困,对于他们要求回国的呼声充耳不闻。这次的召回决定,正就是表示苏联政府对于自己人民的一种关切,一种责任。
A:既然侨民自己要回国,苏联政府在召回他们的决议中,为什么又给予他们这么许多优惠的条件呢?只要侨民肯回去,非但坐车坐船免费,带东西入口不要付关税,而且还找事情给他们做,更给他们住,给他们吃,甚至于送钱和借钱给他们买家用物件,这不是用种种优待办法引诱留居在中国的侨民回国吗?
B:这是苏联政府关心人民的一贯政策,假使我们了解苏联的真实情形,我们对于这一点就丝毫也不会奇怪了。在苏联,一个人从呱呱坠地一直到老死入土,都有政府在旁照顾。对于侨民返国的“优待”,只是政府对人民尽一些应有的义务,对于他们返国之后,正像对于所有其他公民一样,还有长年累月更大更多的关切和“优待”呢。
不过这在制度不同的外国看起来,这“好”得简直有些“奇怪”,这“好”的后面必定另有作用,于是苏联政府的“好”便变成了攻击苏联政府的“好”工具。
A:那么,好吧,这优待就算是苏联政府的例行公事。你刚才说召返侨民回国有两个原因,你只解释了一个,还有一个呢?
B:要不是你打断,第二个原因也早已说明了。不过关于第一个原因我还要补充几句。优待返国侨民,不自今日始,也不自此地始。去年就曾有一批旅居法国的苏联侨民返国。苏联特地派了一只轮船,开到法国的海港去,迎接返国的侨民,送到苏联奥地蕯港上岸,也同样给他们许多有利的条件:给他们工作做,给他们衣食住。关于这一切,都摄入镜头,以“苏联电影新闻第二号”的名称,曾在上海开映过。十几年以前,一位流浪在东北的作家史基达列次,在他要求回国时,苏联政府就曾给他“优待”地送到莫斯科,拨给他一大笔款子,买他的作品;拨给他一所很好的住宅,让他继续创作。再举一个例子,大概是半年多前吧,旅沪的苏联作曲家秦格尔,乘斯摩尔纳号轮船抵达海参崴时,当地的音乐协会,特地派了乐队在码头上欢迎他,当地的少共团员们,特地赶到码头上帮他搬行李,使他感动得热泪满眶。他一路上坐船坐车免费,不用说,到了莫斯科,作曲家协会就马上给他舒适的房子住,给他一大笔款子,使他生活无虞地在半年之中制作一部四重奏的曲子。这些都不是奇怪的事情,而是真正的事实。
现在说到第二个原因。苏联在经过这次对德战争之后,国内被破坏得很利害,第四期斯大林五年计划的规模非常之大,非但要恢复战前的状况,并需要进一步地发展国民经济,为了完成这个,需要更多的人手。为了取得更多的人手,便尽速地进行着复员,驻外的军队提前撤退(例如在奥国和其他东欧国家的驻军),此外便是把侨居在国外的苏联公民召回本国。召回苏侨又分三种,一种是战前即侨居在外的公民,一种是革命时期亡命在外的“白俄”,再有一种是这次战争时期被强迫“移植”到外国的苏联公民(主要是德军由苏联占领区掳去做苦工的平民或军事俘虏)。
A:那么这次从上海召回去的苏联公民,应该是第二种,即革命时期流亡在华的“白俄”了?又,“白俄”应该怎样解释,也请你说明一下。
B:是的,上海和中国其他各地遣回的苏联公民,大多数是曾经称为“白俄”的俄人。俄国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后,反对苏维埃政权的旧俄军队和贵族们,便亡命国外,还有本来留居在国外的俄侨,大部分不承认苏维埃政权,所有这些人便成为政治的流亡者。因为保卫苏维埃政权的军队称为“赤卫军”,后又组成正规的“红军”,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军队称为“白卫军”,所以把流亡在国外的俄人称为“白俄”。更准确些说,所谓“白俄”就是没有苏联国籍,没有苏联护照的俄人,又因为有些俄人入了中国籍或是其他国家的国籍,而剩余的一批俄人,没有国籍,所以又统称之为“无国籍人”。苏联革命一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之后,革命时流亡出来的政治性亡命客已经为数不多,更多的已经是新的一代,他们既没有参加过反苏维埃政权的斗争,也没有经历过所谓“赤色恐怖”,更不知道苏联的新生活,若把他们称为“白俄”是不大妥当的,所以“无国籍俄人”这名称是比较名副其实些。
A:那么这些无国籍俄人又怎样变成苏联国籍的公民呢?
B:过去,无国籍俄人要入苏联籍是相当困难的,而苏联籍要回国去也是相当困难的。所谓困难,是随时而异的,我说“过去”相当困难,是指革命之后不久的一个时期,特别是在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没有完成的一个时期。那时“白俄”被各国帝国主义者利用作为反对苏联的工具,他们充当帝国主义的间谍,越境偷入苏联,刺探消息之外,还进行破坏工作。在东北,“白俄”曾经被中国反动官宪和日本帝国主义者利用过,在北满甚至组织过武装的部队,日本在伪满建立之后,更加明目张胆地组织正式的白俄军队,以便“侵入苏联,推翻苏维埃政权,恢复帝俄政权”。在这时期,侨居在外国的俄人,起初虽有苏联政府号召他们入籍回国,他们都置之不理,直接间接和积极消极地参加了白俄团体的反苏工作。于是对于请求入籍和回到苏联去的“白俄”,苏联不得不特别警戒,防备他们回国之后进行间谍和破坏工作。在这个时期,俄人回国是相当困难的。
A:那么到苏联去进行破坏工作和间谍活动的俄人,又是通过什么方法到苏联去的呢?
B:主要是偷越国境,所以中国东北边境便成为各国帝国主义者,特别是日本军国主义者利用白俄偷入苏联的好地方。哈尔滨曾经是一个中心,白俄在那里形成一个自己的世界,在中国警察当局管理之下有白俄警察,在中东铁路上有白俄路警,他们有自己的政治组织,有自己的报纸。白俄领袖谢苗诺夫将军等,被日本当局豢养在大连,指挥整个远东的白俄反苏工作。
A:现在这些白俄将军呢?
B:像谢苗诺夫之类的白俄将军,在一九四五年苏联军队进入东北击溃日军之后,已经被苏联当局捕去,作为叛国犯在莫斯科公审之后,已于去年处死。
A:但是在天津、上海等地,是否也有白俄的军事组织和白俄将军呢?
B:有的,甚至于直到现在还存在,不过他们的活动范围愈弄愈小了,他们的群众也愈来愈少了,他们的主子也再三更换了。现在,某些反动者,还企图好好地利用他们,以便重整白俄旗鼓,作为反苏的一支别动队。甚至最近上海还出现了一份白俄的报纸,称为《中俄日报》(他们起的中文名称叫《民主日报》),专门制造谣言,诽谤苏联。
A:这种反苏宣传,是否影响此次苏侨的返国?
B:并不,因为他们所造的谣言是这样无知和愚蠢,甚至对于苏联向来没有好感的帝俄遗老,也嗤之以鼻,更不用说还有什么人相信了。是的,我们还是来说,无国籍俄人怎样取得苏联籍并且获准回国吧。我在上面说,曾经有一个时期是困难的,但是到了五年计划建设成功之后,苏联的国力强大了,苏联人民的自觉性也提高了,同时留居在外国的亡命客也有很多觉悟了,这时期,苏联对于请求入籍和回国的俄人,已经放松了不少,这大概是一九三三年之后。从那时起,凡俄人请求入籍者,只要向领事馆填写申请书,听候莫斯科允准。
A:那时期入籍的人多吗?
B:并不怎么踊跃,因为“无国籍俄人”在中国或其他各国(欧洲方面主要是在法国)已经留居十多年或二十多年,大多有了生活的基础,已经对于异邦的生活习惯了,并不急于要回国。只有少数比较有自觉性的俄人,向领事馆提出申请书。
A:凡是请求的人,苏联政府都准许他们吗?
B:大多数是准许的,不过要经过一个时期。普通是一年之后,莫斯科才发下许可。这显然是一个考察和调查的时期。照过去的经验,假使不允许回国的话,苏联政府也并不明白拒绝,只是遥遥无期地不给答复。假使一个申请者,申请了一年还没有答复,那么他应该明白,苏联政府对于他考验的时期又要延长了,他应该拿出更大的忍耐心来经受这个试炼。所以也有一二年,甚至二三年才获允准的。
原载《时代》第218期,1945年10月1日
署名:南民
中
A:可是那时期还是很困难的?
B:只可以说相当困难,因为比起一九三三年以前要方便得多了。但是到了一九三七年,因为发生中日战争,苏联政府对于居留中国的俄侨入籍事,便无形中止了。
A:为什么呢?
B:因为中国政府从南京撤退到武汉,后来又从武汉撤退到重庆,华北和东南半壁都沦陷在日本占领军的手里,苏联为了尊重中国主权,不愿意在中国境内和敌伪来往,所以索性把平津京沪一带的苏侨事务,交托给苏联驻东京大使馆办理,虽然英美在上海租界上一直维持着领事馆,直到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发生珍珠港事件。
A:既然侨民的事务交给了苏联驻日大使馆办理,为什么入籍的事不也由驻日大使馆办理呢?
B:严格地说,对于请求入籍的事,并不是拒绝受理,只是不能很快给予答复,一方面因为调查困难,另一方面因为中日处在战事状态中,俄人入了籍,由于交通阻隔,无法回国。
A:入籍是入籍,回国是回国,怎么可以混为一谈?难道入了籍,不能留居中国做侨民吗?
B:这是一个应该详细解释的问题;明白了这个问题之后,就可以知道这次苏侨回国的意义,特别是对于流亡异域数十年的俄侨,能够返国,是一件多么重大的事变。
A:简直可以称为“重大事变”!请道其详!
B:确实是重大事变。这里,让我们细细道来:从流亡到入籍,从入籍到回国,这是一个现实生活的试炼,这是一个意识改造的过程,同时这也反映了苏联建国三十年的历程。这过程可以分三个时期来说:
第一个时期——从国内革命开始到建设初步成功,大概是一九一七年到一九三三年前后;
第二个时期——从建设初步成功到苏德战争开始,即是一九三三年到一九四一年;
第三个时期——从战争开始到胜利,以至到今天,即一九四一年到现在。